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小玉
[摘 要] 本文介紹采用6個語文課堂教學策略,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 語文教學學習興趣預習習慣學習快樂理解課文
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讓語文教學更精彩?!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此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高課堂的實效,就是在課堂40分鐘獲得最大的效益,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要我們用熱情去激發(fā),課堂上的孩子們總是活力四射的。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他們的好奇心大,求知欲強,但由于他們年齡小不穩(wěn)定,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性差,在學習上通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如何在語文教學上幫助學生突破困難,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我根據任教低年級語文的教學實踐,淺談自己教學上的幾點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養(yǎng)成預習習慣
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實際、科學。一堂語文課,要向學生傳授幾個知識點,培養(yǎng)哪種能力,使他們受到什么教育,教師精心設計好教案。同時,讓學生課前自主閱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識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讀通句子。了解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資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jié)省時間,教師點撥課文中的難點,設計精簡習題檢測,這樣,學生輕松,課堂效果良好。
二、設計精彩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精彩的導語能扣動學生心弦、激發(fā)學生思維浪花。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蔽覀円槍虒W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導入的類型多樣,有聽曲,猜謎語,講故事,設懸念,溫故知新等,面對不同的課文采取不同的導入方式,使課文的導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如我在導入《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又熟悉的歌曲《小燕子》(播放歌曲《小燕子》),你們可以邊聽邊唱,還可以在座位做做動作,盡情地表演表演。同學們立刻熱情高漲、踴躍參與,邊唱邊自由跳著、舞著,陶醉在優(yōu)美的歌聲中,我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人物小燕子。接著以猜謎語引出冬瓜和茄子:綠枕頭,當中空;包棉絮,蓬蓬松。紫花結紫瓜,紫瓜包芝麻;看來像香蕉,生的不能吃。用這兩則謎語不僅揭示了冬瓜與茄子的特征,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急于想通過閱讀思考學習,尋求答案。
三、教學直觀演示,深入理解課文
小學生主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這一特點決定著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遠遠勝過用千言萬語去解釋它。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五種感覺器官中,視覺學習效率約占百分之八十,學生喜歡看色彩鮮艷的物體,觀察事物常從興趣出發(fā),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目的性不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考慮了這些因素,充分利用了直觀的教學手段,如:在《烏鴉喝水》這一教學活動中,首先,準備好一瓶紅水和許多小石子,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時,我請同學上講臺往瓶子里放石子,讓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水位慢慢升高,這樣在快樂中學生事半功倍地理解課文內容。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整節(jié)課教學生字,往往是老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指導學生看圖畫、實物等,在教蔬菜的名字時,我都準備好了這些蔬菜,上課時,每教一種蔬菜,我都出示實物讓學生看,學生熟悉的,就先讓他們說出名稱,再出示生字;學生不熟悉的,可先出示生字,再出示實物,這樣學生興趣大增,直觀演示法識字,學生的印象特別深,掌握的生字比較牢固。
四、營造學習氛圍,體驗學習快樂
如果適當組織一些小競賽活動,不但能活躍氣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勇于開拓的優(yōu)秀品格。因此,我把課堂教學游戲化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全過程,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游戲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傳口令”、“找朋友”、“郵遞員送信”、“摘蘋果”、“拍手對口令”、“小動物找家”、“小鳥回家”等形式的游戲,并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開展“看誰答得又對又快”、“奪紅旗比賽”、“男女對抗賽”、“小組對抗賽”等競賽活動。這樣的活動,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競爭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把游戲結合到課堂之中,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更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腦筋想、動耳聽和動口講的訓練,學生的表達和表演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提高,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享受了學習的快樂。
五、精心設計提問,發(fā)揮想象空間
課堂提問設計是一門藝術,那些雜亂無章、沒有主次、缺乏啟發(fā)性的提問只會讓學生疲于應付,毫無效果可言。只有精心設計,提高問的質量,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我在教《司馬光》時,要求學生說出小孩落進水缸后,其他人表現怎樣?結果學生只是照著課本回答。于是我讓他們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就落在缸里,你會想什么辦法救他?結果,很多學生都積極動腦想,并能生動地把他們的心情和辦法說出來。兩種不同的提問讓我深深認識到巧妙設計提問的重要性。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像《自己去吧》,《樹葉》等課文學完后,我要求學生仿寫課文,作業(yè)反饋中,展現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
六、關注學生言行,提高學習效果
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特別是低段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特別低,需要教師時刻地提醒。當學生的思維游離課堂學習之外時,教師就應給予適當的提醒。一開始,教師可以用目光告訴他上課要專心了。有的學生較能察言觀色,他能讀懂教師目光中的含義,如果學生沒有接觸到你的目光。你就需要用肢體語言,敲敲他的桌子或者摸摸他的頭,碰碰他的肩膀。我采取的方法是:樹立榜樣作用,獎勵和批評相結合。如果有個別孩子不認真,我說“你們看某某同學坐的多好,聽的多認真。”這樣孩子一聽就心領神會,馬上就坐好了。正在認真聽講的學生也需要教師的贊賞和肯定。比如做一個贊許的動作,說一句表揚的話,露出一個淡淡的微笑,給于一個肯定的眼神,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都是在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
總之,我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在教學時,我們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閱讀指導,課堂討論,課堂表演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樂于表達,掌握知識,享受快樂,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