注:此文為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度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2YYB038
摘 要:外語教學和第二語言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口語的流利產出。然而,英語學習者的口語中大量非詞匯化的填充性停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口語的流利產出。本文通過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語料采集分析從而對其非詞匯化填充詞的種類、頻率和分布進行了研究,探尋非詞匯化填充詞的在口語表達中的功能,旨在為英語口語教學提供參考和
建議。
關鍵詞:英語口語;非詞匯化;填充型停頓;流利產出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1--02
一.引言
停頓是語言產出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對二語學習者而言, 停頓往往意味著二語言語的產出遇到阻礙,所以停頓也被作為第二語言流利產出的重要標準之一(Riggenbach, 1991)。學習者在停頓時可能用一些無實際意義的音節(jié)或音節(jié)的組合填充,如 /a/, /u/, /e/, /m/, /em/, /um/, /am/ 等等。 這些非詞匯化的表達被稱作填充詞。而這些非詞匯化填充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者的口語水平和交際效果。本文通過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語料采集分析從而對其非詞匯化填充詞的種類、頻率和分布進行了研究,探尋非詞匯化填充詞的在口語表達中的功能,旨在為英語口語教學提供參考和建議。
二、研究綜述
國內外相關學者已經(jīng)對二語學習者言語產出進行了研究。Chambers曾指出口語流利并不是僅僅闡述為語速快,應該是停頓的次數(shù)或時間恰到好處。在Mahl的分析口語非流利現(xiàn)象研究中,“er”所占比例高達40%,遠遠高于錯誤(27%),重復(19%)和其他言語失誤。國內學者楊軍將非流利定義為在時態(tài)、韻律和語序等方面明顯區(qū)別于流利話語的口語產出。 然而通過檢索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對于填充詞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較早的有習曉明(1988)、 杜世洪(1992)對填充詞概念和作用的簡單介紹以及王宏偉(1998)、劉雨軒(2006)對填充詞特點進行了分析,賈建軍(2008)對填充詞產生原因、潛在意義及功能做了相關研究,常明霞(2008)對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在測試環(huán)境下口頭評論話語中填充性停頓特征的研究等,但是并沒有對其頻率和分布進行歸納總結。本文通過采集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語料進而提出具體探究問題,旨在為英語口語教學提供參考和建議。
三.過程設計
(一)研究對象
此研究在江蘇省屬某重點本科院校進。2012年該校外國語學院在籍英語專業(y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1000余人。本研究對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y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總人數(shù)按10%的比例進行隨機抽樣,最后共抽取100名英語專業(yè)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65名,女生35名。
(二)受試要求
此研究要求受試者根據(jù)指定話題自行演講三分鐘。所選話題事先均沒有告知受試者,第一個受試者給其三分鐘時間準備,其他各受試者均在上一個受試者演講過程中進行準備。為保證演講的自發(fā)性和公平性,所有受試者的通訊工具即被上交,結束后統(tǒng)一發(fā)放;演講者和下已準備者均被單獨安排在制定教室,演講結束后立即離開,有專門人員進行安排管理。
(三)錄音過程
錄音使用Cool Edit Pro 2.0錄音軟件,分別在四個安靜的錄音室同時進行,每個錄音室均有相同的錄音設備和三名研究員負責錄音操作。研究員均接受過配戴耳麥、控制音頻范圍等的培訓。為確保良好的錄音效果,錄音前研究員向受試者示范如何正確配戴耳麥。整個錄音過程持續(xù)一天。
(四)數(shù)據(jù)分析
本研究選取語料庫中100 個文本文件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語料庫檢索工具Word Smith (5.0 版),使用詞匯列表功能統(tǒng)計出文本中出現(xiàn)的所有非詞匯化填充詞的類符數(shù)和形符數(shù),據(jù)此得出非詞匯化填充詞在中國二語學習者英語口語中出現(xiàn)的使用頻率,然后分析總結出學習者使用頻率最高的填充詞。根據(jù)關鍵詞索引功能,分別以 L1(節(jié)點詞左側第一個詞)和 R1(節(jié)點詞右側第一個詞)為分類標準,列出與其相搭配的詞語環(huán)境,由此得到非詞匯化填充詞的出現(xiàn)位置和分布情況。最后,結合上述幾項特征總結非詞匯化填充詞在學習者口語表達中所具備的功能。
四.數(shù)據(jù)分析
(一)整體特征
根據(jù)表一, 研究者共得到 10 類非詞匯化填充詞。按照其形符數(shù)降序排列依次為:“er”, “mm”, “erm”, “mn”, “en”,“em”, “ern”, “eh”, “oh” 和 “hm”。由表 1 我們可以得出英語學習者非詞匯化填充詞所占比例較高, 總量共計占到總詞匯數(shù)的5.63%。由此得出非詞匯化填充詞在二語學習者中普遍存在。最常使用的填充詞依次為“er”,“mm”,“erm”,“mn”,其中,“er” 的頻率最高(3.51%)。
(二)分布狀況
本研究節(jié)選出使用頻率最高的“er”作為非詞匯化填充詞分布情況的研究對象,通過Word Smith 5.0 的關鍵詞索引功能得出非詞匯化填充詞在學習者口語表達的句子單元中最常出現(xiàn)的兩個位置。(見下表)
由非詞匯化填充詞的分布情況我們可以得出:說話者在口語表達中的句首,人稱代詞前, “er”的頻率很高。英語學習者易在口語慣用語如I think, I hold, you know, maybe, as far as等等,前添加非詞匯化填充語。而這些填充語通常伴隨言語失誤和其他非流利化現(xiàn)象一起出現(xiàn)。在某種程度上,說話者可能若干次重復同一非詞匯化填充詞,或者某一非詞匯化填充詞與其他詞匯化或者非詞匯化填充詞在句子中共現(xiàn)。
(三)、影響及功能
根據(jù)非詞匯化填充詞所出現(xiàn)位置的不同,而產生以下不同的語法、語義和交際功能。
(1) 在句首引出話題。如Er, nowadays …
(2) 為思考下一句延緩時間。如Er, I think …; Er, you know…
(3) 對錯誤的言語進行重復或修正。如I hold that … er…h(huán)old that…;…take, er, bring…
(4) 漢語言語習慣負遷移。一些英語學習者將漢語言語中的一些吞吐的習慣負遷移到英語口語表達中,導致口語的未流利產出。
(四)、對英語口語教學的啟示
通過對英語學習者口語中非詞匯化填充詞的分析研究,英語教育工作者應該由此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幫助英語學習者的口語流利產出。
(1)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途徑加大理解性語言材料的輸入力度??衫斫庑哉Z言輸入是語言習得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二語習得的重要的條件。
(2)通過讓學生掌握英語口語流利表達的技巧與策略, 鼓勵學生在口語實踐中不斷摸索, 從而形成個人的語言特色與
風格。
(3)拓展英語思考空間, 盡量克服漢語言語表達的負
遷移。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語料采集分析從而對其非詞匯化填充詞的種類、頻率和分布進行了研究,探尋非詞匯化填充詞的在口語表達中的功能,旨在為英語口語教學提供參考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Bussmann, H., Routledge Dictionary and Linguistics [M],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Gregory P.Trauth Kerstin Kazzazi,London: Routledge, 1996.
[2]、 Fox Tree, J. E., Comprehension after speech disfluencies [D],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1993.
[3]、 Mahl, G. F., Explorations in Nonverbal and Vocal Behavio r[M],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87.
[4]、 Shriberg, E. Preliminaries to a theory of speech dis-fluencies [D],PhD. thesi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4.
[5]、 常美霞,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在測試環(huán)境下口頭評論話語中填充性停頓特征研究[D],揚州大學,2008。
[6]、 杜世洪,口語中的停頓語[J],英語知識,1992 (2):28。
[7]、 繆海燕、孫藍,句子構造框架的使用與二語口語流利性發(fā)展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6, (5): 265-271。
[8]、 穆鳳英、高薇、張云燕,中國學生英語口語實詞提取與生成特征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5, (4):250-258。
[9]、 楊軍,口語非流利產出研究評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7):278-284。
[10]、 習曉明,填充詞及其用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88(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