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瑞瓊 馬志強
論我國媒介傳播娛樂化平民現象的成因
文丨李瑞瓊 馬志強
中國媒介娛樂平民化的發(fā)展歷程與其模式發(fā)展是包括社會經濟與文化環(huán)境綜合的結果,也是中國社會形態(tài)轉型的卓越環(huán)節(jié)。
媒介傳播; 娛樂; 平民化
早在上世紀波茲曼就預言到了這樣一個娛樂平民化時代的到來[1]。的確,娛樂平民化將是媒介作為一種信息傳輸載體的最終歸宿,這樣一個娛樂時代是媒體不斷發(fā)展造就的,也是這個時代給予了媒體不同以往的娛樂化氛圍和平民化氣場。媒介愿意提供娛樂性產品,受眾也樂于接受這種產品,同時政府還為其開通綠色通道才使得媒介娛樂平民化現象大行其道。對于政府而言,他們則更愿意媒介減少硬性的新聞比率,而是以娛樂新聞為主,也就間接放松了媒介對于政府的監(jiān)督功效啊。而娛樂功能往往是投入最少收效最好的,媒體也愿意做這樣的投資性價比高的報道內容,這也就為娛樂節(jié)目,娛樂新聞的市場發(fā)展提供了可靠保證。政府的壓力相對減小,而“商業(yè)與娛樂活動則密切相關,歡樂便帶來了受眾的滿足”。娛樂化的媒介氛圍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民眾對政治的關注熱情,降低民眾對政策不滿情緒,這也是政府最求和向往的。因為如此一來的話,既可以讓媒介的經營更有創(chuàng)意和活力,更上軌道,自負盈虧,從而還能緩解政府的對媒介投入的經濟壓力。
中國自加入WTO以來,中國電視業(yè)也被要求以一種積極應戰(zhàn)的心態(tài)放眼世界,力圖在國際市場與各國強勢媒體進行公平較量。另一方面,市場經濟進程的加速,沖擊著人們固有的觀念,也同時解放了人們長期被壓抑的物質享受欲望和消費沖動。從生存現實來看,轉型期的中國面臨來自現代化與全球化雙方的壓力和挑戰(zhàn)。舊的體制業(yè)的土崩瓦解,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新的體制又因為種種的不完善讓人又難以融入,安全感和保障感在現實的激烈競爭下變得風雨飄搖,甚至蕩然無存。人們發(fā)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難以真正契合應對新的時代的考驗,因而內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與孤獨,這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都市病。物質匱乏時我們渴求牛奶和面包,而一個物質相對豐裕而心靈缺乏幸福感的當下的社會里,人們往往渴求的是心靈的一種釋放和歡愉。人們對娛樂的渴望從未如此強烈過,這也是緩解社會壓力穩(wěn)定局勢的不二法門。
社會的多元化的發(fā)展,也促使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化轉變,人們渴望獲得周圍世界的最新近況從而是自己的發(fā)展步調與世界同步,已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信息的需求不再是過去那種政治味濃厚的信息充滿局限性片面的新聞報道,而是需要涉獵到世界經濟、文化、科技各個領域。人們看重的不再是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而是關注新聞的娛樂性和話題性。媒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更傾向于一種休閑的調味劑。此外,媒體的利益也促使媒介的娛樂化得到很大程度的發(fā)展。由于媒介體制的改革,媒介需要自負盈虧,傳媒有意識地進行針對受眾需要的娛樂平民化傳播。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各家傳媒竭盡權利使傳播的信息符合受眾期許。在這里,吸引受眾,不僅是媒體的目標,也是廣告商是否投資這個媒體的標尺[2]。
現在人們的主要消費已經不像過去集中在物質消費上,而是用很大一部分消費是在自我心靈愉悅買單。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傳播本能以及對傳播權力的渴望是參與者“參與動因”的一個重要方面。信息傳遞本身就是生物體的本能,他是生物體得以保持自身與外界信息暢通,獲得安全感的一種生物本能。此外,傳播還是一種權力,話語權如今被認為的一種重要權力,而此前,傳播的權力都集中在精英手中,平民大眾從來都鮮有掌握大眾傳播的權力這些都是參與者“渴望權力”與“渴望自我支配”的內心動因的外在體現。平民化傳播日漸盛行,在某種程度也反應出人們獲得傳播權力的內心驅動[3]。觀眾的參與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參與到節(jié)目中。節(jié)目中的表演者無疑是親身參與并展現自我的最典型的代表,而現場觀眾則是節(jié)目中另一道獨特的風景。而且,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注重自我并且敢于張揚自我,期望能夠有一個親身參與并且展現自我的舞臺。
媒介通過轉讓自己手中的部分權力給群眾,出讓自己的部分話語空間,使平民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能夠通過參與這些傳播活動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獲得自我發(fā)展與自我實現。因而,在這種娛樂文化營造出的盛宴氛圍中,平民得到了自我肯定和重視,大膽參與的心理不斷外化。娛樂平民化不只帶來參與的樂趣和自我展示的快感,更重要的是那份標榜的“真”和“個性”,而這些精英化娛樂所無法比擬的。平民式電視節(jié)目的特色就是在于其貼近大眾生活。無論在情感上經歷上都是老百姓所熟知的。老百姓喜歡與自己情感相接近的節(jié)目,他們在觀賞這類型節(jié)目時表達的情感是最真實最發(fā)自內心的,這才是平民化電視娛樂節(jié)目蓬勃生長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受眾已經成為決定節(jié)目發(fā)展命運的最終裁決者,如果節(jié)目違背民意、不能迎合受眾需求,就會失去民心,失去可靠支持保障,那么節(jié)目就會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中被末位淘汰掉。
[1]翁惠娟. 高品味 軟著陸—關于傳媒引導藝術的幾個視點. 現代傳播,2001(4).
[2]易靜. 從娛樂新聞到新聞的娛樂化淺談. 懷化學院學報,2009(4).
[3]閆致力. 政治學. 中國科技大學,1996(3):132.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蘭州7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