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玉章 張國兵
(鹽城市鹽都區(qū)大岡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43)
2012年9月中旬后期,鹽都區(qū)水稻田部分田塊褐飛虱蟲量急驟上升,對水稻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為了更好地掌握高密度蟲口下水稻褐飛虱的防治技術,篩選出合理的防治藥劑,我們進行了幾種藥劑的防效對比研究。
試驗藥劑:25%吡蚜酮WP(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10%烯啶蟲胺AS(江蘇連云港立本農藥化工有限公司),25%噻嗪酮WP(江蘇健谷化工有限公司),350 g/L吡蟲啉SC(江蘇劍牌農藥化工有限公司)。試驗作物:淮稻5號。
試驗地位于鹽都區(qū)大岡鎮(zhèn)新利村七組。試驗水稻于5月8日落谷旱育,6月16日移栽,27萬穴/hm2,試驗時處于水稻褐飛虱發(fā)生高峰期。
表1 幾種藥劑防治高蟲量水稻褐飛虱效果試驗統(tǒng)計
試驗設8個處理:A:吡蚜酮純品112.5 g/hm2;B:烯啶蟲胺純品90 g/hm2;C:噻嗪酮純品300 g/hm2;D:吡蟲啉純品75 g/hm2;E:吡蚜酮純品112.5 g/hm2+吡蟲啉純品75 g/hm2;F:烯啶蟲胺純品90 g/hm2+吡蟲啉純品75 g/hm2;G:噻嗪酮純品300 g/hm2+吡蟲啉純品75 g/hm2;CK:清水噴霧為對照。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66.7 m2,每個處理3次重復,各小區(qū)用塑料薄膜隔開。
9月22日施藥一次,各處理對水600 kg/hm2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常規(guī)噴霧,田間灌5cm水層,并保持5 d。試驗期間無陰雨天氣。
施藥前調查田間蟲量,藥后1、3、7、14 d調查防治效果,每處理采取五點取樣法調查,每點調查20穴,計算水稻褐飛虱活蟲數(shù)。
蟲口減退率(%)=(施藥前活蟲數(shù)-施藥后活蟲數(shù))÷施藥前活蟲數(shù)×100
校正防效(%)=(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水稻未出現(xiàn)藥害情況,表明供試藥劑對水稻安全。
不同藥劑對水稻褐飛虱的防效見表1。單劑防治效果:吡蚜酮、烯啶蟲胺好于噻嗪酮,噻嗪酮好于吡蟲啉;復配劑防治效果:吡蚜酮+吡蟲啉、烯啶蟲胺+吡蟲啉好于噻嗪酮+吡蟲啉;同等比較,復配劑的防治效果優(yōu)于單劑。
試驗結果表明,吡蚜酮防治水稻褐飛虱長效性好;烯啶蟲胺防治速效性好,長效性略差;噻嗪酮防治效果一般;雖然吡蟲啉在單獨使用時效果不佳(或水稻褐飛虱已對其產生抗性),但當其與吡蚜酮復配使用時體現(xiàn)出較好的速效性,增效作用明顯,而與噻嗪酮復配使用時增效作用不明顯;在水稻褐飛虱大量發(fā)生時,可采用吡蚜酮+吡蟲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