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路
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市井的人們囤積的是金銀細軟,書籍遭受劫難。而那些孤本善本,是民族文化的珍貴遺存。
抗戰(zhàn)開始,上海文化人鄭振鐸眼見許多珍貴的圖書毀于兵燹或落入敵手,心急如焚。
而與此同時,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顯露出來——一些藏書家從前不愿意出售的圖書,此時因為生計,開始將自己的珍藏拋售市場。鄭振鐸見此機會,向當時的重慶政府呼吁搶救圖書,他把救書當做一場戰(zhàn)爭。
當時陳立夫任教育部部長,他采納了鄭振鐸的意見,撥出專款200余萬元,專門用來收購流散出來的孤本善本。
鄭振鐸開始在戰(zhàn)火中救書,由此記下了一本《求書日錄》。《求書日錄》里記了這樣一件事:清初著名藏書家錢遵王《也是園書目》開列了失傳的元明雜劇,鄭振鐸對其心儀不已,他深信它們尚在人間。果然,戰(zhàn)火一開,即現(xiàn)身蘇州地攤30余冊。一得到消息鄭振鐸馬上動身前往蘇州,趕到時30余冊孤本已被書商孫某所購。聽說政府撥??钯彆?,于是孫某奇貨可居,標出一萬元的高價,且必須在十幾天內(nèi)交割。后經(jīng)軟磨硬泡,價格降到9000元,但在當時仍是個大數(shù)目??墒?,鄭振鐸認為,它的文化歷史價值遠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
時間急迫,盡管鄭振鐸多封電報催促,教育部的??钊澡脽o音信。鄭振鐸如熱鍋上的螞蟻,只好硬著頭皮四處借錢。等錢湊夠了,鄭振鐸自己的大衣和帽子都已送進了當鋪。
買下這套元明雜劇孤本的那天,鄭振鐸百感交集,就像一位父親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他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這些朝思暮想的泛黃的書頁,感覺自己贏得了一場戰(zhàn)爭。后來,經(jīng)他整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孤本元明雜劇》。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半年后,他竟然收到了教育部寄來的匯款。這筆錢,其實早已匯出,只是由于戰(zhàn)亂,在郵路上耽誤了近半年才到他手中。鄭振鐸事后很感慨:這個民族是無法被打垮的,因為它沒有因為戰(zhàn)爭而遺忘了文化。
據(jù)說,鄭振鐸在上?!熬葧钡?年,猶如特工潛伏。他每天都像在搞地下工作,服飾打扮不斷變換,居無定所,深居簡出,不參加任何婚喪宴席……他為此說過一句話:“夫保存國家文獻、民族文化,其苦辛固未足垺攻堅陷陣……然以余之孤軍與諸賈競,得此千百種書……則亦無悔!”
在他看來,愛書,就是愛國;救書,就是救國。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而書籍正是文化的載體。
(朱新摘自《新民晚報》2012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