冮大林
未來的幾年內,中考文言文閱讀必然會由課內考到課外。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么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作為考生,這個時候就應該遵循解題四個步驟——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于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后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并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里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于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于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xù)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于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后,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砂堰@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3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3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比較高。
(4)鑒賞分析題。解決這類習題,要在深入了解文本核心內容和思想之后,進一步見上文本的寫作手法、修辭手法、語言風格,基本上和現(xiàn)代文課外閱讀是一樣的。
項籍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庇谑琼椓耗私碳ǎ笙?,略知其意,又不肯學。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1.用/給下面文字加劃分節(jié)奏停頓。
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2.解釋加點詞語。
略知其意:梁以此奇籍:
3.翻譯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選文表現(xiàn)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
5.項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悲劇英雄。南宋詞人李清照曾作詩懷念他,請寫出其中的名句或寫出與之有關的一個成語。
-參考答案-
1.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2.其:代項梁所教的兵法。奇:以……為奇
3. 不要胡言亂語,(否則)要被滅族了!
4. 輕視學習,崇尚武力,胸懷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 名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成語:“破釜沉舟”等等。
晏子諫殺燭鄒
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惫唬骸翱伞!庇谑钦俣鴶抵?,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p>
注:①齊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②燭鄒,齊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將繩子系在箭上射。
⒈解釋加點字。
①景公好弋 ②詔吏殺之
③使燭鄒主鳥 ④寡人聞命矣
⒉為加點字選擇正確的義項。
①使燭鄒主鳥()。
A 掌管B主持C主要的
②而亡之( )。
A同“無”,沒有B丟失,逃掉 C滅亡
③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
A查點B計算C 列舉
⒊翻譯下列句子。
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⒋本文的題目是“ 晏子諫殺燭鄒”,其中“諫”是“勸告”的意思。那么,請你說說,文中晏子是怎樣勸告景公勿殺燭鄒的?
-參考答案-
1.射鳥。命令。讓。接受教導。
2.ABC
3.景公說:“不要殺他,我聽從你的指教了?!?/p>
4.晏子沒有從正面指責齊王,而是從維護他的根本利益出發(fā),順著他的話進行勸諫,列出燭鄒的三條罪狀,指出枉殺無罪之人的荒唐行徑將會帶來嚴重后果,從而達到勸諫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機智有策略。
魯人身善織屨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蛑^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屨:麻鞋。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
1.解釋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①或謂之曰:②以子之長:
2.翻譯下列句子。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
3.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1.①有人 ②憑
2.你們編了麻鞋是給人穿的,可是越國人是光腳走路的。你們織了白絹是給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國人是披散頭發(fā)不戴帽子的。
3.要根據需要來確定行動,否則只能碰釘子。
今者臣來
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吾欲之楚?!背荚唬骸熬?,將奚為北面?” 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注釋:①大行:遠行。 ②方:正。
1.翻譯文中“君之楚,將奚為北面?”這個句子。
2.“此數者愈善”句中“此數者”指的是什么?上文的大意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成語是什么?
3.上面短文說明了怎樣的道理?
-參考答案-
1.您到楚國去,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
2.馬良、用多、御者善。成語:南轅北轍
3.行動和目的相反。
齊宣王使人吹竽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解釋加點的詞:
①處士請為王吹竽:
②宣王說之:
2.譯下邊句子
①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②湣王立,好一一聽之。
3.請你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故事。
-參考答案-
1.①給。 ② 通“悅”,喜歡。
2.①齊宣王命令藝人吹奏竽,一定要讓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齊湣王繼位為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藝人吹竽。
3.成語:濫竽充數。
鄒孟軻母(節(jié)選)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為賈人①炫賣②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睆歪闵釋W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③,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④。
注釋:①賈人,商人。②炫賣,叫賣。③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④漸化,逐漸濡染。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乃去,舍市傍: ②及孟子長
2.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復徙舍學宮之旁。
3.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則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后談談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
內容:
啟示:
-參考答案-
1.①離開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遷到一所學堂旁邊。
3. 主要內容:敘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示: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鄭人逃暑
鄭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陰。及至暮,反席于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陰逾⑤去,而其身逾濕,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
注釋:①逃暑:避暑,乘涼。②孤林:獨立的一棵樹。③衽(rěn):臥席。④濡(rú):沾濕。⑤逾:同“愈”,更加。
1.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徙衽以從陰:②其陰逾去: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
3.請用自己的話說說鄭人的“拙”具體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4.這則寓言告訴人們的道理是什么?
-參考答案-
1.①移動;②離開。
2.這個辦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體表現(xiàn)在晚上也跟著樹影移動席子。
4.要隨機應變,要順應變化,不憑經驗辦事,不要墨守成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