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鹽安徽紅四方 范家生
一次有事去省圖書館,一進入西樓大廳便被正在舉辦的“讀書樂”藝術(shù)攝影展所吸引。有在陽光下閱讀,也有在燈下展卷,有坐著的,有躺著的,有靠著的,還有騎在牛背上的。有耄耋老人,也有牙牙學(xué)語兒童。更讓我感動的是其中的兩幅,一幅是正在輸液的年輕人躺在病床上讀書,一幅是在川流不息大街上,乞討的老人正在翻閱一本雜志。那一刻讓我感到了書的風(fēng)韻,書的魅力。
坐公交車下班回家,經(jīng)常會遇到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在座位上做作業(yè)。雖然公交車比較顛簸,但從男孩能夠準(zhǔn)確在一張圖表上把數(shù)字繪成一條曲線來看,他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在無高官親朋、富豪好友或殷實家底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但若沒有五更起三更睡的精神與毅力,沒有題山來題海去的摔打與磨煉,希望終會成為奢望,理想必將化為泡影。落榜了,只有外出打工了;即使考上大學(xué),可能又把家給拖垮了。讀書快樂嗎?
讀書樂、讀書苦,答案全在個人。通過學(xué)習(xí)考上了大學(xué)、公務(wù)員,或是拿到了證書自然有成功后的喜悅,品嘗到了艱辛之后的收獲與回報的快樂。如果既沒有考試的壓力,又無考級的負(fù)擔(dān),既沒減薪的擔(dān)憂,更無降職的可能,工作之余、閑暇之時,喝著茶、聽著音樂,甚至品著咖啡、吹著空調(diào),翻一翻天文地理,瀏覽一下人情事故,品讀一點歷史人文,讀一讀人物傳記,自然是樂不可言、妙不可喻。但大多數(shù)人沒有這種讀書狀態(tài),還得為自己的生活與生存而奔波與拼搏,自然也就不能體悟到讀書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