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松
軋鋼機械是我集團公司的主導產(chǎn)品,而軸承座則是軋鋼機上的關鍵零件之一,加工周期長、難度大、精度要求高。近年來,軋機軸承座的需求量增加較大,且呈上升趨勢。因此,集團公司專門建立起了一條軸承座專業(yè)化生產(chǎn)線。但是,現(xiàn)階段軸承座生產(chǎn)線還存在著一定問題,沒有專用軸承座翻轉工裝就是其中的問題之一。
軸承座的結構特點決定了其加工的復雜性。在加工過程中,通常先在立車上加工內(nèi)孔和端面,此時需要將內(nèi)孔軸線豎直裝夾;而在鏜床上加工端面上的孔時,則需要將軸承座的內(nèi)孔軸線水平裝夾。加工整個軸承座需要多次進行90°翻轉。但由于軸承座的體積較大,尤其是大型支撐輥軸承座,其體積和重量更大,翻轉更加困難。
現(xiàn)中裝分廠在加工軸承座時,采用天車配合人工,由起重工用鋼絲繩勒緊軸承座的不同位置,指揮天車翻轉。這種方法存在著明顯的缺點:
(1)生產(chǎn)自動化程度低,專業(yè)化水平差,生產(chǎn)效率低下。
(2)需頻繁使用天車,對生產(chǎn)調(diào)度影響較大。
(3)工人參與起吊工作,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
可見,現(xiàn)有工藝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專業(yè)化生產(chǎn)的要求。針對此問題,需要一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專用工裝來實現(xiàn)軸承座的翻轉工作,以提高生產(chǎn)自動化、專業(yè)化水平和生產(chǎn)效率,增加生產(chǎn)的安全性。
常用的工件翻轉裝置有很多種,分別應用于不同的場合,下文中將對不同種類的工件翻轉裝置進行分析對比。
這種翻轉裝置現(xiàn)在應用于集團公司水鍛分廠二工部,主要應用于筒節(jié)翻轉。該裝置由小齒輪,框架和固定有大齒圈的翻轉臺組成。工件放置在翻轉臺上,翻轉臺通過托輥放置在框架上面,由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動,繼而實現(xiàn)工件的90°翻轉動作。在翻轉過程中,因工件重心高度基本不變,翻轉過程較為平穩(wěn)。但是此種翻轉機構中大齒圈的加工比較困難,加工成本較高。
近幾年針對齒輪式翻轉機構的缺點,市面上出現(xiàn)了一些以鏈條傳動的鋼卷翻轉裝置。由于翻轉動作對轉動角度的精度要求不高,所以這種翻轉裝置用把合在翻轉臺上的鏈條代替大齒圈,用鏈輪代替小齒輪,其負載能力不及齒輪式翻轉裝置。
此種機構常用于自卸貨車,通過液壓缸驅動桿系實現(xiàn)車斗的翻轉,但是此種機構在進行超過70°的翻轉時,所需液壓缸行程較大,液壓缸用油量也比較多。
此種結構由兩個平板和兩個液壓缸組成。工作時,液壓缸1首先伸長,通過平板1將工件托轉45°~47°;此時,液壓缸2迎上,將翻轉的工件接住,同時緩慢縮回,最終完成90°翻轉。此種裝置翻轉時比較穩(wěn)定,但是兩個液壓缸同時配合動作,需要比較復雜的電液控制系統(tǒng),為設計和制造提出了一定的難題。
在“自卸車”翻轉機構的基礎上,將桿系進一步簡化為由一個液壓缸直接驅動。但是此機構需要液壓缸行程較長,在安裝中往往需要深挖地基。但通過計算、仿真和優(yōu)化,合理布置液壓缸的驅動點和旋轉中心,可以將液壓缸行程盡量縮小。
在以上幾種常見的翻轉裝置中,前幾種結構相對復雜,加工制造難度相對比較大,而液壓缸直驅式翻轉機構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本文通過對翻轉機構計算,分析和仿真,確定了最優(yōu)的尺寸,使得液壓缸行程盡量縮短,而且避免了深挖地基的缺點。
本設計方案采用液壓缸直接驅動翻轉框架進行翻轉。
整個翻轉工裝由兩個驅動液壓缸、翻轉框架及底座組成。為了保證翻轉過程的穩(wěn)定性,用12個地腳螺栓將底座固定在基礎上;翻轉框架通過兩側的銷軸與底座鉸接;兩個驅動液壓缸對稱布置在框架的兩側,一端通過耳軸固定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翻轉框架上(見圖1、圖2)。
圖1 機構簡圖
圖2 翻轉工裝結構設計方案
在初始狀態(tài),液壓缸處于伸出位置,使翻轉框架豎直放置,將軸承座以內(nèi)孔軸線水平狀態(tài)放在翻轉框架上(見圖3);翻轉時液壓缸開始收縮,翻轉框架帶動軸承座一同翻轉,最終使軸承座內(nèi)孔軸線轉到豎直狀態(tài)(見圖4)。翻轉極限位置設有行程開關,以保證翻轉角度在90°范圍之內(nèi),而不會發(fā)生過動作的現(xiàn)象,整個翻轉過程用時約60 s。
圖3 豎直位置
圖4 水平位置
翻轉機構按照最大軸承座設計,載重15 t,長寬高分別為3200 mm,2400 mm和2400 mm。為了減輕整個翻轉裝置的重量,采用型鋼焊接框架結構,在減小重量的同時增大整體強度,整個翻轉機構重量約為0.8~1.0 t。
在進行結構設計的同時,需要對軸承座翻轉工裝的各個尺寸進行計算,以實現(xiàn)液壓缸最短,避免深挖地基的目標。
根據(jù)軸承座豎直放置時翻轉臺所處狀態(tài)給出結構簡圖,確定液壓缸兩個鉸鏈點A和B及翻轉框架鉸鏈點O的位置。綜合考慮框架結構的空間限制,首先確定A點和O點的位置,對于鉸鏈點B,其與鉸鏈點O的豎直距離也可以確定,最后確定B與O的水平距離(見圖5)。
當液壓缸的鉸鏈點位于B′位置時,根據(jù)幾何關系求得X=550,此時液壓缸與翻轉框架處于互不干涉的臨界位置。再考慮液壓缸鉸鏈點的實際安裝情況,選定為圖中B點,其與O點水平距離為1130 mm。
在三角形ABC中:
求得 F拉=7.65 t
而液壓缸最大長度
在翻轉臺處于0°位置時,在三角形ABC中:
由翻轉液壓缸推力與重力關系
求得 F推=10.05 t
而液壓缸最小長度
L最小=1088 mm
由于翻轉框架兩側各有一個液壓缸,所以對每個液壓缸來說
綜上:設安全系數(shù)為1.6,液壓缸能夠承受雙向載荷,確定液壓缸行程不小于800 mm,推力不小于8 t,拉力不小于6.13 t。
為了驗證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將整個模型導入到Inventor中進行運動分析和受力分析。按照機構簡圖對模型進行簡化,主要載荷力是軸承座和翻轉框架的重力,假設液壓缸的流量恒定,伸出速度恒定,完成90°翻轉動作用時間為60 s。翻轉框架由豎直狀態(tài)翻轉到水平狀態(tài)(見圖6)。
圖5 翻轉臺結構簡圖
從仿真曲線上可以看到:
圖6 仿真分析曲線
(1)在翻轉的過程中,液壓缸先受拉力(inventor中定義拉力為負值),在啟動時所受的拉力最大,2個液壓缸受力為7.632 t,單個液壓缸受力為3.816 t;隨著液壓缸的收縮,所受拉力漸漸減小,當軸承座重心與旋轉框架在同一豎直線上時,拉力為零;液壓缸繼續(xù)收縮,液壓缸開始受到壓力,當翻轉到最終點時,所受壓力達到最大,2個液壓缸受壓力為10.07 t,單個液壓缸受力5.05 t。這與之前的理論計算基本吻合。證明了仿真結果的準確性。
(2)在翻轉過程中,鉸鏈點受力是變化的,其在初始情況下受力最大,隨著翻轉的進行鉸鏈點受力越來越小,當翻轉完成后,鉸鏈點的受力最小。所以對鉸鏈點的銷軸進行設計和強度校核時,應該選用翻轉框架豎直狀態(tài)下的受力值。
(3)在整個翻轉過程中,鉸鏈點的角速度變化不大,說明翻轉過程中,速度比較穩(wěn)定;角加速度變化不大,翻轉沖擊較小。
依據(jù)計算出的負載及運動行程,考慮液壓缸的安裝特點,查閱相關手冊與資料,選用HSG工程用液壓缸,型號為HSG-L-80/45E-1301-800-1147。
經(jīng)過結構設計,參數(shù)計算和仿真分析,證明此翻轉工裝可以穩(wěn)定,高效,安全地完成軸承座的90°翻轉動作。對提高生產(chǎn)的自動化、專業(yè)化水平和生產(chǎn)效率,增強生產(chǎn)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