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信中“足下”是什么意思
鄧萬祥
戰(zhàn)國時代以前,臣下對君主,用“足下”相稱,意為“您”。戰(zhàn)國時代以后,“足下”就屬用于稱呼的敬詞了,不僅是下稱謂上,同輩之間也可以用“足下”來稱呼。
那么,為什么尊稱對方用“足下”這個詞呢?據(jù)劉敬叔《異苑》卷十記載:春秋時代,晉國的晉獻公因為寵愛驪姬,導致兒子重耳逃亡他國。在逃亡中,重耳因為長期的營養(yǎng)不良生了病,他喃喃囈語著想喝一碗肉湯。隨行的忠心耿耿的介之推,就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為重耳充饑。
后來,重耳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而對他有過大恩的介之推卻帶著母親退隱山林,淡泊名利,無論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賞。晉文公便放火燒山逼他下山,沒料到,介之推與母親抱著一棵樹被活活燒死。于是,悔恨不已又傷心欲絕的晉文公,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并將這棵樹砍下來,制成一雙木屐,每當他穿著這雙鞋,就想起那段患難與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嘆:“足下,悲乎!”
因此,足下一詞,雖然和腳有關(guān)系,但詞意并不是將朋友踩在腳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懷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對朋友敬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