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一枚奧運會金牌或獎牌的成本到底有多少?奧運會剛剛結束,各國就開始算計起獎牌的價值來。在被認為是今年奧運會最大贏家的英國,盡管對每枚獎牌的投入從悉尼奧運會時的210萬英鎊漲到今年的460萬英鎊,英國政府仍然決定對奧運會項目大筆投入延長至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像英國這樣嘗到“國家投入”甜頭的不止英國。盡管巴西政府平均為每枚獎牌付出了1.1億雷亞爾(1美元約合2雷亞爾),但巴西仍然決定加大力度。亞洲的韓國則采取了“政府與大企業(yè)包干”的韓式“舉國體制”。而在本屆奧運會失意的德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社會各界紛紛要求政府加大支持,因為“錢正是導致金牌變成銀牌的原因”。日本學者仲村澄世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現(xiàn)代體育越來越成為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yè),奧運會則是各國比拼綜合實力的最大平臺。因此,對各國來說,要想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壯大國內的體育產業(yè),離不開國家投入。盡管國家投入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國家投入是萬萬不能的。
奧運獎牌“成本”各國差異大
奧運會已經結束,東道主英國仍沉浸在歡樂中,而如何確保在下次奧運會仍然能夠取得同樣的成功成為英國議論的焦點話題。英國廣播公司(BBC)13日稱,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政府對奧運會項目的資金投入將持續(xù)到2016年奧運會。專門負責奧運會項目的英國體育局,每年將收到約1.25億英鎊的資金。此前英國政府曾表示,政府撥款只會維持到2014年,但現(xiàn)在英國政府破例提前安排了直到下屆奧運會的預算??穫惙Q,體育精英們的成功和體育支持度有著直接聯(lián)系,倫敦奧運的重要遺產之一就是讓勝利能延續(xù)到2016年以及將來的每一屆奧運,而國家投入的保障則能確保將來的成功。
《每日電訊報》稱,在本屆奧運會上,英國選手獲得一塊獎牌的成本已達460萬英鎊,而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每塊獎牌成本是210萬英鎊。自從贏得奧運主辦權之后,英國體育局獲得的資金支持從2004年的7000萬英鎊增至北京奧運會前的2.35億,而今年則是2.64億。四次獲得奧運會帆船比賽冠軍的本·安斯利稱,他參加過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當時英國在獎牌榜排第36位,如今一躍成為第3名,這充分說明這一戰(zhàn)略投資的成功。
下屆奧運會主辦國巴西也準備了雄心勃勃的國家體育投入計劃。巴西這次獲得17枚獎牌。巴西媒體稱,從2008年到今年倫敦奧運會,巴西政府4年來在體育方面的預算資金為18.5億雷亞爾,平均約為每枚獎牌付出了1.1億雷亞爾。作為下屆奧運會的東道主,巴西奧委會已經制定獎牌排名進入前10名的目標。獎牌總數(shù)要比倫敦奧運會翻一番,達到35枚。如果按現(xiàn)在的獎牌與投資的比例計算,巴西政府未來4年的體育投資約為38億雷亞爾。盡管數(shù)額巨大,但不少巴西人認為值得。巴西柔道聯(lián)合會主席保羅·萬德萊伊認為,“獎牌與國家投入有直接關系。巴西是人口大國,如果我們的體育投入足夠多,我們也能像美國和中國一樣,取得更多的獎牌”。
政府投入“決定”奧運排名?
在奧運會后,不少國家經濟和政治學者對獎牌榜和GDP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二者竟然有很高的關聯(lián)度。在近兩屆奧運會上,獎牌榜排名前十的國家?guī)缀醵际乔耙荒晔澜玢y行公布的GDP排名世界前15名的國家。而登上獎牌榜的國家和地區(qū)中,絕大多數(shù)位列GDP排名前100位。確實,一個國家的體育活力和它的經濟之間有著很大“關聯(lián)度”,特別與國家是否對體育大量投入有密切關系。
英國《貝爾法斯特電訊報》稱,奧運會的絕大多數(shù)項目實際上都是精英體育范疇。英國近幾屆奧運成績大幅提升得益于精英體育資助方式的重大轉型。1997年,英國成立了提升這類精英體育的促進機構英國體育局,其資金來源包括財政撥款和國家彩票以及部分私人部門贊助。《每日電訊報》稱,英國這次獲得的獎牌和獲得政府資金支持有直接關系。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英國獲得的47枚獎牌中有36枚是依靠政府贊助的項目,這一模式在倫敦奧運會上又得以重演。
韓國無疑也是倫敦奧運會的贏家之一。韓國《中央日報》14日刊出一張變形的世界地圖,該報稱,韓國的國土面積排在世界第109位,僅相當于中國的1%,日本的26%。但如果根據(jù)奧運會獎牌數(shù)為標準繪制世界地圖上,韓國不再是遠東的小國,而是一個接近中國面積1/3的國家。如果加上獲得4金2銅的朝鮮,朝鮮半島成為一個“東北亞大國”,“光芒四射”。而同時,疆土遼闊的俄羅斯則萎縮了許多;沒有金牌的印度也變成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國;非洲大陸更是接近消失。
支撐韓國奧運“光芒四射”的無疑是韓國特色的“舉國體制”。在韓國,除了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支持外,韓國采取了讓大企業(yè)紛紛對體育項目進行“包干”和“對口支援”的政策,比如韓華集團負責支持射擊隊,除了大筆投入外,2008年還創(chuàng)辦了韓華總裁杯全國射擊大賽,此次奧運會上韓國射擊隊獲得3枚金牌;SK集團每年資助10億韓元以上的擊劍隊也獲得兩金;現(xiàn)代集團主要贊助射箭項目;三星集團資助田徑、跆拳道等。韓國《東亞日報》14日的報道,在韓國摘得的13枚金牌中,有10枚來自十大集團贊助的選手,這一比例在韓國整體28枚獎牌中占70%。
在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中,西班牙和希臘都曾經在家門口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成績,但在倫敦奧運會上的命運卻不相同。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西班牙排名第六,今年排名第21位。當?shù)孛襟w稱,盡管排名下滑,但西班牙隊仍然保持了一定水準,其中政府的奧運體育計劃(ADO)機制功不可沒。ADO計劃實施于巴塞羅那奧運會之前。在實施該計劃前,西班牙在參加的28次夏冬奧運會上總共只拿過27枚獎牌;ADO實施后,西班牙在11次夏冬奧運會上共拿了105枚獎牌,其中有32枚金牌。西班牙奧委會主席布蘭科日前呼吁,雖然經濟狀況不好,但ADO至少應該持續(xù)到里約奧運會。不過,西班牙“LNE”新聞網站稱,隨著債務危機的加深,西班牙各級政府對體育的投入必然下降,因此不要對下屆奧運會太樂觀。在希臘,奧委會曾向政府申請倫敦奧運備戰(zhàn)預算4000萬美元,但由于債務危機,希臘政府2009年拿出1000萬美元啟動費用后,再也沒有任何投入。希臘的奧運成績也從2004年第15位直落到今年的第75位。
“舉國體育模式”并未過時
與英國、韓國不同,在這次奧運會中失意的俄羅斯、德國、澳大利亞等傳統(tǒng)強國開始反思起自己的體育機制來?!抖砹_斯報》13日報道,盡管俄羅斯隊在倫敦奧運會上金牌數(shù)占據(jù)第四名,但對于一個曾贏得七屆奧運會金牌第一,兩次第二的國家來說,第四名就是不成功。必須對此進行“認真總結”。報道稱,中國運動員以前“從未排在第一”,但在北京和倫敦奧運會上都與美國角逐第一名,他們成功的前提是“他們完全照搬了蘇聯(lián)培訓運動員的模式”。
美國ESPN電視臺也稱,蘇聯(lián)的舉國體育模式不會絕跡,因為不僅中國的奧運成就拜這種模式所賜,這種“集中全國力量抓重點”的理念也正被許多國家采用,不僅包括肯尼亞、牙買加等小國,事實上也包括不少大眾體育普及度很高的西方發(fā)達國家。
盡管德國《世界報》日前仍稱,不用奢望德國會套用中國體育模式來培養(yǎng)運動員,“我們在東德時期已用過這種模式了,不需要再來一次”,但“失敗”成了德國媒體評價德國本屆奧運代表團最多的詞語。很多媒體指出,“錢”是德國失利的主要原因。“德國之聲”以“德國體育體制受批評”為題稱,很多德國運動員批評德國體育制度。鐵餅冠軍哈廷說,在鐵餅項目上,要做職業(yè)運動員不太可能,他的生活非常窘困。他抱怨說:“在扶持體育這一方面,德國政府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自行車選手列維也稱,德國現(xiàn)有的制度遠遠落后于國際,希望能夠得到徹底改革。
在倫敦奧運會上,澳大利亞在金牌榜上僅名列第十,《悉尼先驅晨報》稱,澳大利亞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是近20年來最差的。在澳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游泳方面,澳僅獲1枚金牌,而在北京和雅典奧運會上澳游泳金牌數(shù)分別為6枚和7枚。這是自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以來,澳大利亞在游泳項目上收獲最少的一次。面對不盡如人意的戰(zhàn)績,澳政府及體育界都開始尋求對策。澳大利亞籍的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主席高斯帕稱,澳運動員表現(xiàn)很好,但并未獲得足夠的政府資金支持,而“錢正是導致金牌變成銀牌的原因”。
日本自由學者仲村澄世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世界很多國家在奧運賽事上都很重視國家投入,舉國之力發(fā)展體育可以說是快速發(fā)展競技體育的一種有效手段,可以提高國家的國際威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刺激人們參與體育的熱情。他認為,隨著社會轉型、經濟實力的提高,競技體育的發(fā)展不能全部依賴國家體育部門的,不能忽視競技體育的社會化,應當將體育事業(yè)向民間開放。但一個國家全民體育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國家投入。因此,全民體育和國家投入的“舉國制度”并不矛盾,舉國體制是時代的產物,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舉國體制也必定會更加的透明化、人性化,全民體育正是舉國體制今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倫敦奧運會的主題是“激勵下一代”,但這屆奧運會到底會給下一代留下什么樣的遺產呢?《衛(wèi)報》13日援引倫敦奧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的話稱,國家投資精英體育就是給英國留下更好的遺產。報道稱,自從倫敦申辦奧運會成功后,英國對于奧運會到底會給英國留下什么遺產爭論不休,許多人質疑在奧運場上獲獎能否激勵普通人的體育熱情。塞巴斯蒂安·科稱,在精英體育的投入定會物有所值。那些競技場館的“英國時刻”毫無疑問地將激勵人們參與進來。▲
【環(huán)球時報駐外記者 孫微 吳志華 梁曼瑜 丁大偉 青木 李珍 王剛 王佳可 韓超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