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丹·拉萬的工作就是讓好球員變成偉大球員。
你會是下一個嗎?
很榮幸,在過去的幾年中,能夠與伊丹拉萬合作在本刊開設了“籃球博弈論”專欄。老實說,對我而言簡直沒什么“工作”要做——我只是每個月從你們的郵件中篩選出最好的幾個問題寄給伊丹,他在解答完之后再把它們寄回來。在這一過程中,逐漸了解伊丹成了我的樂趣所在。正如他在專欄中所表現出的那樣,無論是在餐桌上或是咖啡廳,伊丹都會給人專注且勵志之感,所以我一點都不會疑惑為什么那么多全球頂尖的籃球選手都如此信任伊丹,愿意經由他的鞭策并變得比以往更為強大。在接下來這篇道別過后,伊丹與本刊合作的“籃球博弈論”專欄就要告一段落了,當然,你依然可以在Twitter上找到他(@ldanWan)。球場上見,伊丹?!狶ang WhitakerSLAM的讀者們,非常感謝
你們提出的問題就像一個個窗口,讓我得以了解你們的家庭,你們的球館,你們的操場以及你們的生活。既然這是我在這兒的最后一篇專欄,我很想能將我從這不走尋常路的人生旅途中領悟到的一些經驗與各位分享,希望這些東西能在你追尋夢想的過程中起到時刻提醒的作用。
★太年輕、太老、太成熟、太忙,這些都不是阻礙你熱愛這項運動的理由
★太矮、太高、太胖、太瘦,這些都并非限制你參與這項運動的障礙
★沒有什么夢想是瘋狂的,有的只是不敢做夢的瘋子
★籃球的世界中是沒有完美的,80%的罰球命中率、50%的投籃命中率以及40%的三分命中率,這已經很棒了。你沒法把一切做到完美,能做的只有不斷提高
★你在參與一項屬于孩子的游戲,所以不必太較真了,不用惦記你的冠軍,你的球隊,你的排位,你的角色,你的稱號,你的球迷或是你的薪水
★你還沒有達到校隊、獎學金或是職業(yè)的水準
★你必須為自己的夢想承擔起責任,而不是由父母、教練、訓練師、朋友或是學校來負責
★當你聽到別人大發(fā)牢騷時,想想假如你自己也這么做,別人也會有你此刻同樣的感受
★讓嫉妒和忌恨見鬼去吧,只要你愿意,每個人都能樂在其中
★聆聽每個人的發(fā)言,但只聽取其中對你有意義的
★如果你真的熱愛這項運動,它自會讓你受益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