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文
花樣滑冰是技巧與藝術(shù)性相結(jié)合的一個冰上運動項目。在音樂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種圖案、表演各種技巧和舞蹈動作,裁判員根據(jù)動作評分,決定名次。國際滑冰聯(lián)盟規(guī)定的比賽項目有單人花樣滑冰、雙人花樣滑冰和冰上舞蹈 3個項目。
花樣滑冰(Figure Skating)是冬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運動員穿著腳底裝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預(yù)先以技術(shù)動作為基礎(chǔ)編排的節(jié)目,由裁判組評估打分、排出名次。
花樣滑冰比賽按選手水平高低與參賽范圍,分為不同的級別(從初學(xué)者到奧運會)與不同的規(guī)模(從地區(qū)賽、全國賽到國際賽)。成立于1892年的世界性滑冰運動管理機構(gòu)國際滑冰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Skating Union,簡稱國際滑聯(lián)或ISU),負(fù)責(zé)為國際比賽制訂規(guī)則、進行評判。國際滑聯(lián)認(rèn)可的國際大賽包括: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Winter Olympics)、世界花樣滑冰錦標(biāo)賽(World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世界青少年花樣滑冰錦標(biāo)賽(World Junior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歐洲花樣滑冰錦標(biāo)賽(European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biāo)賽(Four Continents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以及國際滑聯(lián)花樣滑冰大獎賽(ISU Grand Prix of Figure Skating)。
花樣滑冰起源于18世紀(jì)的英國,后在德國、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迅速開展。1772年,英國皇家炮兵中尉羅伯特·瓊斯(Robert Jones)撰寫的《論滑冰》(A Treatise on Skating)在倫敦出版,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guān)花樣滑冰的著作。當(dāng)時舉行的花樣滑冰比賽是所謂的“英式風(fēng)格”,古板又正式,和現(xiàn)代花樣滑冰相去甚遠。1863年,被譽為“現(xiàn)代花滑之父”的美國人杰克遜·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將滑冰運動與舞蹈藝術(shù)融為一體,在歐洲巡回表演,豐富了花樣滑冰的內(nèi)容和形式。1868年,美國的丹尼爾·梅伊(Daniel Mey)和喬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了雙人滑。1872年,奧地利首次舉辦了花樣滑冰比賽。1896年,首次世界男子單人花樣滑冰錦標(biāo)賽在俄國彼得堡舉行。1906年,首次世界女子單人花樣滑冰錦標(biāo)賽在瑞士達沃斯舉行。1952年,首次世界冰上舞蹈錦標(biāo)賽在法國巴黎舉行。
花樣滑冰的冰場長56-61米,寬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它于1924年被列為首屆冬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現(xiàn)在包括男女單人滑(1924年列入)、雙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四個比賽項目。
花樣滑冰運動按照參賽人員和技術(shù)動作的要求,可以分為眾多單項。花樣滑冰的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共有四個,歸屬三個大類:單人滑(分男子和女子兩項)、雙人滑與冰上舞蹈。此外,花樣滑冰還包含同步滑冰(Synchronized skating)、規(guī)定圖形(Compulsory figures)、冰場滑行(Moves in the Field,或Field Moves)、四人滑(Fours)、冰上戲劇/冰上芭蕾(Theatre on Ice/Ballet on Ice)、柔板雙人滑(Adagio Skating)、特殊圖形(Special Figures)、冰上雜技(Acrobatic Skating)等等,但它們的流行與受歡迎程度不及四個奧運會正式項目。
單人滑包括男子單人滑與女子單人滑兩項,技術(shù)動作要素包括跳躍、旋轉(zhuǎn)、接續(xù)步、燕式步等等。三大類項目中,單人滑對跳躍的要求最高,因此單人滑通常代表了選手能達到的最高跳躍難度。
雙人滑要求一位男選手和一位女選手配合,在冰上表演同步的單人滑動作,及雙人滑特有的動作:拋跳(男選手“拋擲”女選手跳躍)、托舉(男選手將擺成某種造型的女選手高舉過頭)、雙人旋轉(zhuǎn)(兩位選手同時繞一個共同軸心旋轉(zhuǎn))、螺旋線(Death spiral)、捻轉(zhuǎn)(Twist)等。
與雙人滑相同,冰舞也要求一位男選手和一位女選手配合。冰舞與雙人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冰舞的技術(shù)動作不包括跳躍和旋轉(zhuǎn),托舉亦不能過肩。兩名選手在近距離保持國際標(biāo)準(zhǔn)舞造型的同時,要緊扣音樂節(jié)拍表演復(fù)雜多樣的步法。
花樣滑冰的冰刀與冰球冰刀最顯著的不同在于前端有著“刀齒”。刀齒主要用在跳躍中,不應(yīng)用在滑行和旋轉(zhuǎn)中,冰刀以螺絲固定在冰鞋的鞋底。高水平的花樣滑冰選手通常都會定制冰鞋和冰刀。
冰上舞蹈的冰刀后部比其他項目的要短1英寸,這是為了滿足舞蹈對雙人近距合作和精細(xì)步法的要求。
選手穿著冰鞋在冰場外行走時,要在冰刀外套上硬塑料的保護套,這是為了避免冰刀被地面磨鈍或沾上灰塵雜質(zhì)。選手不穿冰鞋時,則用軟套保護冰刀,它可以吸收殘留的融水,防止冰刀生銹。
花樣滑冰選手練習(xí)時通常穿緊身柔軟的長褲。比賽中,女選手可以穿短裙、長褲或體操服,裙裝下穿不透明的肉色緊身褲或長襪,有時會以此來覆蓋冰鞋。男選手則必須穿長褲,不能穿緊身褲。
花樣滑冰選手的比賽服裝可以十分華麗,若由頂級服裝設(shè)計師來完成,可能花費上千美元。雖然使用肉色布料的服裝并不真正暴露,但仍有許多人提議禁止給人“過度暴露”印象的服裝,因為這不符合體育競技的特點。許多選手在比賽中會使用夸張的化妝和發(fā)型。
申雪、趙宏博摘金圓夢溫哥華
上世紀(jì)初,花樣滑冰還是一個冬季室外冰上項目,因此服裝為抵御寒冷的天氣著想,比較笨重:女選手穿緊身帶扣的上衣,長裙直達腳面;男選手則頭戴高筒式禮帽,身穿長燕尾服和長西裝褲。到了上世紀(jì)二十年代,十次世界冠軍、三次冬季奧運會冠軍得主索尼婭·海妮(Sonja Henie)對女子服裝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她將裙子提高到了膝部。這一驚人的創(chuàng)舉,有利于女子單人滑技術(shù)的進步。與此同時,男士服裝也有了改進,變?yōu)辇R腰的短西服上衣和芭蕾緊身褲,滑起來更加自由。上世紀(jì)四十年代以來,女選手的裙子一次又一次變短,并出現(xiàn)了上衣與裙子一體化的短連衣裙。為了表演的需要,服裝還添加了如毛邊、亮片、珠子等裝飾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女選手開始穿白色或肉色的冰鞋。
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彈性較大、質(zhì)地柔軟的氨綸等多種面料,這些材料更適合花樣滑冰的訓(xùn)練和比賽要求。如今服裝已成為選手節(jié)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色彩選擇、搭配和設(shè)計與音樂特點和舞蹈風(fēng)格息息相關(guān),從而大大提高了選手的表演效果。
滑冰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宋史》已有關(guān)于“冰嬉”的記載。元朝以后,冰嬉更為盛行。明代《帝京歲時紀(jì)勝》中有“冰床、冰擦”的記載,都是指在冰凍的江河湖泊上作滑冰游戲。清乾隆年間,畫家沈源的一幅《冰嬉賦》圖中有大蝎子、金雞獨立、哪吒探海等姿勢。清末,專為慈禧觀賞的北京北海花樣滑冰表演中,已有雙飛燕、蝶戀花等雙人動作和朝天鐙、童子拜佛等單人動作。那時民間的冰上表演有猿猴抱桃、臥魚、鷂子盤云、鳳凰展翅、搖身晃等動作。
1930年前后,西方花樣滑冰傳到中國,北京、天津、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城市的學(xué)校,有些學(xué)生參加了花樣滑冰運動。1935年,在北京舉行的滑冰比賽會上,進行了花樣滑冰表演賽。1942年冬,在延安的延河上舉行了冰上運動會,表演了花樣滑冰的圖形和自由滑。
清代的冰嬉運動
現(xiàn)代花樣滑冰鞋
現(xiàn)代花樣滑冰服裝
中國花滑名將陳露在1996年世錦賽上驚艷亮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北方一些城市的大、中、小學(xué)校開展了花樣滑冰運動。在群眾性花樣滑冰廣泛開展的基礎(chǔ)上,1953年2月在哈爾濱舉行了第1次全國冰上運動大會,花樣滑冰被列為比賽項目。1953-1980年,共舉行過25次全國性花樣滑冰比賽。1979年10月,中國花樣滑冰運動員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NHK杯國際邀請賽,1980年2月參加了第13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花樣滑冰比賽,1980年3月參加了第70屆世界花樣滑冰錦標(biāo)賽。1980年,28名中國冰雪健兒出征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的第13屆冬奧會,其中包括兩屆花滑選手,分別參加男女單人滑比賽。與其他項目一樣,中國花滑選手在賽場同樣沒有競爭力,男子單人滑許兆曉在17名選手中僅列第16,女單選手包振華則在22名選手中墊底。
1984年,中國參加了薩拉熱窩冬奧會,許兆曉和包振華的名次均有小幅提升,前者在23名男單選手中列第18名,后者擺脫了“副班長”頭銜,但實力在參賽選手仍然屬于末流。這屆冬奧會,中國選手首次參加了雙人滑和冰舞比賽,欒波/姚濱、奚鴻雁/趙曉雷分別在這兩個項目墊底。
1984年至1985年,中國花滑男單選手先后兩次奏出強音,先是許兆曉在1984年匈牙利國際花樣滑冰邀請賽力挫群雄,后是張述濱在1985年冬季大運會摘取金牌。這兩個國際比賽冠軍,當(dāng)時在國內(nèi)引起不小震動,但嚴(yán)格意義上講,這兩項賽事含金量均不高,中國選手仍然沒有改變在花滑世界的落后位置,三年后的1988年卡爾加里冬奧會,中國選手在男單、雙人、冰舞均位于末流或末位。
中國花滑首次讓世界冰壇感到震驚的,是一位名叫陳露的中國女孩。陳露是早在11歲就完成過三個三周跳的天才選手,當(dāng)時有些國內(nèi)行家就預(yù)言,陳露很有可能在歐美人苦心經(jīng)營的花樣滑冰長城打開一個缺口。在教練李明珠的精心調(diào)教下,短短三年過后陳露就在1990年世青賽勇奪女單亞軍。1992年,陳露先后奪得冬奧會第6名、世錦賽第3名,在世界舞臺全面展示了中國花滑運動的新形象。此后幾年,陳露在世錦賽上摘金奪銀,1994年、1998年兩屆冬奧運連續(xù)奪得第三名,為中國花滑運動在世界賽場爭得一席之地。從此中國選手成為世界花滑界的一支主要力量。
就在陳露退出冰壇的1998年長野冬奧會,一對中國雙人滑選手引起世人的關(guān)注,他倆就是申雪/趙宏博。那屆比賽,25歲的趙宏博和20歲的申雪勇奪第五名,改變了中國雙人滑選手冬奧會逢賽必墊底的尷尬史,成為繼陳露之后中國又涌現(xiàn)出的兩位世界級高手。1999年至2002年,申雪/趙宏博先后取得世錦賽亞軍、日本NHK大獎賽冠軍、大獎賽總決賽冠軍和鹽湖城冬奧會第三名等佳績,成為國際冰壇公認(rèn)的超級明星。國際滑聯(lián)一位權(quán)威人士說:“中國的雙人滑就像撐桿跳一樣,一下就竄了上來?!?/p>
與陳露不同的是,申雪/趙宏博并不是獨自在作戰(zhàn),他倆的恩師姚濱,也就是在1984年薩拉熱窩冬奧會雙人滑墊底的那位男選手,在鹽湖城冬奧會周期先后打造了龐清/佟健、張丹/張昊兩對優(yōu)秀組合,兩對組合在那屆奧運會分別奪得第9、第11。一個雙人滑的中國時代呼之欲出。
都靈冬奧會,三對中國雙人滑組合刮起了一股強烈的旋風(fēng),雖然傷病等原因使申雪/趙宏博他們無法一圓冬奧會金牌夢想,雖然張丹/張昊因動作失誤未能成功沖頂,但張丹/張昊、申雪/趙宏博和龐清/佟健三對中國選手無一例外地躋身四強,形成了對“花滑王國”俄羅斯的合圍之勢,這一業(yè)績足以震憾國際體壇。一個月后,佟健/龐清和張丹/張昊在世錦賽上包攬金銀牌,創(chuàng)造了中國雙人滑的又一個新紀(jì)錄。
2009年10月底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大獎賽,淡出兩年有余的申雪/趙宏博重新回到賽場,他倆一炮打響,以200.97的高分摘取金牌。兩位老將的強勢復(fù)出,改變前兩年中國花滑選手一直被德國好手薩維琴科/索爾科維壓制的狀況。半個月后的美國大獎賽,申雪/趙宏博再次笑到最后。年底的大獎賽總決賽,申雪/趙宏博攜手佟清/龐健,雙雙擊敗近兩屆世錦賽冠軍薩維琴科/索爾科維,申雪/趙宏博214.25的總分甚至刷新了國際滑聯(lián)最高分紀(jì)錄。這是中國花滑選手第一次在冬奧會前夕占據(jù)有利位置,種種跡象顯示:冬奧會金牌距離中國花滑選手近在咫尺。
果然,溫哥華奧運會成為中國花滑選手奪金的見證地。短節(jié)目比賽,申雪/趙宏博以微弱優(yōu)勢領(lǐng)先薩維琴科/索爾科維,龐清/佟健則緊隨川口優(yōu)子/斯米爾諾夫之后。誰能問鼎這屆冬奧會金牌,一時似乎難見分曉。兩強相遇勇者勝,在巨大的壓力下,薩維琴科/索爾科維、川口優(yōu)子/斯米爾諾夫等主要對手紛紛出現(xiàn)失誤,當(dāng)龐清/佟健以一套幾無暇疵的表演完成全套動作時,已經(jīng)提前宣告中國選手捅破了冬奧會最后一層窗戶紙。隨后,申雪/趙宏博在自由滑的出色發(fā)揮,使雙人滑冠亞軍悉數(shù)寫在中國選手名下。申雪/趙宏博、龐清/佟健,這兩對征戰(zhàn)多屆冬奧會的老將,在溫哥華賽場用一個完美的句號,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國冰雪運動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