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費文明 圖/由上海工藝美術(shù)提供
張永壽的剪紙人生
文/費文明 圖/由上海工藝美術(shù)提供
中國剪紙博物館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馬家巷2號
電話:0514-87335122
交通:公交4、12、26、32、33、66路到瓊花觀下,步行200米到東圈門汪氏小苑旁
他是誰?他是揚州剪紙的傳人——張永壽,張氏剪紙的第五代傳人。他從藝70余年,他的剪紙靈秀、清素、雅致,傳達著濃厚的文人精神。他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數(shù)不盡的才情與詩意。他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剪紙品牌“張三麻子”,他又是全國授予的34位工藝美術(shù)家中,唯一一位獲得“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稱號的剪紙藝人。他終其一生,直到鬢角花白,培養(yǎng)了第六代剪紙傳人。他的剪紙人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花一輩子的時間在一門藝術(shù)上,是多么可貴與執(zhí)著。
當張永壽的剪紙呈現(xiàn)于我眼前的一瞬間,我被那清素、單純所震顫,似乎由熱鬧繁華的煙火人間,一下子走進了神圣高蹈的宗教世界。我忍不住用筆尖挑起剪紙的一端仔細觀看,這纖纖薄薄、空靈剔透在紙片兒,讓我頓生對微渺生靈的憐愛與對輕纖之物的關(guān)懷。
張永壽如何剪出這些靈秀、唯美而雅致的作品?他的作品如何與眾不同?在他手中,剪紙的功能發(fā)生過怎樣的改變?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走進張永壽的剪紙人生。
1906年臘月十八日,張永壽出生于江蘇省揚州城內(nèi)大流芳巷“十八家”張氏老宅。他12歲隨父學(xué)藝,成為張氏剪紙的第五代傳人。天資聰穎的張永壽,學(xué)了一年便很得剪紙要領(lǐng)。因生活所迫,13歲的他就手提一只盛放剪刀、紙張的小木箱,在揚州、儀征、六合、天長等地的許多集鎮(zhèn)和農(nóng)村游走,售賣他的剪紙。他的剪紙作品多為窗花、燈花、枕花、帽花以及鞋樣花,由于剪得靈活逼真、神態(tài)自然,所到之處皆受歡迎。揚州的一些外國傳教士也常索買其作品帶回國內(nèi)。
幾年的風(fēng)餐露宿,在張永壽的心里,并非艱苦難熬的時光,我們想象得出曾經(jīng)有一位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肩挑小木箱,伴著小木箱咯吱咯吱的晃響,一路哼著小曲兒,走在前村后里、市前鎮(zhèn)后。紛亂的年代,別人用毛筆作畫,他用剪刀剪畫,所以他將他的寶貝剪刀謂之鐵筆,自封“鐵筆畫家”。他還在自己的手藝箱玻璃板上寫著這樣兩行字:“全球第一、獨占江蘇”,充滿了年輕人闖蕩江湖的理想與霸氣。
每逢佳節(jié)思故鄉(xiāng),19歲的張永壽在1924年結(jié)束了長期走鄉(xiāng)串鎮(zhèn)的漂泊生活,帶著剪花樣一流的好功夫回到了揚州。在揚州的轅門橋(今國慶路)擺攤剪紙。后因與多子街德興衣莊老板葉樹堂交情甚好,張永壽得以葉的衣莊門樓開店設(shè)鋪,從此結(jié)束了擺攤生涯。
后來,張永壽的名聲大了,自然仿冒貨也多了。于是,他想可以為自己的剪紙藝術(shù)做個品牌,因為他在家中排行老三,面有微麻,人稱“張三麻子”,便取名“張三麻子”。為了讓顧客能辨別真假,張永壽還自編寶塔詩一首,詩文如下:張/三麻/剪花樣/百式皆像/名揚全市上/人稱剪花巧匠/名譽不是一日創(chuàng)/各界婦女看了歡暢/如果需要什么新花樣/就請來到揚州多子街上。他將這首寶塔詩刻成木印,印在紙上,用這樣的紙包裹售出的花樣。而這樣的印,不但起到辨別真假的作用,而且成了張永壽剪紙的獨特商標,這些通俗易懂的語言、別具一格的包裝,在孩童的傳唱之下更加聲名遠揚。
解放后,張永壽因為適逢寫實風(fēng)格的大潮,站在了時代藝術(shù)之巔;那么,1959年他為郭沫若先生的《百花齊放》詩集配上101幅剪紙畫,則是他樸素的順時而動。這些剪紙作品在郭沫若看后,題詩云:“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放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fēng)遍九垓。”剪紙配在郭沫若的詩旁邊,為文藝政策作了形象而具體的詮釋與宣傳,在時代的中心華麗亮相,抽象而含蓄地表達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如果說,《百花齊放》剪紙對外有所依托的話,那么,《百菊圖》則是他對于剪紙藝術(shù)本體的回歸??梢哉f,1979年創(chuàng)作的《百菊圖》是他一生藝術(shù)成就的精華。他酷愛菊花,人稱“菊癡”。 《百菊圖》里有101幅菊花,足見他對菊花的了如指掌、癡迷若醉。因為寫實,所以嚴謹;因為癡醉,所以超然。面對《百菊圖》,各種菊花千姿百態(tài),纖巧動人,有“西施浣紗”的婆娑飄影,有“醉顏”的羞云舒卷;有“杏花春雨”的清新潤展,也有“梨得菊”的無羈奔放。書畫素養(yǎng)的浸潤、文人精神的感染、才情與詩意的蓄養(yǎng),使他從寫實的泥淖中跳脫出來,走向了一片自由舒展的開闊天地。1980年,張永壽又創(chuàng)作了《百蝶戀花圖》?!暗麘倩ā笔窃~牌名,也是傳統(tǒng)味兒深厚的意象。他在花朵邊上加上翻飛起舞的蝴蝶,一動一靜間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美妙。
杏花春雨
西施浣紗
芙蓉蝶
醉顏
可以說剪紙藝術(shù),初誕生是一種原始的、體現(xiàn)先民們稚拙觀念的藝術(shù);當禮儀興盛,剪紙依附于各種禮儀;之后,又從神壇走向民間,滿足了人們穿鞋披衣、美化住宅、妝點節(jié)日等實用性需求;當綠、藍、灰成為一個年代的主色調(diào),當樸素節(jié)儉成為整齊劃一的生活方式,作為花樣的剪紙已難在民間找到生存的土壤。
一直憑借剪紙來賣藝養(yǎng)家的張永壽,為了生存他想到用純白的剪紙襯上色紙,裝裱于鏡框中,或者裱糊于紙頁里,讓剪紙獲得了書法和繪畫的地位。那個時期,一直被視作雕蟲小技的剪紙,也在全國美展中找到了一席之位。于是,張永壽交游的文人也絡(luò)繹不絕起來,如郭沫若、王朝聞、梅蘭芳、劉海粟、費孝通等。他也經(jīng)常和揚州的畫家們一起,去揚州博物館欣賞“揚州八怪”的字畫,聽他們品評鄭燮的蘭竹、汪士慎的梅花、黃慎的草書……使他眼界始明、胸臆頓寬。
在與文人、畫家的交往中,張永壽不斷地得到了藝術(shù)的養(yǎng)分,他也在積極地將書法和繪畫融入他的剪紙。如果說他從前的作品追求的是栩栩如生的寫實功力,那么,在充分地吸收書畫的養(yǎng)分之后,他開始追求富有文人氣息的清逸超邁的寫意境界。從實用功能到欣賞功能,是對剪紙疆域的大幅擴展,而文人氣息的滲透與彌漫,則是對剪紙品格的巨大提升。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