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若干疑難問題研究

2012-08-15 00:53肖中華孫利國徐華玲
河南警察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惡意透支持卡人信用卡

肖中華,孫利國,徐華玲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中國北京 100025)

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若干疑難問題研究

肖中華,孫利國,徐華玲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中國北京 100025)

2009年12月16日“兩高”《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確立了推定式認定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機制,使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案件呈現(xiàn)爆炸式增長,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嚴厲打擊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維護金融管理秩序的同時,司法界和理論界也在深刻反思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認定中存在的問題。實踐中應從合理界定持卡人范圍、合理推定行為人非法占有目的、規(guī)范催收方式、適當考慮被害人過錯因素等角度,對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行為準確定罪量刑。

惡意透支;持卡人;非法占有目的;催收;被害人過錯

1995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懲治破壞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新增了信用卡詐騙罪,明確規(guī)定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1]。1997年刑法吸收了上述單行刑法的規(guī)定,并對惡意透支①1997年《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guī)定: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guī)定限額或者規(guī)定期限透支,并且經(jīng)發(fā)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的含義進行了刑法上的界定。但隨著近年來眾多銀行“跑馬圈地”式的廣發(fā)信用卡,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案件頻發(fā),而刑法中有關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規(guī)定操作性不強,給實務認定帶來了諸多難題。為此,2009年12月16日“兩高”《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六條規(guī)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guī)定限額或者規(guī)定期限透支,并且經(jīng)發(fā)卡銀行2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認定為惡意透支,屬信用卡詐騙行為,惡意透支本金數(shù)額為1萬元以上的,應受刑事責任追究。這一規(guī)定為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司法認定提供了便利與可操作性。依據(jù)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的相關統(tǒng)計,自《解釋》施行以來至2011年4月份,共審理信用卡詐騙案件254件,其中惡意透支型案件174件,占68.5%。而2007-2008年,朝陽法院共審理信用卡詐騙案件77件,其中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案件僅2件,占2.6%[2]。這種增長態(tài)勢的出現(xiàn),是由于《解釋》的出臺明確了惡意透支的內(nèi)涵及追訴標準,增強了《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的可操作性,但在實務中,仍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試對其中一些爭議較大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持卡人”的認定

關于“持卡人”的認定問題,這里主要討論實踐中多發(fā)的信用卡的所有人與使用人不一致的情況及單位進行惡意透支應如何處理的問題。

關于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中的持卡人問題。一種觀點認為惡意透支行為的主體只能是合法持卡人,在共同犯罪中還包括其同伙。凡使用偽造或作廢的信用卡、冒名使用拾得或竊得的信用卡進行“透支”的“行為人”和“持卡人”不是合法持卡人,不能成為惡意透支的主體[3]。惡意透支的主體應當限于合法持卡人[4]。另一種觀點認為惡意透支的行為主體包括合法持卡人和騙領信用卡的人兩類[5]。騙領信用卡與完全合法地領取信用卡并無質(zhì)的不同,盡管就其實質(zhì)而言,在法律上是無效的,但在發(fā)卡行發(fā)現(xiàn)之前,發(fā)卡行、特約商戶都是將其作為合法持卡人對待從而與之產(chǎn)生各種信用卡法律關系。因此應將這種騙領信用卡的持卡人在信用卡法律關系中視為合法持卡人[6]。第三種觀點認為,惡意透支按持卡人是否具有合法資格分為純正的信用卡惡意透支和不純正的信用卡惡意透支,前者是指合法持卡人以外的人利用信用卡進行惡意透支的行為;后者是指合法持卡人利用發(fā)卡行提供的短期限額消費信貸業(yè)務,采用限額以下連續(xù)取現(xiàn)或購買財物的方式,蓄意惡意透支的行為[7]。也即其認為信用卡惡意透支的主體包括合法持卡人,也包括非合法持卡人。

司法實踐中認為,信用卡的持卡人,可以從法律上的持卡人和事實上的持卡人兩個層面分析。所謂法律上的持卡人,即信用卡的申領人。申領人以外實際使用信用卡的人稱為事實意義上的持卡人。申領人和事實意義上的持卡人都可能成為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的主體,具體來說:事實意義上的持卡人在申領人同意或授權下而進行的透支行為應認定為申領人的透支行為,原則上應由申領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當事實意義上的持卡人發(fā)生惡意透支時,申領人積極采取相關措施的,申領人不構成犯罪。當事實意義上的持卡人發(fā)生惡意透支時,申領人對惡意透支行為持放任態(tài)度的,如不及時向銀行報告、怠于追討、還款的,申領人構成犯罪。事實意義上的持卡人未經(jīng)允許或者雖經(jīng)申領人允許,但脫離申領人控制、違背申領人意志進行透支的,事實意義上的持卡人成立冒用情形的信用卡詐騙罪。上述做法,實際上是依據(jù)申領人和實際持卡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誰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具體決定應由誰承擔相應的惡意透支責任。這一做法,操作性強,能較準確地認定信用卡持卡人的相應責任,是比較妥當?shù)摹?/p>

關于單位進行惡意透支應如何處理的問題。有學者認為實踐中單位實施的信用卡詐騙行為大量存在,刑法中應增設包括信用卡詐騙罪在內(nèi)的三類金融犯罪的單位犯罪主體,從而與其他金融詐騙罪相協(xié)調(diào)[8]。利用單位作為持卡人的信用卡進行詐騙的行為讓自然人承擔刑事責任,有悖于我國刑法罪刑相一致的原則[9]。我國的《信用卡業(yè)務管理辦法》和《商業(yè)銀行信用卡業(yè)務監(jiān)督管理辦法》都明確規(guī)定,商業(yè)銀行發(fā)行的信用卡按照發(fā)行對象的不同,分為個人卡和單位卡。其中單位卡按照用途不同分為商務差旅卡和商務采購卡。目前,在我國刑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單位能成為信用卡詐騙犯罪主體的情況下,單位利用信用卡進行惡意透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按個人犯罪處理。不過,必須在實質(zhì)上符合單位犯罪和本罪的構成要件的基礎上才可追究刑事責任,而且,在起刑數(shù)額上也應與自然人犯罪有所不同,一般應比后者的起刑數(shù)額高[10]。那種認為目前對法人用單位卡進行惡意透支而引起的案件,不能用刑法來處理,只能用民法來調(diào)整的觀點是不正確的[11]。從長遠和合理化的角度看,刑法應將單位增設為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主體。

二、“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

“惡意透支”界定中的核心問題是善意透支與惡意透支的區(qū)分標準問題。一種觀點認為,持卡人在一定限額內(nèi)透支并于透支后在規(guī)定期限內(nèi)償還透支款并支付相應透支利息,即屬“善意透支”。與此相對,“惡意透支”就是合法持卡人利用銀行授權限額,故意超出實際償還能力取現(xiàn)消費,或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突擊取現(xiàn)和消費并逃避透支責任的行為[12]。還有觀點認為,濫用(或惡意透支)自己名義下的信用卡與詐騙不可相提并論,濫用自己名下的信用卡的行為的本質(zhì)是濫用信用,侵害了信用卡發(fā)卡者與會員(持卡人)之間的信賴關系,從根本上破壞了信用卡制度,妨礙了利用信用卡從事正常的交易活動。所以德國在詐騙罪之外,單獨設立了濫用信用卡罪[13]。并建議我國有關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借鑒這一立法模式,本文認為,這種觀點對于進一步完善我國有關信用卡詐騙犯罪的立法具有參考價值。

通說觀點認為,善意透支與惡意透支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行為人主觀意志的內(nèi)容不同,即主觀上有非法占有銀行資金不法意圖的為惡意透支,主觀上沒有非法占有銀行資金不法意圖的為善意透支。認為惡意透支可分為違法型惡意透支和犯罪型惡意透支,這兩者之間僅僅在客觀危害程度上存在量的區(qū)別,在主觀故意上是相同的[14]。區(qū)分善意透支與惡意透支的根本標準就是看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5]。從實質(zhì)解釋的角度看,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特定目的,也是反映行為社會危害性的決定因素,因而所有詐騙犯罪在主觀上必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6]??梢哉f,認為詐騙類犯罪的成立要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我國刑法理論上的通說。本文也是在肯定上述通說觀點的基礎上,展開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有關問題的討論。

非法占有目的屬于超過的主觀要素,在客觀上沒有相應的行為事實與其對應,控方在舉證的時候必須額外地證明特定目的的存在。這種超過的主觀要素的證明往往采用推定的方法完成[17]。對于法律沒有明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金融詐騙犯罪,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客觀行為本身可以推定行為人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換言之,控方只要能夠證明行為人實施了法定的客觀行為,就可以認定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為人對于自己沒有非法占有目的承擔取證責任[18]。就信用卡詐騙犯罪而言,前三種類型,刑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司法機關只要能證明行為人實施了法定的“使用偽造的信用卡、使用以虛假身份騙領的信用卡、使用作廢的信用卡、冒用信用卡”行為的,在行為人自己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非法占有目的的情況下,就可以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我國刑法明確規(guī)定“非法占有目的”是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成立的構成要件要素。對于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犯罪,司法機關的證明責任更大。對于法律明確規(guī)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詐騙犯罪,控方除了必須查明行為人實施了法定客觀行為外,還必須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綜合各種案件事實,從經(jīng)驗法則出發(fā),進行司法認定,只要不能完全排除行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可能性,就不能認定詐騙犯罪的成立[19]?!督忉尅返诹鶙l規(guī)定了有五類情形之一的,①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1)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2)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3)透支后逃匿、改變聯(lián)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4)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chǎn),逃避還款的;(5)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6)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就可以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實務中常簡單地依據(jù)行為人透支后逃匿、改變聯(lián)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對于行為人行為時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否是由于客觀原因?qū)е聸]有能力還款,不予考察,這樣就有客觀歸罪之嫌。該解釋作為一種入罪推定,在法律明確規(guī)定該罪要具備“非法占有目的”的前提下,司法機關應承擔更高的證明責任,積極調(diào)取行為人透支時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相關證據(jù),在行為人能提供合理說明或有反證的情況下,不應直接認定行為人的透支行為構成本罪。

在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時,還應特別注意非法占有目的的產(chǎn)生時間問題。應堅持目的與行為同時存在原則和目的與責任同時存在原則。所謂目的與行為同時存在原則,是指行為人在實施透支行為的同時應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為人在實施了透支行為之后,產(chǎn)生了非法占有該財物的目的,不歸還欠款的,就不符合這里的目的與行為同時存在原則,不能認為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目的與責任同時存在原則要求,在考查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時,應注意行為人產(chǎn)生非法占有目的的同時不存在責任阻卻事由,即要求行為人產(chǎn)生非法占有目的的同時,行為人有責任能力,有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有期待可能性,若行為人實施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時具有責任阻卻事由,即使其后來產(chǎn)生了非法占有目的,也不應認為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

實務中,在認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時,還應特別注意防止客觀歸罪,不能僅憑透支較大數(shù)額不能返還的結果就簡單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應綜合持卡人的個人情況、還款能力、信用卡的取得方式、透支數(shù)額、透支用途、透支后表現(xiàn)以及還款意愿等因素進行認定,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情況下,應綜合全案推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本人無業(yè)或無固定收入來源,短期內(nèi)對持有的多張信用卡持續(xù)大量透支,未正常履行還款義務的;申辦信用卡時提供不實電話、住址等通訊方式,或者透支后變更住址通訊方式且消極履行告知義務,以逃避銀行催討的;以虛假證明文件申辦高額度信用卡,且透支消費數(shù)額與實際還款能力懸殊的;其他無視還款能力進行透支,意圖永久占有透支款項的。司法機關應嚴格審查持卡人提出的抗辯事由,區(qū)分主觀不愿與客觀不能,確因客觀不能無法還款的,不宜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能核實的應當綜合全案慎重定性。常見的情形有:申辦信用卡時有還款能力,后因失業(yè)等客觀原因,導致一時無法還款的;確因自然災害、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方面的原因,未及時收到銀行催收通知,致使延遲歸還透支款的;具有其他合理抗辯事由的。

三、“催收”的認定

如何認定完成了兩次催收。依據(jù)《解釋》的規(guī)定,“兩次催收”是成立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構成要件要素。但滿足什么條件可視為一次有效的催收?兩次催收之間應有多長的間隔才是合理的?實務中,各方觀點不一,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實踐中,銀行為了自身工作的方便,常簡單采用多次撥打透支人所留電話對其進行催收,較少綜合采用透支人所留的多種類型的聯(lián)系方式進行催收,其催收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反思。本文認為,人們在申領信用卡時,一般被要求留下的聯(lián)系方式主要有本人的電話、郵箱、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地址及緊急聯(lián)系人的聯(lián)系方式等。實踐中,銀行若以其中任何一種方式向行為人進行催收,并收到行為人有效確認的,應視銀行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催收。若銀行以其中一種或幾種方式向行為人進行催收,無法聯(lián)系到行為人的,銀行應以合理方式窮盡行為人留下的所有聯(lián)系方式和行為人進行聯(lián)系,這種情況下,不論銀行有沒有聯(lián)系到行為人,都應視銀行完成了一次有效催收。

關于兩次催收之間是否應有時間間隔的問題。在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下,從理論上說,銀行只要按照上述要求完成了兩次有效催收,不管時間間隔多小,都成立兩次催收。但從合理性角度而言,兩次催收之間似乎應有一個合理的時間間隔。在實務中,銀行認為兩次催收的時間間隔是一天,當天所有的催收行為都認為是一次。偵查機關認為,兩次催收的時間間隔應在半個月以上。也有學者認為,按照自然法則,設置兩次催收的目的是為了給行為人一定的還款期限,兩次催收理應有一個合理的間隔。本文認為,法律規(guī)定兩次催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證行為人能收到催收信息,而不是為了給行為人提供一個還款期限,因為法律在兩次催收之后,給行為人提供了一個3個月的還款緩沖期限,所以說,兩次催收之間應有多長的時間間隔,并不是問題的關鍵,考慮到合理性因素,銀行在一周后進行第二次催收是比較合適的。

如何計算3個月還款期限。關于3個月的還款期限問題,有學者認為,對于超過規(guī)定限額的惡意透支,銀行隨時都有權催收,則3個月的起算時間從銀行發(fā)出催收通知之日起[20]。但在司法解釋規(guī)定銀行應2次催收的情況下,3個月的還款期限理應從銀行完成第二次催收時起計算。

如何認定催收不還。關于“催收不還”是否應成為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一個要件,理論上也存在一些爭議,在現(xiàn)行司法解釋明確規(guī)定“催收不還”是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一個要件的前提下,如何認定成立“催收不還”,仍存在爭議?!按呤詹贿€”,一般是指經(jīng)發(fā)卡行催收后3個月內(nèi)仍不歸還[21]。但催收后,部分歸還,是否屬于“催收不還”,催收后歸還了多少,可以視為催收后歸還,催收后歸還的欠款,是都視為歸還本金,還是按比例歸還,這些問題,解釋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根據(jù)《解釋》規(guī)定,嫌疑人的透支數(shù)額,應為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shù)額或尚未歸還的數(shù)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xù)費等,也就是通常所稱的本金。但在本金的計算問題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較為嚴重。按照銀行的業(yè)務規(guī)則,在信用卡持卡人按時正常還款的情況下,其本金的數(shù)額按照還款減去消費、取現(xiàn)的方式計算。如果持卡人沒有按時還款,就會產(chǎn)生逾期利息、滯納金等費用,銀行此時收到還款的時候,是先結算利息、滯納金等費用,再結算本金。本文認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依據(jù)平等、自愿達成的協(xié)議,這樣計算持卡人的消費本金,不存在太大的問題。但銀行的這種計算方法不應是認定持卡人刑事責任的合理依據(jù)。從理論上說,在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中,持卡人意圖非法占有的、實際上非法占有的只是銀行的本金,在銀行催收以后,持卡人只要實際歸還了自己透支的本金數(shù)額,就不構成犯罪。至于透支行為人應支付給銀行的利息、滯納金等費用應屬民事問題,不應由刑法調(diào)整?,F(xiàn)行的銀行對持卡人還款的結算順序,持卡人只有在支付了大量的本金以外的費用以后,才能償還本金,就會出現(xiàn)還款額超過實際消費額但本金數(shù)額仍然為負數(shù)的情況。這實際上大大增加了被告人的償還負擔,對被告人來說是不公平的。這也導致諸多被告人無奈之下徹底放棄償還自己所欠本金。這種對銀行利益的過度保護行為,讓一些人,其中包括大量缺乏犯意的人,成為了犯罪分子,這對和諧社會是一種威脅,也不符合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違背了刑法的謙抑性要求。此外,在行為人經(jīng)常在逾期后經(jīng)催收還款的情況下,本金的計算方法就會變得異常復雜,司法人員要想真正算清本金數(shù)額,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就極大地增加了司法的成本,導致實踐中司法人員簡單依據(jù)銀行出具的被告人欠款數(shù)額認定被告人惡意透支的數(shù)額。另外,依據(jù)2011年“兩高”《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詐騙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一審宣判前全部退贓、退賠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依據(jù)上述規(guī)定的精神,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嫌疑人在司法機關處理階段只要退贓、退賠了自己所欠的本金,就可能被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從一般的公平正義感及信用卡惡意透支型詐騙與一般的詐騙犯罪的定罪起點標準來看,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的定罪起點較高,其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但其所承擔的刑事賠償責任卻似乎更重,這種在刑法框架內(nèi)過于保護銀行利益的做法是不適當?shù)摹?/p>

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不管行為人欠銀行多少款項,只需計算出行為人實際透支的金額和行為人的實際還款金額,兩數(shù)相減得出的數(shù)額就是行為人透支的本金數(shù)額。至于行為人惡意透支所產(chǎn)生的利息、滯納金等費用,銀行可通過相應的民事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應將其和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的刑事責任基礎——本金,捆綁在一起,造成透支行為人退贓負擔過重,導致出現(xiàn)刑事司法過于偏向銀行的不公平現(xiàn)象。

四、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中的被害人過錯問題

被害人或受害人,是指犯罪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或損害即危害結果的擔受者[22]。被害人有時對犯罪的發(fā)生也起很大的作用,有時甚至負有很大的責任[23]。我國刑法目前尚未將被害人過錯問題作為法定量刑情節(jié)規(guī)定在刑法中,被害人過錯問題只是一個酌定量刑情節(jié)。但在國外,被害人過錯問題,雖多數(shù)是在暴力犯罪中論及,但有的國家在刑法總則部分明確規(guī)定了被害人過錯問題,被害人過錯影響被告人責任的原理,應該適用于所有的犯罪行為。如《俄羅斯聯(lián)邦刑法典》第61條規(guī)定,減輕刑罰的情節(jié)包括由于被害人的行為不合法或不道德而實施犯罪[24]。《意大利刑法典》第62條規(guī)定,被害人的故意行為與犯罪人作為或者不作為共同造成結果的,當不屬于犯罪構成要件或特別減輕情節(jié)時,使犯罪變得較輕[25]。實務中,我們發(fā)現(xiàn)被惡意透支的銀行很集中,主要是一些近年來擴張迅速的民營商業(yè)銀行,鮮有傳統(tǒng)的國有商業(yè)銀行被惡意透支的案例,這些被騙的銀行普遍存在對信用卡申領審核不嚴、動態(tài)跟蹤管理滯后,部分銀行還有濫發(fā)信用卡的傾向。各家銀行間信息溝通不暢,對一人多卡現(xiàn)象調(diào)查評估不到位,對申辦多張信用卡,“拆東墻補西墻”現(xiàn)象缺乏監(jiān)管。銀行對信用卡特約商戶管理松散,為行為人非法套現(xiàn)提供了可乘之機。就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而言,作為被害人的銀行實際上并不是完全無辜的。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我們無視或者忽視銀行在諸多案件中存在的或大或小的過錯,不利于對案件準確地定罪量刑,對行為人來說也是不公正的。我國刑法中金融詐騙犯罪主要立法理念是法典主義、事后主義、重刑主義[26],如果說這些立法理念在傳統(tǒng)的國家本位的金融體系下強調(diào)保護金融機構、保護管理秩序還有一定合理性的話,在民營金融機構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在金融詐騙立法理念仍未更新的情況下,在司法中重視考慮被害人過錯問題,無疑是當下合理平衡各方利益,更好地實現(xiàn)公平正義的現(xiàn)實選擇。所以,在處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案件時,司法機關應特別注意審核被害人過錯問題,應將被害人過錯問題作為對被告人量刑的重要依據(jù)。

[1]高銘暄,趙秉志.中國刑法立法文獻資料精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76.

[2]臧德勝.處理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案的基本立場[A].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信用卡詐騙罪的司法認定與立法完善研討會論文集[C].2011:18.

[3]王建平.信用卡惡意透支的界定及其審判原則[J].法學,1997,(3).

[4]張明楷.詐騙罪與金融詐騙罪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667.

[5]趙長青,曹世海.信用卡詐騙犯罪若干問題探析[J].云南大學學報,2005,(1).

[6]趙秉志.金融犯罪新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471.

[7]周仰虎,于英君.論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完善[J].法學,1996,(9).

[8]趙秉志.論金融詐騙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1).

[9]薛瑞麟.金融犯罪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369.

[10]趙秉志.論金融詐騙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1,(1).

[11]王建平.信用卡惡意透支的界定及其審判原則[J].法學,1997,(3).

[12]阿不都熱依木·卡得爾,張國吉.信用卡透支問題初探[J].中外法學,1995,(3).

[13]劉明祥.財產(chǎn)犯罪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264.

[14]柯葛壯.論利用信用卡惡意透支犯罪[J].政治與法律,1999,(1).

[15]趙秉志,許成磊.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問題研究[J].法治與社會發(fā)展,2001,(3).

[16]肖中華.經(jīng)濟犯罪的規(guī)范解釋[J].法學研究,2006,(5).

[17]吳貴森.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解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

[18]肖中華.論金融詐騙罪適用中的三個問題[J].法學雜志,2008,(4).

[19]肖中華.論金融詐騙罪適用中的三個問題[J].法學雜志,2008,(4).

[20]趙秉志,許成磊.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問題研究[J].法治與社會發(fā)展,2001,(3).

[21]俞和明.刑法中的信用卡惡意透支行為[J].金融法苑,2005,(4).

[22]許章潤.犯罪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18.

[23]郭建安.犯罪被害人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2.

[24]俄羅斯聯(lián)邦刑法典[M].黃道秀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3.

[25]最新意大利刑法典[M].黃風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28~29.

[26]馬滔,李玉花.金融犯罪研究綜述[M].人民檢察,2011,(2).

Problems on Credit Card Fraud by Malicious Overdraft

XIAO Zhong- hua,SUN Li-guo,XU Hua-ling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China100025)

On December 16 of 2009,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Supreme Procuratorate established a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malicious overdraft which witnesses an explosive growth of credit card fraud cases.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in the cracking of malicious overdraf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orderly financial management,arouses deep reflections both in the judicial circle and the theoretical circle.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accurate conviction of such fraud offenders regarding the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the card holders,the accurate assumption of the illegal possession,the proper regulating methods of cards,and the carelessness of the cards holders,etc.

Malicious overdraft;Cardholders;Purpose of illegal possession;Collection;Victim’s fault

D924.13

A

1008-2433(2012)01-0062-05

2011-11-15

國家檢察官學院2011年度科研基金資助項目。

肖中華(1970—),男,江西豐城人,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利國(1980—),男,安徽樅陽人,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助理檢察員,法學碩士;徐華玲(1982— ),女,江西南昌人,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助理檢察員,法學碩士。

猜你喜歡
惡意透支持卡人信用卡
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罪持卡人界定的辨析
論銀行信用卡持卡人的犯罪問題及對策
信用卡資深用戶
論信用卡詐騙案件催收效力問題的認定
——以惡意透支信用卡詐騙為例
信用卡詐騙
辦信用卡透支還債夫妻均獲刑10年
惡意透支后還了錢“信用卡詐騙罪”仍會找上門
信用卡詐騙罪中的惡意透支行為分析與重構
“人卡分離”時信用卡惡意透支的刑事責任及思考
將信用卡借與他人使用致惡意透支的行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