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七年還是學生的我有幸參加了中國戲曲學院當時專為江西省文化廳“五五一一”工程舉辦的首屆戲劇編導高級進修班的學習,深感受益頗多。值得慶幸的是又遇上“中國話劇百年精品劇目展演”活動,這對于當時我作為一個學習編導專業(yè)的學生來說,真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機會。從諸多題材佳作中,感慨當今話劇導演在舞臺整體的把握與審美意象上,竟然表現得那般酣暢淋漓,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藝術享受與審美快感!
于此,現在我就導演在音樂、節(jié)奏、調度等舞臺功能方面所起到的藝術效果并結合部份當時看到的作品略作闡述。
話劇音樂包括幕前曲、幕間曲、終曲、插曲、主題曲及背景樂等,話劇音樂又可以分為有聲源音樂與無聲源音樂。
有聲源音樂是指無論在舞臺上,還是從舞臺外傳來的音樂,都有其現實的可靠根據和來源,如播放的音樂、音響,在舞臺上唱歌或演奏樂器等等。有聲源音樂是客觀的,具有現實性;無聲源音樂是指沒有來源的音樂,其主要側重于描繪人物心理狀態(tài),渲染氣氛與情調。
有聲源音樂與無聲源音樂之間在更多的時候沒有嚴格界限,可以有機地重疊,派生出具有混合特質——既有現實生活的可靠來源,又有非現實的因素,進而產生特殊的效果。
通常來說,不同舞臺藝術作品所需要的音樂是不同的,在話劇演出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天籟》是一部紀錄現實色彩的大型話劇,它象一朵浪花,從一個劇社的生活點滴折射出一段歷史的五彩斑斕的內在精神。該劇講述了劇社宣傳隊員在長征途中歷經艱辛,發(fā)揮宣傳鼓動作用,為紅軍籌糧的故事。
長征是一部充滿傳奇、殘酷和血腥的戰(zhàn)爭史。劇社那些可愛的文藝兵的經歷似乎無法體現那種壯烈的歷史場景,但是該劇導演巧妙地將快板演唱——無聲源音樂有機融進來,這既符合了文藝兵的特點,又起到了渲染舞臺氣氛的作用。劇情中的快板演唱由慢到快,由一人領唱到二人,三人甚至二十四人的群口快說……己超出了有聲源音樂所帶來的效果,它就象一首氣勢磅礴的交響詩,使劇場沸騰,使觀眾撼然!
導演利用這種方式升華了主題,加強了作品的舞臺感染力度,激發(fā)了人們不斷進取的精神。由此可看出,音樂效果在舞臺上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過,“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動作;哪里有動作,哪里就有活動;哪里有活動,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節(jié)奏”。生活如此,舞臺藝術也是這樣,且速度和節(jié)奏常常會從情緒上感染觀眾,達到在情感上引起共鳴的目的。
這一問題在《話劇表演藝術概說》一書中就有解釋,“藝術中的節(jié)奏,主要表現為情緒和情感的起伏變化。因為舞臺藝術的節(jié)奏中都滲透著藝術創(chuàng)造者的感情。觀眾在感受節(jié)奏時,也承受著藝術的情緒感染,同時還引起相應的情感共鳴”。
當前,現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思維節(jié)奏也在順應時代發(fā)展,這體現了現代人的習慣與特點——快節(jié)奏??旃?jié)奏在藝術中如能運用恰當,則能滿足當前觀眾審美心理。也即戲劇要適應快節(jié)奏,因為她在不定期時間中所輸送的信息量大,滿足了觀眾對信息的多義、多向性需要,就使得話劇舞臺的傳統(tǒng)結構(起、承、轉、合)有了新的突破。
話劇《紅星照耀中國》描寫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眼里的紅星中國,他親眼目睹了中國共產黨人最健康,最富有朝氣的歲月: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他們有壓抑不住的青春浪漫氣息,有執(zhí)著于信仰的魅力和追求,有對苦難民族的悲憫和摯愛……這部話劇是散文敘事體結構,沒有明顯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也沒有完整的矛盾沖突、線索,甚至整場戲都比較拖沓緩慢、節(jié)奏平緩,更沒有大的起伏跌宕。也許對于當今審美要求——快節(jié)奏來說,還存在一定差距。
我認為導演如能緊緊抓住斯諾的行動發(fā)展,尤其是靈魂思想上的兩大變化,也許人物的行動就會豐滿,事件的推進就會急劇,高潮的涌現就會更鮮明。那么這個美國青年埃德加?斯諾才深深印在70年后中國人的心中,該劇主題也會進一步得到升華。
楊非導演在《中國戲曲導演表演專論》中寫道,“舞臺節(jié)奏是在劇情矛盾發(fā)展的過程中形成的?!笔堑模怀鰬蛉绻麤]有節(jié)奏的變化,或者主次不分,僅僅只是從頭到尾“流水式”式演出,那給人感覺就會像一團生面——雜亂、生硬。
再看看話劇《十三行商人》,導演在處理、把握全劇節(jié)奏中,充分利用了綜合性的藝術節(jié)奏,給廣大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角,極大地感染了觀眾,產生了巨大的轟動。
十三行中頗具威望的潘亦仁經營的“同宜行”這塊大匾,由潘亦仁親自把它燒毀。這時的劇場氣氛是靜止的,凝固的,隨著廣東本土音樂的驟起,觀眾看到的是潘亦仁攜家人站在火光沖天的“同宜行”大匾徐徐倒下的舞臺中央,高呼“誓與廣州城共存亡”——又一次將節(jié)奏推向高潮。觀眾為劇中人這種大無畏的愛國精神所震撼,也看到了導演的博大胸襟和巾幗豪情。
這是一部寫商人的舞臺劇,但不是一般的刻畫商人的作品,是一部通過另一種形式來全新詮釋粵商的話劇作品。導演巧妙地將傳統(tǒng)寫實的二幕八場戲在不斷的運動中迅速將事件推進,高潮迭起,真乃大氣磅礴,一氣呵成。當劇情推進將至尾聲時,節(jié)奏的變化令人叫絕!
舞臺調度由舞臺外部造型來形成,是導演向觀眾傳達二度創(chuàng)作的詮釋和立意的外部造型形成,是經過導演思想藝術和美學處理的外部造型形式。
熊源偉在《導演入門》一書中將舞臺調度歸納為十大功能:即一、刻畫人物形像。二、展現人物關系。三、揭示沖突內涵。四、突出舞臺行動。五、強調重要環(huán)扣。六、延伸臺詞(唱段)。七、渲染節(jié)奏氣氛。八、誘發(fā)演員情緒。九、安排舞臺焦點。十、組織精美構圖。
我們看到很多戲劇導演利用調度形象化揭示出人物關系,他們善于觀察生活,找到辦法,不靠語言和表情,只用造型形式變化了的舞臺調度手段來說話,來展現人物之間的本質關系。
《天籟》有一場女主角與男主角在飽經戰(zhàn)火洗禮之后,其中“相見相遇”的情節(jié)戲舞臺調度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戰(zhàn)斗英雄田福貴被派往戰(zhàn)士劇社擔任協(xié)理員,因為沒有文化,與女社長朱卉琪在觀念上不時發(fā)生沖突,后經漸漸的相互了解,在艱苦的戰(zhàn)斗中碰撞出情感的火花,然而田福貴又接上級指示,要重返戰(zhàn)斗部隊。完成任務后田福貴返回陜北,在途中與朱卉琪意外相遇。兩人的情感發(fā)展象火山爆發(fā),兩人熱烈相擁的形體表現也在情理之中。這里導演就非常好的利用了舞臺的空間,將二人合理的調度置于上場門和下場門——只見田福貴往前邁了一步,朱卉琪則用左手做了個阻擋的動作,又迅速地抽了回來,低頭摘掉軍帽,用力地搖頭,似乎不敢相信面前站著的就是自己日夜思念著的愛人……雖然沒有語言表白,但兩人的距離,形體語言的調度則使內容更加豐富,真可謂無聲勝有聲,這種精彩的造型充分展現了戰(zhàn)爭中紅軍戰(zhàn)士對愛情的獨特表達方式。
楊非老師說過“舞臺調度,不僅僅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外部行動和人物對話時相應的地位安排,而且通過舞臺調度的手段和通過舞臺的造型形象來深刻表達劇本的思想”。
綜上所述,舞臺調度是使戲劇沖突,人物的精神生活視角形象化,為揭示演出思想,創(chuàng)造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方式。如果完成了這些任務,舞臺調度就發(fā)揮了應起的作用。
話劇舞臺是充滿魅力的舞臺,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導演和其他藝術工作者,都要擔當起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要創(chuàng)作出更多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