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崔志剛 李青
高職院校輔導員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從事德育與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實踐者和執(zhí)行者。作為高職院校,有一支穩(wěn)定的、長期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隊伍,對于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維護學校穩(wěn)定尤為重要。
人力資源保障是做好工作的先決條件。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要求,要以200:1(學生:輔導員)的比例配備高職院校輔導員。在高職教育大發(fā)展的今天,高職院校學生急劇增加,由于人員不足,只能增加現(xiàn)有輔導員的帶班數量,導致其超負荷運轉。其結果是輔導員常常只起到通訊員上傳下達的作用,沒有更多精力做深入細致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很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因此,導致學生突發(fā)事件時有發(fā)生,輔導員普遍感覺到壓力較大,造成無人愿意做輔導員工作的局面。在現(xiàn)實工作中,輔導員成了幾乎事事都要關心的“保姆”。輔導員除了承擔學生日常生活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外,還要承擔大量事務性工作,如:檢查上課、晚自習、早操出勤和宿舍、宿舍衛(wèi)生,評定各種先進、貸、獎、助學金,安排勤工儉學,追繳學費等,輔導員的工作量非常大,這勢必會降低教育管理的質量,學生隱性存在的問題也難以得到及時疏導。
輔導員崗位一做十幾年不變,職級變化機會少,這是當前很多輔導員對自己生存狀態(tài)的描述。相比其他年輕教師,輔導員個人發(fā)展存在相當的局限。以至于干了很多年輔導員后,依然對自己的身份缺乏認同感。輔導員隊伍的現(xiàn)實情況讓我們看到,相當多的輔導員缺乏職業(yè)的歸屬感,并沒有把輔導員工作當成是自己的終身職業(yè)或理想職業(yè)。高度緊張、飽和的工作狀態(tài),讓輔導員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深入學習和研究學生思想工作的規(guī)律性,整天疲憊的忙于事務性工作,應付日常學生管理工作。這些問題與輔導員的工資待遇、激勵機制等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現(xiàn)存高校管理體制的不合理,使輔導員處于一種被多重管理的狀態(tài)之下,是學校管理結構的最基層,對輔導員的崗位職責與工作范圍沒有明確的界定,學校很多部門都可以給輔導員分配指派工作,很多原本不屬于輔導員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都要求輔導員進行組織和參與,使得輔導員承擔的服務性、事務性工作過多,產生角色困惑,更不用說有時間對本職工作進行專業(yè)研究,也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加上輔導員隊伍總體缺乏外出培訓的機會,因而造成他們組織上無歸屬感,事業(yè)上沒有成就感。
考核機制不完整,許多高職院校單純地把輔導員管理的班級是否安全穩(wěn)定、學生是否守紀作為考核輔導員的唯一標準。而沒有將更能反映輔導員工作成果的各項綜合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導致輔導員很大程度上成了單純的安全穩(wěn)定員。高職院校輔導員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不能與同等條件的專任教師同步解決,有的學校實行職稱改革,輔導員不能評職稱。各院校選拔使用人材也很少有從輔導員隊伍中產生的情況。輔導員的地位沒有被擺在重要位置,與專職教師相比輔導員的各項補貼系數普遍較低。由于缺乏合理的、全面的量化考核機制和有效的獎勵機制,導致輔導員隊伍中經常產生“沒有事就是最好的事情”的現(xiàn)象,這在相當程度上挫傷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
通過建立健全輔導員目標管理制度,明確其崗位職責、工作范圍等,細化其工作目標,以減少其工作量,從而把輔導員從什么都做的“學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這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障了工作業(yè)績,從而有效激發(fā)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增強責任感,在肯定自我的意識中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高職院校要在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導,以學生事務管理為基礎“的前提下,制訂《專職輔導員的任職規(guī)定》、《輔導員工作條例》等工作條例,不斷規(guī)范輔導員的工作。
高職院校輔導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工作能力和業(yè)績,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面貌依靠的是輔導員,而輔導員與大學生年齡差距小、平時接觸多,能很好地融入他們的生活,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變化,進而能及時的加以關心和引導。所以說,輔導員素質的高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收到實效的關鍵。輔導員要自覺的嚴格按照“作風正、紀律嚴、政治強、業(yè)務精”的要求,不斷加強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增強對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觀察力和敏銳性,時刻心系學校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大局,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為學校的建設和大學生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首先應當轉變思想,從“剛性管理”轉變?yōu)椤叭嵝怨芾怼?,用柔性管理的思維模式去說服、影響輔導員的行為,從而達到深層次激勵的效果。輔導員隊伍作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用,如何留住和建設好這支隊伍,勢必要從感情吸引、事業(yè)吸引、待遇留人、崗位留人這幾個方面考慮,加強人文關懷。高職院校管理者需要和輔導員達成良性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需求。要給予這只隊伍足夠的感情投入,從心靈上去影響他們,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在待遇上,不僅僅將物質獎勵作為主線,精神上的支持和獎勵也應成為主旋律。應積極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提升輔導員工作的地位,增強輔導員的職業(yè)認同感。應該根據輔導員的工作特點,在晉職晉升、工作條件、崗位補貼、生活待遇、培訓進修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
高職院校要建立合理的工作績效評價激勵機制。要根據輔導員工作的任務和分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輔導員工作目標科學考核辦法,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懲。對于考核中優(yōu)秀的輔導員在轉崗分流時給予優(yōu)先考慮,同時與其工資待遇掛鉤;對于連續(xù)考核不合格的輔導員,要及時給予思想和工作上的幫助,必要的要及時剔除出輔導員隊伍,從而提高整個輔導員隊伍的質量。輔導員作為大學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整個教書育人的大環(huán)境里,在完成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人才的總目標下,所起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才的需求,持續(xù)的擴招,學生個體差異明顯,大學生出現(xiàn)了參差不齊的現(xiàn)象,高職院校的管理面臨了嚴峻的考驗,要求高職院校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為重中之重。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輔導員是學生教育工作最直接、最基礎的實施者,是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托,在院校教育管理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一只戰(zhàn)斗力強、凝聚力強的輔導員隊伍的關鍵問題就是對其評價激勵機制的構建和完善。也只有完善了評價激勵機制,才能保證他們有出色的工作績效,產生最佳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