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航宇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為21例食管癌切除患者實施新型管狀胸腔胃替代食管手術,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齡52~83歲,平均67歲。中段食管癌18例,下段食管癌3例,全部病例術前都有食管鋇片、電子胃鏡、病理及胸部CT檢查。
1.2 手術方法 雙腔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左經胸19例,右經胸2例,弓上或胸頂食管胃端側吻合器吻合,術中充分游離胃保留胃右血管1~2支,胃網(wǎng)膜右血管弓及其全部分支,用一次性直線切割縫合器分2次將胃做成寬約4~6 cm管狀(上窄下寬),先自胃底向下切割胃底小彎側及賁門口,待食管胃吻合后,再自胃竇向上切割部分胃竇及胃小彎(同時封閉吻合器入口),最后將管狀胃與胸頂縱膈胸膜縫合兩針懸吊,以減少吻合口下垂張力,常規(guī)置胸腔閉式引流,關胸。
本組21例,隨訪3~9個月,無吻合口瘺及胸胃擴張,無肺不張及術后心肺功能不全,無圍手術期死亡病例,有反流性食道炎3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輕度狹窄2例,均予對癥處理,效果尚好。
食道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手術是當今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措施,對預后起決定性作用。食管癌切除后常用及首選胃替代食管,食管癌切除術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主要是吻合口瘺和以胃擴張為特征的胸胃綜合征。導致吻合口瘺的原因,除吻合技術、吻合方法外,胃的血運情況及吻合口張力是主要的影響因素[1]。預防胃擴張的措施是將胃做成管狀。而傳統(tǒng)的方法是食管胃吻合后,胸胃前后壁漿肌層縫合,將小彎側包埋,使胸胃呈管狀[2]。此方法除效果不可靠外,也不能減少吻合口的張力、增加吻合口的血運。而切除部分胃底、胃小彎、賁門口、胃竇做成的管狀胃,能有效預防胃擴張,減少吻合口的張力,增加吻合口的血運。其主要機制是:①切除部分胃底、胃小彎、胃竇,將胃做成4~6 cm的管狀,占據(jù)胸腔位置小,預防胃擴張效果可靠,消除了切除胃組織盜血,使原來供應該區(qū)域的血運重新分配,增加了大彎側及吻合口血運[3]。②切除后做成的管狀胸胃,胃壁及血管張力下降,血管直徑增大,血流增加。③新型管狀胸腔胃有足夠的長度,吻合口選擇空間增大,不必一定選擇胃底最高位,確保吻合口張力小,血供好。④切除胃小彎側大塊組織,有利于消除胃左動脈周圍的淋巴結帝組織,使淋巴結清掃更徹底,切除胃竇及部分胃小彎組織,減少了術后胃酸分泌和食物潴留,可減少部分胃內容物反流和吻合口潰瘍[4],切除了胃潰瘍的好發(fā)部位。⑤管狀胸胃體積小,在胸內擠壓心肺組織相對較少,對心肺功能干擾輕,可有效減少心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有利于術后胸片及時發(fā)現(xiàn)胸腔積液及肺部感染。
在制作管狀胸腔胃過程中,我們分別于吻合前后分兩次完成,這有利于吻合口位置的選擇,并可減少一處管狀胃傷口創(chuàng)面,還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費用,且操作方便。
有報道管狀胸腔胃行走于食管床,更有利于減輕胃擴張,更符合生理。本組病例全部是弓上或胸頂吻合,多數(shù)是在左側。我們認為,左側弓上或胸頂吻合將胃走行于食管床吻合時不太方便。
管狀胸腔胃不能降低吻合口狹窄的發(fā)生率,本組有兩例,占9.5%,與文獻報道相差不大。遠期療效尚待進一步觀察。
[1]張燦斌,李簡,鄭建,等.胃管成形術在食管重建中的可行性研究.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23(3):175-179.
[2]黃國俊,吳英愷.食管癌與賁門癌.上??萍汲霭嫔纾?990:225-228.
[3]王宏智.胃管狀成形在食管癌術中的應用.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6(3):81-82.
[4]趙璐,王衡,胡少輝,等.管狀胃的制作及臨床應用.安徽醫(yī)藥,2010,14(7):8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