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爽 劉麗娟 (中國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 000)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退行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患者表現(xiàn)為進行性的智力減退,認知能力降低,同時伴隨有精神和行為障礙,對護理者的依賴性很大。一般自我效能是指人們成功地實施和完成某個行為目標或應付某種困難情境能力的信念〔1〕。應對方式是個體面對有壓力的情境和事件時所采取的認知和行為方式〔2〕。由于AD的遷延不愈以及患者所表現(xiàn)出的認知、行為方面的問題,常使護理者身心疲憊,而以往的研究更多關注AD護理的一些消極感受,但對護理者在困難面前的堅強信念以及積極的行為態(tài)度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對AD護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進行分析,探討AD護理者在困難處境下的積極態(tài)度及行為模式特點,為進一步探索適合我國護理者的干預模式提供參考。
1.1 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選取在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就診的AD患者的護理者50人為調(diào)查對象。入選標準:①AD患者的主要護理者,意識清楚,言語正常,每名患者只選一名護理者;②護理者護理患者的時間至少為2個月,且為患者的直系親屬;③護理者的年齡在18歲以上,為患者家庭中護理時間最長者;④護理者同意參加此項調(diào)查,并配合調(diào)查的完成。其中男性18人,女性32人;年齡31~86歲,平均(53.80±11.7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小學以下10人,中學23人,大專及以上17人;配偶18人,子女25人,兄弟姊妹7人;在職工作27人,不在職23人。
1.2 方法
1.2.1 調(diào)查工具 ①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3〕。量表由德國心理學家Schwarzer等研制,在國內(nèi)外廣泛應用,修訂后的中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共有10個條目,采用Likert4點評分,每題從“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分別賦1~4分。本次測量中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32。②簡易應對方式量表〔4〕。量表共有20個條目,歸為積極應對維度(12個條目)、消極應對維度(8個條目),采用Likert4點評分,每題從“不采用”到“經(jīng)常采用”,分別賦1~4分。本次測量中簡易應對方式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75。③自編一般資料調(diào)查表。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護理者的性別、護理者年齡、護理者與患者的關系、護理者的持續(xù)護理時間、參與護理患者家庭成員人數(shù)、護理者每天照顧患者的平均時間、護理者的學歷及是否在職工作。
1.2.2 資料收集 調(diào)查時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專人負責,無記名的現(xiàn)場填寫方式。如受文化程度、視力等因素的限制,受評者不能完成量表的閱讀及填寫,則由問卷發(fā)放者,逐項念題,并以中性態(tài)度把項目本身的意思轉(zhuǎn)述給受評者,并依據(jù)受評者的選擇代為填寫。所有問卷均在30 min內(nèi)填寫完成,并立即收回。本次調(diào)查共發(fā)放并回收問卷50份,全部回收,均為有效問卷。
1.2.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方法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t檢驗、相關分析、多元線性回歸。
2.1 AD護理者一般自我效能與常模〔5〕的比較 AD護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3.05±0.75)分與常?!?2.95±0.53)分〕相比無顯著差異(t=0.907,P=0.369)。
2.2 AD護理者應對方式條目均分與常?!?〕的比較 見表1。AD護理者的積極應對方式及消極應對方式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常模(P<0.05)。AD護理者的積極應對方式的評分顯著高于消極應對方式(t=11.524,P<0.05)。
表1 AD護理者的應對方式與國內(nèi)常模的比較(±s)
表1 AD護理者的應對方式與國內(nèi)常模的比較(±s)
項目 AD護理者(n=50) 常模(n=846) t值 P值積極應對方式3.05±0.64 1.78±0.52 14.139 0.000消極應對方式2.17±0.54 1.59±0.66 7.607 0.000
2.3 AD護理者一般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 K-S正態(tài)性檢驗結果顯示,一般自我效能、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的得分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P<0.05)。將AD護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的評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一般自我效能與積極應對方式的相關系數(shù)(r=0.552,P<0.05);一般自我效能與消極應對方式的相關系數(shù)(r=0.221,P>0.05)。
2.4 不同人口學特征對AD護理者一般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的影響 分別以AD護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為因變量,以AD護理者的一般資料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只有參與護理患者的家庭成員人數(shù)進入了以積極應對方式為因變量的回歸方程,自變量回歸系數(shù)B=1.846、t=3.184、P=0.003,其余資料未進入回歸方程。
本研究的護理者以女性、高齡和配偶為主,與既往研究樣本〔6〕的特點一致。符合我國現(xiàn)階段醫(yī)療保障、社會福利不健全,家務勞動社會化低下以及傳統(tǒng)居家養(yǎng)老的特點,具有較好代表性。
一般自我效能是個體應對各種環(huán)境及挑戰(zhàn)時的總體自信心,自我效能高的個體在選擇挑戰(zhàn)性任務時,會付出較多的努力,并堅持更長的時間,遇到挫折時也很快恢復,因而自我效能對個體的應激反應具有保護性作用,它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本研究中AD護理者的自我效能評分與常模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提示繁重的護理任務并未降低護理者的自我效能。按照Best和Kahn的理論將一般自我效能分為3個水平:低(1.0~2.0分),中(2.1 ~3.0 分),高(3.1 ~4.0 分)〔7〕。本研究中AD護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的評分處于中等水平,且已接近高值,可以發(fā)揮其積極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及應激發(fā)生時的保護作用。
應對方式是在一種緩解情緒緊張、維持心理平衡、調(diào)節(jié)行為表現(xiàn)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本文結果顯示AD護理者的積極應對方式及消極應對方式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常模,護理者的積極應對方式的評分顯著高于消極應對方式。提示雖然一部分護理者在護理AD患者時,面對繁重的護理任務、自身看護技能的欠缺、經(jīng)濟負擔重等問題時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法〔8〕,但大部分AD護理者在面臨挫折和壓力時基本上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并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解決問題。采用積極應對方式,照顧者的負性情緒較輕〔9〕。AD患者護理者這種在困難面前能夠采用積極應對方式的行為特點,將有助于其理智地看待困難,有效地提升自身抗挫折的能力,降低護理負擔,促進患者及自身的健康。多元線性回歸的結果顯示,AD護理者的積極應對方式受參與護理患者的家庭成員人數(shù)的影響,即參與護理的人數(shù)多,護理者越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這可能是由于參與護理的家庭成員多,每位護理者所承擔的護理任務相對減輕,當AD護理者在護理過程中存在身心壓力和苦惱時可尋求更多的來自家庭成員的幫助和支持。所謂積極和消極是相對的,如“接受現(xiàn)實”和“自己安慰自己”被歸為消極應對,但其卻有緩解挫折打擊的作用〔4〕。本研究結果也顯示,一部分AD護理者傾向于采取這些對心理有保護作用的消極應對方式,實現(xiàn)對患者行為的接受以及對護理活動的認同,雖然這些方式為消極應對方式,但卻促進了護理行為的有效進行,并對護理者本身具有保護作用。
目前對于AD的治療尚無根本性的突破,良好的護理是延緩病情發(fā)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主要手段。如何提升AD護理者的護理能力,緩解護理者的身心壓力是我們護理干預的重點。本研究結果顯示,AD護理者的一般自我效能與積極應對的得分呈正相關性,說明自我效能的提升可以促進積極應對行為的形成,積極的應對又能有效地強化護理者的自我效能。越采取積極主動方式的護理者,越能得到來自周圍的支持、化解負性情緒、解決問題,因而能獲得更多的自信和正性情感體驗;而更好的自我效能也促進護理者更積極、主動地適應環(huán)境,面對各種壓力事件,兩者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10〕。一般自我效能是評價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積極的應對方式是有效地緩解負擔,促進身心健康的保護性行為途徑。雖然AD患者的護理任務繁重,但受到中國傳統(tǒng)忠孝文化以及親人間相托相依的責任感驅(qū)使,大部分AD護理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患者,并勇敢地應對護理任務。鑒于此,護理人員應充分利用護理者積極的心理特點,主動給予護理者必要的支持和引導,增強護理者的護理知識和相關護理技能,使其更好地理解AD患者的心理行為特點,為AD患者提供良好的護理。同時應幫助護理者尋求來自家庭、朋友、社區(qū)、團體的支持,使護理者能夠有效地應對AD患者的激越行為等問題,增強護理者的護理信心、應對能力及自我效能。
1 楊廷忠,施衛(wèi)星,許亮文.自我效能增強:臨床護理的一種思路和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93-5.
2 佟月華.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及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25(4):396-7.
3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7(1):37-40.
4 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2-4.
5 Multon KD,Brown SD,Lent RW.Relation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to academic outcomes: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J〕.J Counseling Psychol,1991;38(1):30-8.
6 楊 莘,張 睿,張亞榮,等.結構化干預對改善AD患者照顧者心理感受的效果〔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5):419-21.
7 劉莉莉,李秋潔,崔 丹.臨床實習護理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10A):2571-3.
8 白姣姣,丁 儉,王 崢.對老年癡呆親屬照顧者真實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1065-9.
9 王華麗,于 欣,Levkoff SE.癡呆照料者心理健康與應對策略的跨人種研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42):2966-70.
10 萬巧琴,劉 燕,王志穩(wěn).結腸造口病人一般自我效能與應對方式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5A):1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