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型觀念作為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語言學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由于當代社會女性角色的轉(zhuǎn)變,近年來女性文化成為許多學者追逐的風尚,并由此涌現(xiàn)出一大批女性主義的堅實擁護者。本文主要探究定型觀念對女性的負面影響及傳統(tǒng)女性在古老刻板的定型觀念中的成功蛻變與轉(zhuǎn)型。
關(guān)鍵詞:定型觀念;負面影響;傳統(tǒng)女性形象;蛻變
作者簡介:張躍,女,鄭州大學外語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G0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1-0214-01
一、引言
在這個信息交流暢通無阻的時代,不同文化群體和宗教團體的交往日益頻繁。然而,文化交流中的許多障礙導致了不同群體之間的漠視與敵對。其中“定型觀念”就是一大具有代表性的交流障礙。
1922年,沃爾特·李普曼在其經(jīng)典著作《輿論》中首先把 “定型觀念”引入社學的研究領(lǐng)域。他指出:定型觀念是一個群體成員對另一群體成員的簡單化看法.它的產(chǎn)生具有深刻的社會化根源。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某種固定的文化圈中認知、成長。這種文化使我們以獨特的眼光去審視其他文化群體。然而,此時不符合事實的定型觀念的消極影響就會凸顯。結(jié)果就形成了某一群體對其他群體的偏見甚至歧視等各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
從歷史進程的角度透視歷來東西方女性的社會地位,不難看出她們?yōu)閿[脫受壓迫,受奴役的悲慘命運痛苦地掙扎著。社會角色的分工使女性處于社會最底層。男性把世界和女性當成狩獵場,恣意妄為。中國古代人們用 “三綱”“五?!眮硎`和規(guī)范女性,并美其名曰“賢良美德”,實為對女性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束縛和摧殘?!芭訜o才便是德”,古代女子受教育的權(quán)利被無情的剝奪,長此以往便無反抗之力。在那些男人占支配地位的時代,婦女理應(yīng)是他們的附庸品,這些都是傳統(tǒng)女性在男性思維中的定型觀念。
當然西方女性也難逃這一法則,在美國,“白人男性文化”處于掌權(quán)地位,并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長期占核心位置。即使是在人文主義時代,以人為本、平等、博愛也只是資產(chǎn)階級男性的訴求,解放的僅僅是男性,女性則與它無緣。然而,時間給了女性力量,她們逐漸意識到該是時候開始反抗外來的壓迫和世俗的偏見,努力爭取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抗爭。她們的覺醒成就了全新的女性形象,迎來了精神上的涅槃。
二、傳統(tǒng)女性無力的抗爭
“孱弱,服從,溫順”是大多數(shù)西方男性眼中的東方女性的代名詞。他們認為傳統(tǒng)的東方女子往往會默默忍受一切重壓而毫無怨言。美國作家約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說《蝴蝶夫人》中的女主角巧巧桑就是一典型的人物代表。她擁有東方女子的古典、優(yōu)雅,同時也具有其性格缺陷——軟弱。平克爾頓是一名年輕英俊的美國軍官,巧巧桑對他來說就是一只孤寂無聊時玩弄的蝴蝶。在他的潛意識里,男人的始亂終棄是一種生活常態(tài),對女人無需負責。這就注定了這一凄美愛情故事的悲慘結(jié)局——巧巧桑痛失愛情,險些喪命。巧巧桑本身就是悲劇女性的代表,面對男性體制的圍攻無力反抗,只能黯然神傷。
中國古代也不乏這樣的例子。那些出身帝王將相之家的公主小姐們看似華麗卻難免會淪為政治籌碼。西漢自薦和親的王昭君是婦孺皆知的四大美人之一,孑然一人遠赴沙漠,為政治奉獻自己的青春。然而能夠作為政治籌碼對某些女子來說卻是一種奢望,因為有些會被當做祭品和陪葬品,連性命都無法保全。
如果說東方不把女子當回事,那古代西方的觀念也難辭其咎。古希臘詩人主張女人的義務(wù)就是做自己老爺?shù)闹覍嵶吖?。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奴役以及女性對男性的是天?jīng)地義的,是不容置疑的。婦女無權(quán)決定自己的命運,絕對服從是她們的天職。因為她們生來就是最卑微的,所以就注定命運以悲慘來結(jié)局。
三、傳統(tǒng)女性意識的萌發(fā)
長期肉體和精神的壓迫促使女性崛起,提出要重建女性自我,尋求男女平等,于是一系列的女權(quán)運動勃然興起。然而長期的凌辱注定了這一過程的艱辛。
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至今魅力猶存,鮑西亞生活在父權(quán)社會,在當時女人是絕不容許站在神圣的法庭之上的。然而,當眾男性束手無策只能祈求上帝的時候,鮑西亞卻力挽狂瀾,這對男人來說無疑不具有諷刺性。鮑西亞身上閃爍著女性主義的光輝,作為覺醒的女性主義者,她的機智、勇敢打破了男性對女性的定性束縛。與之對應(yīng)的中國奇女子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也盛傳已久。在那個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男人的職責是盡忠報國,女人應(yīng)在家恪守婦道以解除丈夫的后顧之憂。所以當花木蘭在男人的一片贊許聲中卸下“偽裝”重新恢復女兒身時,女英雄的強大內(nèi)心令無數(shù)男人汗顏。鮑西亞和花木蘭同為內(nèi)心強大的女性,卻在男性主宰的社會中不得不戴上面具大顯身手。她們骨子里的決絕在男權(quán)社會中不堪一擊。就此注定了女性覺醒之路的漫長。
四、傳統(tǒng)女性的成功蛻變
在倡導個性自由的今天,現(xiàn)代女性不再只是成功男人背后平凡的女人。時間見證了她們的蛻變。她們有強烈的自我支配意識,崇尚獨立,堅強,有自己的事業(yè),其中女性作家、導演、畫家、科學家等層出不窮。由此可見,現(xiàn)代女性不僅僅是在用行動證實著自己的能力,也是在用心譜寫著女性的傳奇。
現(xiàn)代男性和女性能夠和諧共存,彼此關(guān)愛不僅是歷史進化的結(jié)果,更是女性抗爭史上揮灑血淚的結(jié)晶。因此我們應(yīng)該彼此珍惜,掙脫陳舊觀念來擁抱這來之不易的和諧與美好。
參考文獻:
[1]、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Lisa A. 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陳志安導讀,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8
[2]、潘一禾,《西方文學中的跨文化交流》[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11
[3]、何其亮,張曄. 《英釋中國傳統(tǒng)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8
[4]、關(guān)世杰.跨文化交流學——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學問[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
[5] 、路榮. 定型觀念對跨文化交際的負面影響[J],河西學院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