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法句經(jīng)》概貌考

2012-07-21 09:55王麗娜
文學(xué)與文化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佛教

王麗娜 湛 如

《法句經(jīng)》是上座部經(jīng)藏《小部》中的十五部經(jīng)之一,受到上座部佛教徒的廣泛尊崇,流傳極為廣泛。長久以來,《法句經(jīng)》一直被南傳佛教國家視為佛法的精髓、真理的寶藏,是修習(xí)佛法的必備入門書。“在印度,《法句經(jīng)》常常是與印度教經(jīng)典《薄伽梵歌》相提并論的,許多人為了修身養(yǎng)心,常常求助于它,把它當(dāng)作自我反省的準(zhǔn)繩,當(dāng)作人生路上的護(hù)身符?!雹俟荐棧骸队《劝屠姆鸾涛膶W(xué)概述》,《南亞研究》1982年第3期?!斗ň浣?jīng)》在印度是比丘修行過程中不可逾越的佛典,“其在天竺,始進(jìn)業(yè)者不學(xué)《法句》,謂之越敘”②[梁]僧祐:《出三藏記集》,蘇晉仁、蕭鏈子點校,中華書局,1995年,第273頁。。時至今日,很多上座部佛教的出家人在正式受比丘戒前,仍然要求將《法句經(jīng)》熟練地背誦下來,否則不予受戒?!斗ň浣?jīng)》通篇采取偈頌的形式,文字通俗易曉,讀起來瑯瑯上口富于韻律感,方便記誦流傳。其中的七佛通戒偈①七佛通戒偈的記載,在不同佛典的記述中有所差異。在《四分律》、《十誦律》、《僧祇律》、《五分律》及《增一阿含經(jīng)》卷四十四所載,過去七佛之戒偈彼此不同,并以此偈為迦葉佛所說。在《大般涅槃經(jīng)》卷十四中的故事中,提到過去佛所說的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一中記載:“一切惡莫作,一切善應(yīng)修,遍調(diào)于自心,是則諸佛教。”《阿毗曇八犍度論》卷一中記載:“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痹凇堆刖蚰Я_經(jīng)》卷二中也有記載:“一切惡莫作,諸善悉奉行,方便修凈心,是則善持律。”在《妙法蓮華經(jīng)玄義》卷二中記載:“又七佛通戒偈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薄冻鲫捉?jīng)》卷二十五《惡行品》對七佛通戒偈的每一句做了詳細(xì)的解釋,并指出其目的是“諸佛世尊教誡后人”。 這部分相關(guān)研究成果可參看印順法師的《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爸T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被視為佛教要義的高度總結(jié)和概括,是佛法修行的總綱?!斗ň浣?jīng)》不僅是一部義理豐富的佛教經(jīng)典,同時也是漢譯佛典文學(xué)中的一朵奇葩。

一 《法句經(jīng)》概說

關(guān)于《法句經(jīng)》歷史的記載,主要集中在《法句經(jīng)序》和上座部佛典之中。《法句經(jīng)》又稱為《法句集經(jīng)》、《法句集》、《曇缽經(jīng)》、《曇缽偈》,是漢地最早被傳譯過來的佛典之一?!斗ň浣?jīng)》是佛陀在世時隨緣應(yīng)機(jī)所說的法語偈頌集,非一時一地所作?!栋硶覛称派痴摗肪硪粚Α斗ň浣?jīng)》的產(chǎn)生做了較為精準(zhǔn)地闡述:“如法句經(jīng),世尊于處處方邑,為眾生故種種演說。尊者達(dá)摩多羅,于佛滅后種種說中,無常義者立無常品,乃至梵志義者立梵志品?!雹贑BETA,T28,no.1546,p.1,c21-24.“是后五部,沙門各自鈔眾經(jīng)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義條別為品,于十二部經(jīng)靡不斟酌,無所適名,故曰法句?!雹郏哿海萆v:《出三藏記集》,第 272~273 頁。《法句經(jīng)》的內(nèi)容源自原始佛典,主要是將阿含經(jīng)和小乘佛典之中佛陀的說法匯集編纂而成,包括了道德的訓(xùn)誡、佛法的要義、人生的哲理等。《法句經(jīng)》“使用的韻律是古老而通俗的阿奴濕圖樸體和特利濕圖樸體,易于念誦吟唱和記憶傳授”。④季羨林主編:《印度古代文學(xué)史》,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1年,第130頁。

《法句經(jīng)》在漫長的傳播過程中主要形成了兩種語言系統(tǒng)——巴利文系統(tǒng)和梵文系統(tǒng),兩個系統(tǒng)的《法句經(jīng)》在篇目上有很大的不同。巴利文的法句叫作“曇缽”(Pali.Dhamma Pada),意譯為法句。根據(jù)黃懺華先生的考訂,巴利文的《法句經(jīng)》共二十六品四百二十三偈(內(nèi)中有一偈重復(fù)),與維祗難譯本第九到第三十五品(除《利養(yǎng)品》)外相同。巴利文《法句經(jīng)》以《雙要品》開篇,以《梵志品》終結(jié)。巴利文《法句經(jīng)》缺少梵文系統(tǒng)前面八品《無常品》、《教學(xué)品》、《多聞品》、《篤信品》、《戒慎品》、《惟念品》、《慈仁品》、《言語品》外,還缺后面的《利養(yǎng)品》、《泥洹品》、《生死品》、《道利品》、《吉祥品》五品。梵文法句稱為優(yōu)陀那(Skt.uda^na),也譯為烏托南、嗢托那、鄔陀南、優(yōu)檀那、憂陀那、郁陀那,亦曾被翻譯為無問自說經(jīng)。梵文系統(tǒng)的《法句經(jīng)》以《無常品》開篇。梵文本系統(tǒng)的《法句經(jīng)》有三十三品和三十九品兩種本子,皆以《無常品》為首篇。三十三品《法句經(jīng)》以《梵志品》為末篇,三十九品則以《吉祥品》為末篇。

對于《法句經(jīng)》在漢地的流傳情況,支謙在《法句偈序》中曾做過清晰的表述:“法句經(jīng)別有數(shù)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近世葛氏,傳七百偈”。⑤[梁]僧祐:《出三藏記集》,第272頁??梢姡斗ň浣?jīng)》在漢地應(yīng)該有幾個不同的版本。可以推測,在支謙以前漢地應(yīng)該已經(jīng)存在《法句經(jīng)》的七百偈本,目前已無資料可考證。漢譯《法句經(jīng)》及與其密切相關(guān)的共有四部:其一,兩卷本的《法句經(jīng)》,由法救(Skt.Dharmatrāta)撰,吳維祗難(Skt.Vighana)等譯,翻譯時間為公元3世紀(jì)初,共有三十九品七百五十二偈①據(jù)《法句經(jīng)序》載,《法句經(jīng)》偈頌總計七百五十二偈?!斗ň浣?jīng)》中除《明哲品》沒清楚地標(biāo)明偈頌數(shù)量外,每一品均有說明。筆者將每一品偈頌的數(shù)字與《明哲品》十七偈一起統(tǒng)計,則總偈數(shù)應(yīng)為七百五十八偈,與《法句經(jīng)序》的記載有所出入。,也稱之為吳本。維祇難在黃武三年(224)來到武昌,他翻譯了五百偈的《法句經(jīng)》。但維祗難“譯所不解,則缺不傳,故有脫失”②[梁]僧祐:《出三藏記集》,第273頁。,而且言辭不夠典雅,有些地方不易理解。后,支謙請竺將炎對已翻譯的《法句經(jīng)》重新校定修改,同時又新增了十三品,即現(xiàn)在流通的三十九品七百五十二偈的《法句經(jīng)》。吳本“論其幽深,雖不逮大乘諸經(jīng);然即樸質(zhì)親切之中義蘊(yùn)豐富,其為當(dāng)年佛說之實錄可無疑也”③呂澂:《呂澂佛學(xué)論著選集(二)》,齊魯出版社,1991年,第643頁。。其二,《法句譬喻經(jīng)》,共四卷本三十九品④《法句譬喻經(jīng)》在品目上比《法句經(jīng)》多了一品“護(hù)戒品”,但其偈頌“學(xué)而多聞,持戒不失,兩世見譽(yù),所愿者得;學(xué)而寡聞,持戒不完,兩世受痛,喪其本愿。夫?qū)W有二,常親多聞,安諦解義,雖困不耶”,來源于《法句經(jīng)》的《教學(xué)品》,與其上一品“教學(xué)品”可歸為同一品。,西晉法炬、法立共譯,翻譯的時間為公元4世紀(jì)初,也被稱為晉本。根據(jù)《開元釋教錄》卷二記載,《法句譬喻經(jīng)》也被稱為《法句本末經(jīng)》、《法喻經(jīng)》。《法句譬喻經(jīng)》是由富有哲理的法句加上生動的因緣故事共同組成?!斗ň淦┯鹘?jīng)》的品目與《法句經(jīng)》相同,其偈頌全部摘自《法句經(jīng)》。如《法句經(jīng)》的《無常品》共二十一偈,而《法句譬喻經(jīng)》的同一品則摘選其中的十四偈。《法句經(jīng)》的《教學(xué)品》共二十九偈,而《法句譬喻經(jīng)》的同一品則摘選了其中的十偈。其他品情況亦大體如此。其三,《出曜經(jīng)》,后秦竺佛念譯,翻譯時間約為公元4世紀(jì)末,共三十四品,也稱之為秦本。正如《出曜經(jīng)》序所說:“錄其本起,繫而為釋,名曰出曜”,“出曜之言,舊名譬喻,即十二部經(jīng)第六部也”。⑤CBETA,T04,no.212,p.609,b29-c1.《出曜經(jīng)》不僅有哲理深刻的偈頌,還有因緣故事及適當(dāng)?shù)淖⒔狻!冻鲫捉?jīng)》經(jīng)中的偈頌與《法句經(jīng)》較多相同,而其因緣故事與《法句譬喻經(jīng)》較相近?!冻鲫捉?jīng)》也是公認(rèn)的文學(xué)性較強(qiáng)的一部佛典。其四,《法集要頌經(jīng)》,共四卷,三十三品約九百五十偈,由尊者法救集錄,宋朝天息災(zāi)等譯,翻譯時間為公元10世紀(jì)末,也稱之為宋本?!斗灲?jīng)》與《法句經(jīng)》一樣,全部是由偈頌組成,且表達(dá)的佛教義理相近,但在品目和偈頌的具體內(nèi)容上與《法句經(jīng)》差異較大。

此外,《四十二章經(jīng)》、《大莊嚴(yán)論經(jīng)》與《法句經(jīng)》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四十二章經(jīng)》與《法句經(jīng)》的淵源關(guān)系,學(xué)界已經(jīng)有一定的結(jié)論。經(jīng)呂澂先生的細(xì)密考證,《四十二章經(jīng)》有整整三分之二的內(nèi)容出自《法句經(jīng)》。⑥參見呂澂先生《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中的《四十二章經(jīng)抄出的年代》一文。前彥已對此做過深入探究,筆者不再贅述。呂澂先生還認(rèn)為,《大莊嚴(yán)論經(jīng)》也是《法句經(jīng)》影響下的佛典。他認(rèn)為:“就從《大莊嚴(yán)論》的內(nèi)容看,可見譬喻者所謂譬喻并不完全同于經(jīng)律論中泛泛的喻言,而是引用一些故實來發(fā)明《法句經(jīng)》的意義,這就稱為‘莊嚴(yán)’。”⑦呂澂:《印度佛學(xué)源流略講》,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10頁。他還舉例《大莊嚴(yán)論經(jīng)》中每事開端都引用《法句經(jīng)》中的數(shù)語。

此外,漢語系統(tǒng)也不斷有其他的翻譯版本涌現(xiàn)。就目前筆者所查閱到的,有葉均將巴利文《法句經(jīng)》翻譯為漢語,并附有注釋;陳燕珠的《法句經(jīng)要義》,編者還輔之以生動的故事⑧陳燕珠編述:《法句經(jīng)要義》,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黃謹(jǐn)良所譯《泰國南傳大藏經(jīng)中之法句經(jīng)》⑨張曼濤主編:《經(jīng)典研究論集》,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第211~250頁。等。此外,還有凈海、吳根友、法增、了參法師、敬法比丘等的中文譯本。⑩凈海:《真理的語言:法句經(jīng)》,慧日講堂(臺北),1974年,1989年再版;吳根友:《法句經(jīng)》,佛光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7年;了參:《南傳法句》,金剛刻經(jīng)處(九龍),1961年;法增:《南傳法句經(jīng)新譯》,大千出版社,2006年;《南傳法句經(jīng)新譯》,臺灣財團(tuán)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05年。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種漢語翻譯外,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學(xué)者對《法句經(jīng)》給予了高度的關(guān)注,并多次將不同傳本的《法句經(jīng)》翻譯為各種文字?!胺ň浣?jīng)可能是當(dāng)今世界上最頻繁被翻譯的佛經(jīng)?!雹貾eter Gerard Friedlander:“The Dhammapada is probably the most frequently translated Buddhist text in the world today.”Journal of Religious History,Vol.33 No.2,2009.p.215.1885年,丹麥人福斯倍爾(Fausb? ll Michel Viggo)首次刊行了拉丁文對譯的巴利文原本。②Michel Viggo Fausb? ll.The Dhammapada:Being a Collection of Moral Verses in Pāli.London:Luzac&Co.,1900.后陸續(xù)出現(xiàn)了英、法、德、俄、意等各種譯本。法國人萊維所著的《佛經(jīng)原始誦讀》中亦收入了《法句經(jīng)》。此外巴利文漢文對照本,巴利文英文對照本,南北對照的英譯合譯本紛紛涌現(xiàn)。將《法句經(jīng)》翻譯為英語最早是在1840年由高戈利(Daniel Gogerly)所譯,因其影響較小往往不為后人所關(guān)注。而英文譯本影響最大的是馬克斯·繆勒(F.Max Mulle)的《The Dhammapada,a Collection of Verses;Being One of the Canonical Books of the Buddhists》譯本③Oxford:Clarendon Pres,1881.這本書在1898年、1965年被重新再版。。此外,英語世界對《法句經(jīng)》的翻譯和注釋在20世紀(jì)也是持續(xù)升溫?!斗ň浣?jīng)》“英譯已經(jīng)超過了80個,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都曾翻譯過它”。④Peter Gerard Friedlande:“There have been over eighty different translations into English,and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ost of the world’s major languages.” Journal of Religious History,Vol.33 No.2,June 2009.p.215.翻譯為英文的《法句經(jīng)》來自梵文本、巴利文本均有,很多譯本還做了注釋。⑤英譯《法句經(jīng)》在名稱翻譯上有幾個代表性的譯法,可窺見學(xué)者對《法句經(jīng)》的一種理解:sayings of Buddha,the path of perfection,wisdom of the Buddha,Way of Virtue,teachings of the Buddha,the essential teachings of the Buddha,the path of perfection等。根據(jù)筆者的粗略統(tǒng)計,如果包括《法句經(jīng)》相關(guān)的故事集等譯本和各種注釋本,英文《法句經(jīng)》在100種以上。日本翻譯和研究《法句經(jīng)》者,除了國內(nèi)學(xué)人在文章中常提及的立花俊道、長井真琴、荻原云來三位翻譯《法句經(jīng)》的學(xué)者外,還有友松圓諦、足立俊雄等學(xué)者。⑥加藤正廓:《法句經(jīng)》,大日本佛教青年會,1905年;足立俊雄:《法句經(jīng)講義 四十二章經(jīng)講義》,東方書院,1933年;友松圓諦:《法句經(jīng)講義:佛教圣典》,第一書房,1934年;荻原云來:《法句經(jīng)》,巖波書店,1939年;立花俊道:《法句經(jīng)注解》,三省堂,1940 年;長井真琴:《法句經(jīng)》,玄同社,1948 年。韓國學(xué)者金達(dá)鎮(zhèn)、李基奭等也做過《法句經(jīng)》的韓文翻譯。⑦金達(dá)鎮(zhèn):《法句經(jīng)》,玄巖社,1974年;李基奭:《新譯法句經(jīng)》,弘新文化社,1983年;法頂:《法句經(jīng)》,佛日出版社(全南昇州郡),1984年;釋智賢:《法句經(jīng):不滅的語言》,民族社,1994年。以上韓文法句經(jīng)翻譯的版本無中文譯本,各版項情況是從韓文翻譯為中文的。

二 《法句經(jīng)》溯源

如果對《法句經(jīng)》輯錄原始佛典的狀況加以追溯和整理,對于我們?nèi)嫔钊胙芯俊斗ň浣?jīng)》會有相當(dāng)助益。下面這一表格是筆者以吳本《法句經(jīng)》為基礎(chǔ),整理《法句經(jīng)》輯錄佛典的概況,兩相做以對比。對于《法句經(jīng)》同一偈頌可能輯錄自不同佛典的情況,表格中盡可能給予全面收錄,以期能從多個角度探尋《法句經(jīng)》輯錄佛典的實況。

《法句經(jīng)》輯錄佛典概況表

《法句經(jīng)》 所輯錄佛典《法句經(jīng)》第一品《無常品》:所行非常,謂與衰法,夫生輙死,此滅為樂。《增一阿含經(jīng)》卷二三《增上品》: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必不死,此滅最為樂?!斗ň浣?jīng)》第二品《教學(xué)品》:若人壽百歲,邪學(xué)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jìn)受正法。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shù),不如須臾頃,事戒者福稱?!吨斜酒鸾?jīng)》卷一《度瓶沙王品》: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shù),不如尊正諦,其明照一切。若人壽百歲,學(xué)邪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jìn)受正法?!斗ň浣?jīng)》第八品《言語品》: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陡菊f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二:若人生世間,從口出惡語,常以利刀斧,斬截于己身?!斗ň浣?jīng)》第九品《雙要品》: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对鲆话⒑?jīng)》卷五一《大愛道般涅槃品》: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之念惡,即行即施,于彼受苦,輪轢于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行即為,受其善報,如影隨形?!斗ň浣?jīng)》第十二品《華香品》:如蜂集華,不嬈色香,但取味去,仁入聚然。不嬈色香,但取味去,仁入聚然,不務(wù)觀彼,作與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对鲆话⒑?jīng)》卷四四《十不善品》:譬如蜂採華,其色甚香潔,以味惠施他,道士遊聚落。不誹謗于人,亦不觀是非,但自觀身行,諦觀正不正?!段宸纸浔尽肪硪唬浩┤绶洳扇A,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出聚然。不破壞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行,諦視善不善《四分律比丘戒本》卷一:譬如蜂採華,不壞色與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違戾他事,不觀作不作,但自觀身行,若正若不正?!赌υX僧祇律大比丘戒本》亦有此偈頌,內(nèi)容同于《五分戒本》?!斗ň浣?jīng)》第二十一品《世俗品》:一法脫過,謂妄語人,不免后世,靡惡不更?!吨邪⒑?jīng)》卷三《業(yè)相應(yīng)品》:人犯一法,謂妄言是,不畏后世,無惡不作。

通過以上統(tǒng)計,我們可以做出初步判斷:《法句經(jīng)》主要是從四阿含和其他小部經(jīng)典中輯錄出來的,其中《增一阿含經(jīng)》中輯錄最多;存在《法句經(jīng)》的一首偈頌在多部佛典中均有相近內(nèi)容的情況,如七佛通戒偈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阿毗曇八犍度論》、《央掘魔羅經(jīng)》中均有收錄,但目前尚無法進(jìn)一步精確得知《法句經(jīng)》源于哪部佛典。

三 《法句經(jīng)》之漢地影響

《法句經(jīng)》是漢地較早傳譯的佛典之一。它“辭樸而旨深,文約而義博,事均眾經(jīng),章有本故,句有義說”①[梁]僧祐:《出三藏記集》,第273頁。,被視為“始進(jìn)者之洪漸,深入者之奧藏也”②[梁]僧祐:《出三藏記集》,第273頁。?!斗ň浣?jīng)》對漢地佛教義理、教內(nèi)外偈頌及中古文學(xué)的發(fā)展均產(chǎn)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

對圖2所示區(qū)域進(jìn)行多次不同目標(biāo)、不同負(fù)荷情況下的電動汽車最優(yōu)出行路徑規(guī)劃結(jié)果進(jìn)行對比。由于區(qū)域比較小,取電動汽車總?cè)萘繛檩^小的16kWh,

《法句經(jīng)》推動了佛教義理在漢地的闡揚(yáng)?!斗ň浣?jīng)》較忠實地記錄了佛陀的說法,重在宣揚(yáng)佛法義理。它具有“重倫理修養(yǎng),輕抽象思辨”③郭良鋆譯:《經(jīng)集——巴利語佛教經(jīng)典》,序言部分。的特點,有“啟蒙辨惑,誘人自立”④[梁]僧祐:《出三藏記集》,第273頁。的功能?!斗ň浣?jīng)》在漢地受到關(guān)注的程度,雖未似《維摩詰經(jīng)》、《法華經(jīng)》、《華嚴(yán)經(jīng)》、《心經(jīng)》等大乘佛典被推崇至極,但它如涓涓細(xì)流,綿綿不絕地滋養(yǎng)著漢地佛教的發(fā)展。《法句經(jīng)》集中地闡揚(yáng)了佛教要義的精髓。佛教中的核心要義,如無常、苦、空、慈悲、因緣、涅槃等在《法句經(jīng)》中均被反復(fù)闡釋。而其他如戒定慧三無漏學(xué)、五戒、六波羅蜜、六念處等內(nèi)容也在偈頌中一一呈現(xiàn)出來?!斗ň浣?jīng)》對于我們了解佛教的原始教義有極大的幫助。其短小精練、意蘊(yùn)深厚的偈頌往往像一首首哲理詩,被佛教徒口耳傳誦。如前文提及的七佛通戒偈,如《無常品》中的偈頌“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雙要品》中的“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等均廣為流傳。《法句經(jīng)》及《法句譬喻經(jīng)》、《出曜經(jīng)》、《法集要頌集》等佛典中的偈頌、因緣故事等,被頻繁引用。除了上文提及的《四十二章經(jīng)》大篇幅引用《法句經(jīng)》外,根據(jù)日本學(xué)者大內(nèi)文雄等的研究,偽經(jīng)《凈度經(jīng)》中也多處引用《法句經(jīng)》中的偈頌。此外,在漢地佛典的論藏中,《法句經(jīng)》中堅實樸素的義理常常成為有力的論證工具,如《成實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佛典中均多次引用《法句經(jīng)》的義理,現(xiàn)選摘部分:

《成實論》卷十五中的《見一諦品》:

如幻如焰如夢如假借等,如法句經(jīng)中說。⑤CBETA,T32,no.1646,p.363,b2-3.

《十住毘婆沙論》卷一《入初地品》:

是故先自善寂而后化人,又如法句偈說,若能自安身,在于善處者,然后安余人,自同于所利。⑥CBETA,T26,no.1521,p.24,b14-16.

這段經(jīng)文主張修行者要首先提高自身修為,再去度化他人,并引用《法句經(jīng)》中的內(nèi)容來佐證。《大智度論》卷三十五《報應(yīng)品》中,在探討善良的人時引述《法句經(jīng)》中義理:

善相者,有慈悲心,能忍惡罵。如《法句·罵品》中說:能忍惡罵人,是名人中上,譬如好良馬,可中為王乘。①CBETA,T25,no.1509,p.316,a11-14.

以《法句經(jīng)》為代表的法句系列佛典,對漢地佛教儀軌中偈頌的使用亦產(chǎn)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原始佛教時期,《法句偈》已經(jīng)成為比丘和居士們修行儀軌中早晚課誦的重要內(nèi)容了。如《別譯雜阿含經(jīng)》卷十五就記載了比丘們高聲誦《法句偈》及復(fù)述其含義來修行:

爾時,尊者阿那律從佛游行,至彼摩竭提國鬼子母宮。時阿那律中夜早起,正身端坐誦法句偈,及波羅延大德之偈,又復(fù)高聲誦習(xí)其義,及修多羅等。②CBETA,T02,no.100,p.480,c20-23.

《別譯雜阿含經(jīng)》卷九也記載了佛教居士將《法句偈》作為朝暮課誦來修持身心:

時商估中,有優(yōu)婆塞于三寶所深得凈信歸佛法僧,于佛法僧得了決定,無有狐疑。又于四諦亦無疑心,已得見諦獲于初果。晨朝早起,正身端坐,系念在前,高聲誦經(jīng),誦法句偈及波羅緣,種種經(jīng)偈。③CBETA,T02,no.100,p.439,c11-15.

《法句偈》雖然沒有成為漢地佛教儀軌中的組成部分,但法句系佛典對偈頌恰當(dāng)?shù)摹⒏哳l率的使用,促進(jìn)了教內(nèi)儀軌中偈頌使用的濫觴。有些儀軌偈頌直接或間接引用《法句經(jīng)》中的偈頌。如在佛教晚課中經(jīng)常念誦的普賢敬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dāng)勤精進(jìn),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④這首偈頌在多部佛典中均有記載,如《廣弘明集》卷二七,《勅修百丈清規(guī)》卷二和卷三,《禪林備用清規(guī)》卷二和卷九,《古尊宿語錄》卷二四、卷四三、卷四四,《諸經(jīng)日誦集要》卷三等。

即是引用了《法句經(jīng)》卷一《無常品》中的偈頌:“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而佛教儀軌中的開經(jīng)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亦可以看到其深受《法句經(jīng)》中《述佛品》“得生人道難,生壽亦難得,世間有佛難,佛法難得聞”這一偈的深刻影響。

吳本《法句經(jīng)》主要是將原來的警句譯成四言、五言偈頌的形式,是漢地第一部通篇采用偈頌為表現(xiàn)方式的佛典?!斗ň浣?jīng)》與大乘佛典幽玄華麗的表現(xiàn)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斗ň浣?jīng)》形成了一種文辭允正、簡潔平易、了不加飾的偈頌風(fēng)格,其間還巧妙地使用譬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法句經(jīng)》質(zhì)樸的語言及善于說理的風(fēng)格,深刻地影響了教內(nèi)、教外偈頌和中古詩歌的發(fā)展。“從六朝時期起,各時代都有文人寫作模仿‘法句’偈頌的作品,而《法句經(jīng)》作為一種‘哲理詩’,其內(nèi)容、寫法和格律首先直接影響到佛門內(nèi)部的詩頌創(chuàng)作和僧、俗間佛理詩的寫作,包括唐代著名的王梵志、寒山詩及影響深遠(yuǎn)的這一體詩的寫作?!雹賹O昌武:《漢譯佛典翻譯文學(xué)選》(下冊),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第386~387頁。

猜你喜歡
佛教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李白與佛教思想關(guān)系再探討
佛教藝術(shù)
佛教藝術(shù)
賈寶玉三次劫難及其佛教隱喻——“三毒”與情
從幾枚官印看遼統(tǒng)治者如何以佛教來鞏固他們的統(tǒng)治
徐日昇的中國佛教觀
方寸見佛韻——隋唐佛教瓦當(dāng)淺析
四十年來黑水城漢文佛教文獻(xiàn)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