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qū)?/p>
庭余石趣
文/沈?qū)?/p>
同濟新居,名人雅集之所。得知滬上唐玉白先生庭余癡石、迷石,離而不休。三餐之外,沉醉于藏石、玩石,且由來已久。位于申城東區(qū)彰武路新村的小石齋,聞名遐邇,修葺一新的庭院并不寬敞,但小橋流水、巨峰小亭,綠葉青松、垂柳浮萍,以及鳥兒鳴唱、寵物嬉戲,群魚翔泳、紅柱翠匾;真是濃墨淡彩、山水蟲草皆一應(yīng)俱全。
周末假日,主人常約兩三知己在此相聚,品茗飲酒,幾杯幾盅;觥籌交錯,盆碟幾盡;似乎天馬行空,往往曲盡其妙。而每逢四月初八,即釋迦牟尼誕辰日,主人則獨自靜坐,凝視著墻上花崗巖匾額上的“憨園”兩字,由申石伽手題、金精椿鐫刻,隸楷融合,飄逸清秀;漢石魏碑,入木三分;赫然唐風(fēng),卻是《石門銘》風(fēng)格;花崗巖質(zhì)地堅硬,但落款下面所刻小印上的“福壽書生”四字,則依然字跡清晰、刀痕可析。他雙目凝視、雙眉緊鎖,忽而按熄了煙蒂,忽而又劃起火柴;似醉似醒,亦迷亦癡,默默沉思。
“憨園主人”唐玉白給自己不怎么大的居所,別署齋名“愚魂齋”。他早年漂泊,走南闖北;戎馬生涯,出死入生;后來歷經(jīng)坎坷,終于漸露鋒芒。唐玉白先生本人有敏捷的思維、執(zhí)著的精神,所以在自己的小亭中獨自徘徊,一一上手把玩自己所藏的奇石。但是,沉浸于小亭中的唐玉白先生卻渾渾噩噩,默默無言;灑脫不羈,獨坐不語?;蚪趸恼Q,或遠于海闊;一無所解且一無所求,甚至連自己早年的出生地,亦久思而未得其解。常常在各類奇石中找到生活的靈感,怡情宜景。
父與子(木化石)
夕陽西下,石性依舊,園里石風(fēng)彌漫,空中石氣頻傳:眼前肅立的“玉魄峰”,似乎還在長高;案邊無聲的“小靈璧”,卻特別乖巧;架上那位“堂吉訶德”,則無時無刻不在靜靜地向所有觀賞者發(fā)出無聲的解潮。另有前朝舊石、近世奇石、當(dāng)代怪石等,林林總總、各具神態(tài),抑或產(chǎn)自西藏內(nèi)蒙、抑或來自福建浙江,或亭亭玉立、或錯落有致,使得整座別具一格的“愚魂式”庭院,變成一片孤傲、奇特、獨立的“美石天地”。
在“天地”之間,尤為古怪奇異、一
無所顧,且令往來賓客,常為之反復(fù)注目而流連忘返的如:新疆木化石“父與子”,拳拳之心、諄諄教導(dǎo),惟妙惟肖,躍然相現(xiàn);廣西柳州石“巧天鵝”,熙熙攘攘、回顧張盼,一張一弛、亦饒情趣;徐州靈璧石“聊齋狐”,豐腴樸拙、渾然天成,奸詐狡猾、巧奪天工;湖南菊花石“蝶戀花”,多姿多彩、飄搖灑脫,星
羅密布、直上云霄;甘肅黃河石“仙女出宮”,婀娜姿色、月明千里,栩栩如生、賞心悅目;福建壽山石“念經(jīng)僧”,四大
皆空、三藐三菩提,阿彌陀佛、波羅揭諦;浙江雞血石“蟾宮折桂”,艷而巧色、雕工縹緲、布局得宜。實在目不暇接,使無數(shù)親眼目睹者,均欣然嘆為觀止。
愚魂石齋里的一切,不論有無生命,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一山一水,喜怒及哀樂,晨曦與斜陽;無不伴隨著主人,堅忍不拔地度過漫長的崢嶸歲月。旁邊墻面上,還有一點點空間,飽經(jīng)滄桑后,這位似瘋非瘋的“憨園主人”,遂欣然拿起長鋒羊毫,蘸上夙墨,親自題上三閭大夫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
巧天鵝(柳州石)
聊齋狐(靈璧石)
蟾宮折桂(雞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