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武
(山西金融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030008)
1.有助于適應社會現實的變革
隨著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市場經濟的二重性、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涌進和封建思想殘余等因素形成了思想文化相互交錯的狀態(tài),造成了部分高職大學生在政治立場、理想信念、價值觀方面出現了新的趨向和困惑。因此,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高職大學生指明成長方向和成才目標。
2.有助于高職教育目標實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回答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弘揚什么精神的問題,而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回答“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確保其成為社會的高技能人才。3.有助于構建和諧高職校園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高職校園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和諧文化在高職大學生中的傳播,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
4.有助于高職大學生健康成長
當代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一些高職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不清、價值取向偏差、抗壓能力弱等問題。高職大學生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化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內心信仰,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力爭完成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
當前中國正發(fā)生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能否興旺發(fā)達,直接取決于能不能培養(yǎng)造就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以及高素質的一線勞動者??傮w而言,高職大學生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是,在各種思想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一些高職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道德觀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等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的困惑
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以及各種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對我們年輕一代高職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挑戰(zhàn)。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各方面體制的完善與改革引起了思想意識方面的急劇變革,加劇了對高職大學生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在這種形勢下,部分高職大學生開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存在困惑,甚至產生錯誤理解。對于部分高職大學生來說,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脫離生活實際,變得形式化,他們能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知識,而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
2.理想信念模糊
部分高職大學生信念缺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懷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產生動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缺乏信心,對共產黨的信任度下降。個別高職大學生更強調自我價值,他們的理想信仰往往都是以自我為出發(fā)點。學生由于不能夠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理想而逐漸失去了對社會主義理想的信仰,也逐漸失去了對集體、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功利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利益觀念發(fā)生了變化,一些高職大學生崇尚金錢和權力,人生價值觀趨向功利化,趨向現實。
4.誠信意識淡薄
誠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大學生在誠信認知方面容易出現偏差,誠信度不高,契約觀念不強,考試作弊現象嚴重。
1.部分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中的“不堅定性”,導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半信半疑”
高職院校一些理論課教師自身理論功底差,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積累,上課說不出馬克思主義的“魄力”來;一些理論課教師,在解釋社會現實問題時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及觀點,不能靈活地根據中國的國情進行分析;一些理論課教師在教學中完全脫離馬克思主義而大講特講西方現代理論,學生不能正常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使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清。
2.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成為大學生交流的重要平臺。但是,網上信息良莠共存,國內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散布反動言論,甚至對社會熱點、難點和敏感新聞進行炒作,誤導輿論,高職大學生思想不可避免地遭到“不良信息”的“侵襲”。
3.社會大眾理想信念的迷失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消極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理想信念由單一型向多層次型轉變,一些社會大眾的理想信念迷失。主要表現在背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信念,迷信鬼神、燒香拜佛。由于當代高職大學生都是在改革開放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社會大眾理想信念的迷失必然會在高職大學生身上打下烙印。
4.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zhàn)給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
經濟全球化在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其消極作用、市場經濟自身的弱點與種種資產階級思想交織在一起,使部分人理想淡化、信念動搖、價值觀扭曲,給人們怎樣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以及怎樣認識社會主義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堅定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等帶來了混亂,也給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高職大學生的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日常生活、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通過專業(yè)課學習,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樹立科學的職業(yè)理想;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頭腦,使他們面對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境界,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要以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人文素質,體現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和理想信念的水平。通過進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進行人生目的、意義和價值的思考,正確認識人生和社會,不斷提高大學生道德素養(yǎng)和理想信念的水平。通過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可以更深層次地了解每位學生的苦惱、心理障礙,從而根據每個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個性心理差異、思想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和滿足于思想認識層面,真正做到知行統(tǒng)一。通過組織大學生閱讀黨史人物傳記、參觀革命紀念館、祭掃烈士墓等實踐活動,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通過愛心活動、青年志愿者服務、專業(yè)實習、社會調查等多種實踐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健康地成長。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高校的管理工作相結合
高校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能力和績效納入考核范圍之內,通過考核來檢查和監(jiān)督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開展情況和有效性。首先,確定考評原則。整個考評要遵循定性與定量考評相結合的原則。其次,確立考核評價標準??荚u標準針對性要強。再次,確定考評反饋和整改制度??荚u反饋制度有助于考評方與被考評方互動,就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成效進行及時的溝通;考評整改制度有助于查漏補缺,明確整改重點,從而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向新的階段。
[1]吳宏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11,(4).
[2]蘇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