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讀魯迅關(guān)于寫作技巧的傳授,有一條叫做———一直寫下去,不要回頭。
那時年輕,很有些不解。為什么不能回頭呢?看看自己的腳印,歪斜了就校正,如果筆直,便一直走下去,有什么不好呢?
存疑。很多年。有一天,忽然就懂了。原來,魯迅在傳授和不自信作斗爭的經(jīng)驗。面向前方,堅定地走下去,任它成功或是失敗,不再計較,只是一味地挺進。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頭在你的頸子上,稍有猶疑,椎骨就會螺旋般地轉(zhuǎn)回,眸子就看到了你熟悉的一切。它們擰成一道拽你后退的繩索,牽著你,退縮。
身后,是熟悉的一切,盡管它有令人不悅不滿以致腐朽發(fā)臭的地方,但我們曾長久地浸泡其中,習(xí)慣成自然了。即使是令人痛苦的體驗,我們也已經(jīng)承受并忍耐,熬過了。向前,一切是陌生和昏暗曖昧的,在它若隱若現(xiàn)的渾濁中,藏身著莫名的危險和恐懼。這種未知帶來的不安和焦慮,在強度和廣度上,甚于我們已然經(jīng)受的痛楚。
于是,回頭就不是單純的一個脖子的動作,而是心靈的扭曲和戰(zhàn)栗。
寫作也如此。新生的念頭是如此脆弱和飄忽,它可以很銳利,但是不沉厚。它可以很空靈,但是不扎實。它可以很幽默,但是不持久。它可以很美妙,但是不堅固……總之,任何一個新生兒有的優(yōu)點它都具備,但是它也義無反顧地具有一切嬰兒所有的弊病。它是朝氣蓬勃和易折易斷的。否定的鋤頭,不必太強烈,輕輕一點,都會使它在焦土中窒息。
魯迅好心腸。我猜他早年也是不斷回頭的,后來吃了苦頭,才有這般肺腑之言。到了晚年,敢回頭了。回多少次頭,也無法擊毀他決戰(zhàn)的信念。但他已不屑回頭,不回頭成了習(xí)慣。他的矍鑠和堅韌,很多來源于此吧?魯迅體恤后人,教個訣竅給我們。他不講這是為什么,只是說,你們?nèi)粜牛瓦@樣做吧。你當(dāng)真聽了他的話,試上幾次,定體會到奧妙和樂趣。
練練看,不回頭。你就發(fā)現(xiàn),行進的速度快了許多,心情好了不少?;仡^是土,向前是金。
※ 畢淑敏,作家,代表作有《紅處方》《昆侖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