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平
教育工作者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少犯錯誤或者是不犯錯誤。課堂上盡量減少“意外”的發(fā)生。然而,耳聞目睹這樣一個教例,讓我堅信多年的這個觀點發(fā)生了改變,引起了我的思考。
某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組織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烏鴉為什么喝不著瓶子里的水?”經(jīng)過討論,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瓶子的口太小,烏鴉的嘴伸不進去;二是瓶子里的水太少,烏鴉的嘴夠不著。但有一位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是因為烏鴉的嘴太大了,伸不進瓶子?!苯處熞汇叮S之付之一笑:“坐下,再仔細讀讀課文?!睂W生滿臉不解地坐下,可是不到兩分鐘,學生又舉手了:“老師,我說的書上沒寫?!北淮驍嘟虒W的教師顯然有些始料未及,便不耐煩地說:“既然書上沒寫,就不能亂說,必須想清楚再舉手,坐下吧!”學生欲辯又止,卻也不肯坐下,教師上前,將學生按在座位上……
思考之一:正視課堂“意外”,它是一種“美麗”
教師在按照自己預先設計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時,突然“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打斷了他正常的教學思路。因害怕學生會再說出些什么“稀奇古怪”的觀點,教者便阻撓、制止學生,并且不假思索地將學生本來正確的觀點定性為“亂說”,最后,甚至強制性地、粗暴地將學生按在了座位上。學生是帶著無數(shù)的疑問走進課堂的,他們每一次的學習實踐過程,都是“摸著石頭前進”的過程,都想證實某種想法或做法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即使是結果“錯誤”的實踐也同樣重要,學生犯錯的過程是一種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電燈的發(fā)明不就是建立在愛迪生成百上千次錯誤嘗試的基礎上的嗎?從這個意義上說,“錯誤”也是一種“美麗”,“錯誤”也是一種“成功”?!靶●R能否過河”,試過自知分曉,為什么不能讓學生也有嘗試的機會呢?也許,即使學生會用一些荒謬的嘗試來證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那也是很很正常的。正是像這樣無數(shù)個荒謬的想法才“鑄就”了偉大的愛迪生。因此,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做法,無論是否犯錯,都要切勿對學生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學生犯錯,而不給學生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思考之二:珍惜課堂“意外”,它是一種創(chuàng)新
教師對問題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往往與學生不盡一致。這是因為,教師是成年人,經(jīng)驗豐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學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維更具情感性、發(fā)散性和靈活性。教師在原來的思維程序中早已經(jīng)準備好一份標準答案,但卻被學生多維立體的發(fā)散思維打破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插曲令教師有些措手不及。其實學生的答案、教師的答案是一致的:教師以烏鴉作為參照物,確定瓶口太小,瓶內(nèi)的水太淺了;而學生以瓶子作為參照物,認為是烏鴉的嘴太大了。這二者之間沒有質的區(qū)別,就像“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兩句話一樣,是同一答案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只不過兩種表達方式中一種是常用的,早已習以為常,另一種很少用到,以致少見多怪。而這位學生恰恰選擇了后者,哪怕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教師的否定,仍然敢于沖破教師設置的思維圍墻,充滿自信地“固執(zhí)己見”,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教師怎能不為孩子的勇氣喝彩?怎能不為其中閃現(xiàn)出來的亮麗的思維創(chuàng)新的火花喝彩?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尤其要通過激勵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tài),建立對自己潛能開發(fā)的自信心,這樣外力就會變?yōu)閮?nèi)力,學生就能前進,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績。教師必須用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既要看到今天學生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更要看到明天他們不可限量的前程,切不可求全責備。重要的是如何促成學生的進步與不斷完善,幫助他們建立自信與自尊。“萬紫千紅,百花齊放。”教育永遠不會說“放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教師就是品讀這些書的人。讀書不難,然而讀懂這些書卻要教師花心思進行長久的研究和探討。課堂“意外”,也是一種美麗,它蘊含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教師在學生的“意外”中捕捉、挖掘、積累和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