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山[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 北京 102488]
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小說名作頗多,《情人》《廣島之戀》《抵擋太平洋的堤壩》《琴聲如訴》等作品的影響都廣泛而深遠,《直布羅陀水手》(Le Marin de Gibraltar)是她早期的一部作品,雖然關(guān)于它的研究相對不多,但不能否認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完整地看清杜拉斯的創(chuàng)作軌跡。
“愛情是杜拉斯小說熾烈的中心。她所有的小說都是在講述愛情的邂逅。”①與她后來所有的小說一樣,《直布羅陀水手》幾乎也是圍繞著情感的邂逅與追尋來展開的,整篇小說所描寫的大致情節(jié)是:一個男人離開他不愛的女人,拋棄了他過去的一切,登上了一艘游艇,因為他被游艇上的一個富有的美國女人所誘惑,而這個游艇上的女人卻正在滿世界地找尋她曾愛過的一個男人——直布羅陀水手。這部小說其實就是講述一個迷茫的追尋過程,從人物、情節(jié)到言語都透露著某種荒誕;另一方面,小說背后所傳達的是一種追尋的迷茫,包括追尋的動機、過程和結(jié)果的迷茫,而恰恰是這種迷茫透露了現(xiàn)代人包括作者自己真實的生存境遇和心理世界。
讀杜拉斯的小說,總有一種浮在云端的感覺,迷茫而若有所思,驚懼而令人著迷。杜拉斯的小說常常并行交織著真實與荒誕、生存與幻滅、平淡與神秘等元素,正如有人所評論的:“在她所編織的令人驚嘆的故事里,詮釋著存在與缺席、沉默與言語、生與死的辯證法,撒下一張網(wǎng)把人與人的關(guān)系網(wǎng)羅其中,充滿了難以描述的神秘氣息,只是為了呈現(xiàn)生活的本真面貌?!雹谛≌f用真實的筆法講述了一個看似離奇的故事,其中真實與荒誕以奇特的方式混雜在一起,比如小說采用寫實的敘事手法,表達的往往是有些荒誕的內(nèi)容;故事從整體來看充滿傳奇色彩,而很多細節(jié)卻又如日常生活般瑣碎;男女主人公的行為執(zhí)拗而荒誕不經(jīng),卻體現(xiàn)著對生存、情感和欲望最本真價值的追尋。
從故事的整體框架來說,小說實際上同時在平行地講述著兩個愛情故事:女主人公與舊戀人直布羅陀水手的愛情,以及她和男主人公小公務員正在發(fā)生的愛情。前者虛幻,只存在于女主人公痛苦的回憶中;后者真實,就發(fā)生在那個叫直布羅陀號游艇的甲板上和酒吧間里。虛幻的愛情植根于一段未必靠譜的記憶,女主人公安娜早年曾愛上一個水手,后來卻嫁給一個富商,富商死去后,她擁有了巨大的財富卻整日無所事事,她就乘著游艇流浪在世界的各個港口,尋找那個她曾愛著的直布羅陀水手。她也曾找到過他,共同生活一陣卻又彼此厭倦,水手離開了游艇尋找自己的自由,安娜又再次走上追尋之路,她永遠陷入一種因矛盾而產(chǎn)生的痛苦之中。如果說那個直布羅陀水手曾經(jīng)存在過,那么到后來他也就成了一種虛幻的背影,只是安娜不停追尋的一個抽象的目標,因為追尋總得有個目標,似乎她所迷戀的只是尋找的過程。“很奇怪,”她說,“我從沒有問過自己,如果找到他,我會做什么?”追尋在這里陷入一種荒誕迷茫的境地,追尋只是為了填補自己空虛的內(nèi)心,逃避沉悶無聊的現(xiàn)實生活,對于安娜來說,荒誕還是真實是無所謂的,而沉悶卻讓她無法忍受。與之相對應的是真實的愛情,它萌生于男女主人公一起尋找另一個男人的過程中,這是一段非常奇怪而尷尬的情感糾結(jié),那個小公務員沒有從安娜那里得到任何愛情的承諾;相反,只要找到那個水手,安娜就將離開他。這種愛情的維系是基于真實的情感和欲望,卻不是社會所強加的承諾與責任,小公務員接受了這一事實并愿意陪伴安娜繼續(xù)那段荒誕的尋找之路:“為了好好尋找,就像對其他事一樣,必須做這個,不后悔放棄其他任何活動,從不懷疑尋找一個男人值得另一個男人為之奉獻一生?!闭l也不能否認安娜和小公務員之間的感情是真實的,但另一個男人已經(jīng)如揮之不去的夢魘,啃嚙著這段愛情的基礎,但同時又被甲板和船艙中的種種曖昧和妥協(xié)修補起來,成為一種雙方都接受的事實,甚至是雙方共同追尋的目標,這從動機和感情倫理來看是荒誕的,但成為小說中真實發(fā)生的故事,化為每一句瑣碎的言語和每一個下意識的行為。
法國學者克里斯蒂安娜·布洛-拉巴雷爾在分析杜拉斯的作品時曾說:“真實和虛構(gòu)在瑪格麗特的作品中并非二律背反?!雹坌≌f中真實與荒誕的并行與對照形成了一個極富張力的情節(jié)體系和語言風格,作者運用荒誕化的表現(xiàn)手法來編織一張大網(wǎng),希冀以此網(wǎng)羅些許真實的生存意義和價值訴求。通過對這種荒誕與真實的認真分析和解讀,我們才能充分理解作品的價值和意義。
杜拉斯醉心于用夢囈般的語詞編織自己的情感世界,充滿了神秘甚至是荒誕的意味。如上文所述,荒誕是作者傳遞意義的方式,是一種敘事策略,杜拉斯設計了一個荒誕的情節(jié)骨架,用以增強敘事的張力,來表達一種跳出生活之外的意義與價值。杜拉斯有意通過這種荒誕讓主人公與平庸的生活決裂,在某種叛離的路徑中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人生意義。
平庸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就像小公務員所厭倦的那種令人窒息的生活,在抄抄寫寫中耗費光陰,“身份登記處牽制了我全部的生活”,小公務員每當想到這種生活就不寒而栗,他整日借酒澆愁,卻找不到自己的快樂在哪里。所以一聽到那個卡車司機說起有那么一個奇奇怪怪的游艇和一個奇奇怪怪的滿世界流浪的美麗女子(安娜),他就產(chǎn)生了一種抑制不住的沖動去追尋。他渴望見到傳說中的那個美國美人,并不是因為她的美貌,而是渴望了解她那種自由無羈的生活。平庸的生活讓他覺得透不過氣,而他在意大利讓人發(fā)瘋的酷暑中,尚有一絲激情去海邊追尋這個流浪的女人,實在是出于殘存于心底的那一點對自由的渴望和與平庸決裂的決心。他一見到那艘船和那個女人,就毅然決定放棄過去的一切,認為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拔冶仨毘诉@艘船走掉,這成了一件我再也無法放棄的東西。我又看見了它,白色的船,停在海上。身份登記處已走出了我的生活。”于是,他離開了往日他認為平庸無趣的生活,離開了他的工作、女友,離開了陸地,投身茫茫的大海,踏上了永無休止的追尋之路。
同樣,故事的女主人公安娜也是一個不甘于平庸的女人,她的全部生活就是尋找她愛著的直布羅陀水手,雖然這個水手是個罪犯,是個滿世界流浪的浪子,卻讓她深深著迷,這種來自心底的愛情記憶讓她欲罷不能,以至于后來,她完全是為了一個看不見的目標而苦苦追尋,或許愛情不能完全解釋這種瘋狂的行為,骨子里對平庸的恐懼和厭棄或許是促使她不斷地在世界各地的港口間游蕩的另一個動機,因為即便是找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她卻又迅速失落沮喪。只有重新失去又燃起她追尋的渴求,就像小說中所說:“有時候,人想要的并不是他最渴望的;相反,想要的是失去他最渴望的。”就這樣不斷逃避,不斷厭倦既有的生活,就像那不系之舟,漂泊流浪,永遠渴望著新的港灣。
大海的迷茫無際給了讀者一種隱喻,給人以無限的神秘感和廣闊的空間感,茫茫的大海本身就是充滿著各種可能和奇遇的地方,在西方文學體系中自《荷馬史詩》貫穿下來的海洋意象就蘊含著神秘不可知的意味。在小說中,杜拉斯是把大海的荒誕和陸地的平庸相對立的,正如那個小公務員,相對于陸地的平庸生活,他更愿意在大海中做一個無根的浮萍,他和安娜相愛,并且一起尋找那個虛無縹緲的直布羅陀水手,這一切更深層的解釋就是他們都是一類人,是拒斥陸地、拒斥平庸的人。他們是杜拉斯的影子,代替文字與故事背后的作者來尋找、游蕩,拋棄一切陸地和現(xiàn)實的東西,而不用考慮這種瘋狂的舉動會帶來什么以及如何結(jié)束。有學者從杜拉斯本人的經(jīng)歷出發(fā)來談其創(chuàng)作心理:“或許童年漂泊無根的陌生感,對于杜拉斯來說是一段必不可少的經(jīng)歷……這產(chǎn)生了個體對于痛苦的敏感,使得她帶有如此的熱忱應對人生的戲劇性場面。”④童年的經(jīng)歷和無數(shù)的變故讓杜拉斯對于生活的理解不同尋常,對于人生的戲劇性甚至荒誕的故事異常著迷,她筆下的安娜或多或少存在著她自己的影子,不甘于流俗,以流浪者的心跡來獲得對陸地世俗社會平庸生活和觀念的免疫力。
杜拉斯曾說過:“在我的書和電影中,女人有一種非自覺的內(nèi)驅(qū)力……這種動力的運行是直接的。女人常常不經(jīng)過計劃就徑直去做了?!雹莅材鹊倪@種瘋狂和執(zhí)拗正是杜拉斯這段話最好的詮釋。在追尋的過程中,世界各地的港口都認識了這個女人,為她這個“發(fā)瘋”的舉動不解。“‘這太滑稽了,’布律洛大聲說,‘隨便來個笨蛋對她說,他在喜馬拉雅山頂?shù)膸づ窭?,她毫不猶豫地就去?!鄙踔聊莻€跟隨她一起找尋的小公務員也產(chǎn)生了困惑和猶豫:“究竟要不要上船,繼續(xù)這種看不到結(jié)果的游戲?!比绻堰@種追尋看成是一種游戲,或許就解構(gòu)了生存價值本身嚴肅的意義,因為這里牽涉到人生存境遇的宏大主題。國外某位研究者分析道:“杜拉斯描繪了人類生存整個的悲喜劇。他們總是在找尋什么——生活的意義、滿足感和快樂——但他們的訴求是一種脆弱的呼喊,迅速地屈服于非人力所為的巨大浪潮之中?!雹弈承r候當人面對生存的危機時,似乎一切的尋找和訴求都是徒勞的,然而能帶給人足夠的欲望和動力來追尋,這或許是一種荒誕的輪回,卻不至于讓人無休止地沉淪下去。這種荒誕背后帶來的巨大黑洞,吸引人往其中探首,明明知道這是不歸路,卻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原因是對于不安分的人來說,平庸和無所事事是更加可怕的,安娜如此,小公務員也是如此,他們借用這種追尋來脫離原有的生活,在大海上開始一種簡單而目的明確的生活。
“即使在我忘了他的時候,我也沒忘了尋找他?!边@是安娜回答男主人公的話,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安娜一直沒有忘記追尋的是一種生存的價值和意義。與其說安娜是為找尋愛情,不如說是給自己的生存尋找價值,包括真實的生存中所不可缺少的種種動機和欲望。法國阿蘭·維爾貢德萊說《直布羅陀水手》是“探尋欲望的試水之作”,“如同許多被禁止的激情一樣:贊揚背叛和不貞,認為它們是‘愛情中最真實的東西’”⑦。如果說那個小公務員僅憑一眼就下定決心拋棄過去的一切,踏上游艇過流浪的生活,這是一種荒誕不經(jīng)的舉動的話,那么安娜與這個小公務員和直布羅陀水手之間的三角戀情則更是超出了常軌,我們或許找不出諸如肉欲、放蕩、忠貞、柏拉圖式的愛情、志趣等一般性的詞匯來描繪這種情感的萌生與交叉關(guān)系,因為在杜拉斯荒誕化的處理下,人物的所有動機和潛藏的價值理念都變成了另一種真實,需要按照另一種思路來解讀。的確,杜拉斯善于用看似荒誕的、虛構(gòu)的故事情節(jié)來描述潛藏在某個角落中的真實??炊爬沟淖髌?,我們應該關(guān)注荒誕背后的真實,即便抽空了所有情節(jié),其所表達的情感和價值主題依然是真實的,那就是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各自所懷有的清晰的價值追尋:追尋一種愛情,盡管這種愛情是虛幻的;追尋一種自由,盡管這種自由背后充滿了困惑;追尋一種欲望,盡管這種欲望背負了道德的壓力。
聯(lián)系這部小說的寫作背景來看,當時法國的思潮正處于由戰(zhàn)后的反思、反傳統(tǒng)的抗爭階段向厭世、逃避生存危機的思想過渡階段,批判的鋒芒由反戰(zhàn)深入到更深層次的社會批判,以薩特為首的一批思想家引領了這一思潮,思索人作為一種存在的意義。這部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小說深受存在主義文學思潮的影響,“存在是一種狀態(tài),需要有目的。當《直布羅陀水手》中的女子把自己的目標鎖定在已經(jīng)消失的戀人身上時,存在才有了意義”⑧?!岸?zhàn)”的陰影如同幽靈一般仍然在人們心里游蕩,人們極度追求物質(zhì)享受來補償心理的創(chuàng)傷,卻遇上了新的生存危機,感覺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歸屬感,有些人選擇用酒精麻醉自己,小公務員之前的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人雖然感到煩悶,卻不愿逃脫那種平庸的生存狀態(tài),就像小公務員的前女友一樣;安娜選擇駛向茫茫的大海,并為自己的行為尋找一個理由。或許安娜無數(shù)次在心底拷問自己:作為一個擁有無數(shù)財富的女人,她到底為什么而活著?支撐自己生存的又是什么?這其實經(jīng)不起太多的推敲,這種追尋最終是一種迷茫,杜拉斯自己或許也沒有答案,然而這種迷茫并不是失去希望。對此有人分析認為,這體現(xiàn)了“同樣是受了存在主義哲學影響的荒誕派作家明顯的不同”,“如果說無奈地‘等待戈多’象征了荒誕派作家對世界的消極態(tài)度,那么,積極地尋找水手則象征了杜拉斯初期小說創(chuàng)作中對世界的樂觀期待”⑨。追尋的過程或許充滿了荒誕和迷茫,但并不是像貝克特的《等待戈多》里那樣充滿著絕望與放棄,而是試圖用行動(甚至是瘋狂的、荒誕的行動)來體現(xiàn)某種生存的意義和價值,這或許是杜拉斯與貝克特等荒誕派作家的不同之處。
小說的最后,那個叫直布羅陀號的游艇毀于大火,但追尋并沒有結(jié)束,他們又買了一艘游艇,向新的目標駛?cè)?。“接近加勒比海時,大海美極了。但我還沒法講述?!被蛟S,這時候的杜拉斯對于這種追尋的迷茫也沒法講述,但“大海美極了”,這就足夠了。
① Catherine Cusset.Marguerite Duras.Yale French Studies, Special Issue:After the Age of Suspicion:The French Novel Today.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62.
② Maurice Nadeau.The French Novel Since The War. Translated by A.M.Sheridan Smith.New York:Grove Press,Inc.,1969,99.
③ [法]克里斯蒂安娜·布洛-拉巴雷爾:《杜拉斯傳》,徐和瑾譯,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頁。
④ Julia Kristeva.The Pain of Sorrow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Works of Marguerite Duras.Translated by Katharine A.Jensen.PMLA.Vol.102,No.2.Mar.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1987,144.
⑤ Marguerite Duras,Susan Husserl-Kapit.An Interview with Marguerite Duras.Signs.Vol.1,No.2.Winter.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5,427.
⑥ Laurent LeSage.The French New Novel.Pennsylvania: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2,85.
⑦ [法]阿蘭·維爾貢德萊:《杜拉斯:〈真相與傳奇〉》,胡小躍譯,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85頁。
⑧ 戶思社:《瑪格麗特·杜拉斯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頁。
⑨ 楊茜:《杜拉斯初期小說的追尋主題》,《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2期,第8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