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評學”作為我?!傲鶎W”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分析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缺陷,探索出如何運用有效的小組合作評價來提高“六學”模式中自學、探學、展學、導學、檢學效率,達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積極性,促進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造精神、合作意識、交往品質。
【關鍵詞】合作性評價;傳統(tǒng)評價;六學;評學
有評價才有認識,有認識才能明得失、辨是非。課堂常規(guī)及學習過程是否因為評價而起到作用?評價涵蓋的范圍是否廣而多元?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是否會因為評價而得到激發(fā)?教師的評價又如何簡便易行而不作繭自縛?下面結合自身在小組合作評價實踐中的感悟談幾點看法。
一、小組合作評價的誤區(qū)
評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教師的一句鼓勵、班級中各項評分表、期末考試等都是傳統(tǒng)評價方式。如:教學時采用傳統(tǒng)評價方式評價課堂發(fā)言,每天由小組組長將個人發(fā)言次數(shù)統(tǒng)一記錄在一張貼在班級公告欄里的評價表格中,表格縱向為姓名,橫向為日期。當表格計滿后由課代表計算出每個人的總得分,老師給予個人獎勵。剛開始學生熱情高漲,新的評價方式加上獎勵的“誘惑”刺激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但是經(jīng)過一學期的操作,有這樣幾個問題:(1)發(fā)言次數(shù)難以記錄。學生很難記得自己上課時的有效發(fā)言次數(shù);(2)組長工作量太大,經(jīng)常是組長在課間10分鐘既要收作業(yè)本又要向組員“要分”、再登記入表格;(3)作用范圍太小,這種計分式評價僅僅是對學生課堂舉手發(fā)言的情況進行評價;(4)評價的是個體,所采用的評價是用來選拔個人的,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團結意識、合作能力;(5)評價不公平,由于針對課堂過程性的評價難以統(tǒng)計,學生負擔大,有組長或組員為完成任務胡亂記分,或是直接不計分,久而久之,學生產生消積情緒認為努不努力沒有必要,真正達標的學生得不到獎勵;(6)有些評價項目總是個別學生有絕對優(yōu)勢,其他同學沒有機會。例如評比“體育小健將”,除非老師作假否則一定都是那幾個體育健將。所以就算是公平的,長期的勝利者僅僅會付出足以獲得勝利的努力,長期的失敗者則很少或幾乎不付出任何努力;(7)學生將評價結果作為自己是勝利者或是失敗者的依據(jù),認為勝利遠比學習本身重要,采取錯誤的學習方式為小組獲取勝利。例如有的班剛開始一半人作業(yè)達不到全對,幾天后很快減少到15人以內,最后達到了全班每天課后作業(yè)僅有3到4人有錯誤。真的是小組評價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成果?經(jīng)過私下調查發(fā)現(xiàn)有學生為了在正確率評價上讓本小組加分,組員間相互對答案。
二、產生評價誤區(qū)的原因
1.傳統(tǒng)評價方式成為新課標要求的絆腳石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是“應試教育”的產物,雖然它有一定的優(yōu)點,但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評價的內容片面,形式單調,方法單一,只能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無法開展過程性評價。不能做到有效評價一節(jié)課中學生的組內交流能力,合作探究有效性,獨立思考能力,展示匯報能力。
2.可操作性低,評價是老師和學生的負擔
教師想對多方面進行評價就要多次評價,學生也要多次參與評價。如果每位教師每節(jié)課再對學生寫作速度評價、課堂課后作業(yè)正確率評價、合作交流評價、展示匯報評價、創(chuàng)新思考評價,班主任再對班級衛(wèi)生評價、禮儀規(guī)范評價、關心集體評價等多元評價,那么班級中得貼多少張表格,每次填表要消耗多久的時間。
3.學生對小組合作評價的價值觀不夠明確
競爭容易使人傾向于獨處、敏感、對他人缺乏同情心,為了獲勝不惜任何代價,無視公平和正義的價值。小組合作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提高師生的教學效率。所以不論學生的年齡大小,老師在開展評價時,要引導學生在評價中應學會以團隊的力量去競爭,告訴孩子老師不是為了讓大家給自己貼上勝利者或失敗者的標簽,也不是想讓大家追求多么的獎勵,而是希望激發(fā)出同學們的學習潛能,在班級中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這就需要大家采取正確的競爭方式才有意義。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思考
1.改進評價理念,推動新課程改革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應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新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進行教學評價改革,強化評價在教學診斷和促進學生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多元性評價。評價方式效果如何就看推動課改如何。
2.采用科學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確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做到公平、客觀的同時還要減少教師與學生的負擔,保證小組合作評價的可操作性。評價和操作起來越簡單越好,這樣學生、老師從心底上就不會把小組合作評價過程當作負擔。易操作性是保證小組評價能夠正常實施的基礎。
例如采用小組合作評價:每天在黑板的左上角制作一個小表作為當天的評價表,隨時對學生的課堂發(fā)言、課堂常規(guī)、小組交流、展示匯報、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寫作速度、作業(yè)正確率、甚至小組衛(wèi)生、禮儀規(guī)范、班級競賽活動等進行多元評價。采用畫“正”字的方法記分,專門由一名課代表負責每天結束后將小表內得分匯入公告欄中的大表。每個星期一會根據(jù)得分給優(yōu)勝組每個成員發(fā)放獎勵,同時再由獲勝小組自選出一位最佳組員。這樣的評價方式不是為了選拔個體突出的優(yōu)秀學生,而是以選拔優(yōu)秀小組的方式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小組成員學會合作、學會關心、學會以團隊的力量去競爭。采用個體評價與小組合作評價相結合,他評的同時也有自評,采用多元評價也使得每個小組都有成為獲勝組的可能。第二個星期大表會繼續(xù)使用,兩星期得分之間用一道豎線分離。雖然評價的范圍很廣,但在班上僅有這一張評價表。
3.維系一個積極的評價氛圍
哪有不犯錯的孩子,教師不能將評價作為變相懲罰的手段,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老師要公正與“偏心”共存。教師在重視每一分的同時應該注意相對較落后的小組,他們無論在課堂發(fā)言,作業(yè)速度、正確率還是創(chuàng)新思維上都不是很突出,所以得分較低,要給這樣的小組一定的希望。如果孩子總是得不到分,會產生消積情緒。所以,有的時候教師應故意選擇這樣的小組成員回答問題,或是提出偏向于他們的問題,給他們更多的加分機會,同時定期調整組員,讓組與組之間實力平衡。
4.增加游戲趣味性
學生的熱情度保持不了這么久,新鮮感很容易消失,所以建議從游戲的角度開展小組合作評價。首先獎勵學生要喜歡才行,特別是開始階段。學生并非是要最貴的,而是喜歡有趣或是有意義的獎勵。其次,評價方式不要太正式,可以采用摸獎,一大堆獎品,自己閉眼去摸。其余小組別提有多羨慕了!也有老師采用畫娃娃的評價方式,一個娃娃代表一個小組,表現(xiàn)好的臉上貼個五角星,表現(xiàn)不好的臉上點個麻子,特適合低齡段學生。學生最終并不是在意獎品有多少,價格有多高,教學過程中也從來就沒有學生向我問起過。他們在課堂上潛意識里從爭奪獎品轉化為爭奪每一分,從爭奪每一分轉化為爭奪每一個觀點,他們是在享受著游戲與競爭的樂趣。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