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都時
摘要:本文以“哼鳴”的練習方法入手,從“哼鳴”的重要性及應用等方面論述了“哼鳴”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重點是“哼鳴”練習能獲得聲音的高位置,使聲音得到更好地集中,得到良好的共鳴。聲音的高位置是整體共鳴的最佳選擇,有了聲音的高位置的安放,才能獲得非常豐富的頭腔共鳴和上下貫通的整體,這里的聲音的高位置也就是共鳴。當我們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讓聲音通過腔體振動共鳴而發(fā)出來的聲音,就會使原本非常單薄的聲音獲得共鳴,從而達到聲音的美化,從而獲得歌唱的高位置,形成優(yōu)美動聽的音色,具有穿透力的聲音。本文還論述了哼鳴練習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及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發(fā)聲腔體;哼鳴;頭腔共鳴;
[中圖分類號]:J61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3-0096-02
一、前言
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哼鳴練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訓練方法?!昂啉Q”也被稱之為“哼唱”,是用鼻腔發(fā)出“M”音來練習發(fā)音的方法。“哼鳴”主要是鼻腔共鳴器官的應用,以鼻腔為主要發(fā)聲口,引導聲音從聲帶發(fā)出后進入鼻腔部的通道里,讓聲音獲得充分的泛音,從而顯得明亮輝煌。哼鳴是開發(fā)鼻腔共鳴的有效方法,而良好的鼻腔共鳴能力能直接保證聲音獲得高位置的共鳴。通過哼鳴練習,可以很快地建立演唱者的內在協調能力,使鼻腔和其他發(fā)聲腔體有效地配合,使聲音得到更好的共鳴。
經過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哼鳴訓練學習,可以使聲樂學習在多方面得到提高,同時解決本身存在的毛病與一些不好的歌唱習慣。通過學習,不僅可以容易地感覺到聲音高位置的存在,而且還可以漸漸改善歌唱的共鳴、擴展音域、提高歌唱的能力,以及對喉頭、氣息的穩(wěn)定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哼鳴”的練習方法
想要哼鳴得到很好的練習,就必須嚴格遵循聲樂發(fā)聲基本原則。首先,應該要有穩(wěn)定的呼吸。沒有良好的氣息支持,哼鳴練習時會導致氣息上提、喉頭緊縮、聲帶快速疲勞、聲音色彩單薄。哼鳴過程中要將軟腭提起,喉頭放下來,并將頜關節(jié)張開,上下頜之間保持半寸的距離且位置平行,上唇應當和牙齒分開,讓空氣充滿唇齒間。哼唱應從高位置開始,打通鼻道和鼻咽腔,讓發(fā)聲共鳴通道與鼻腔連接起來。讓發(fā)聲器官和共鳴腔體協調配合。所以,王秉銳教授說:“練習哼鳴就是練習氣、聲的結合,就是練習歌唱的整體配合?!?/p>
三、“哼鳴”的重要性
1、“哼鳴”練習能獲得聲音的高位置,使聲音更集中,得到良好的共鳴
許多國內外著名的歌唱家,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強調聲音不要跨,要高位置,貼著眉心唱。整體共鳴必須建立在聲音的高位置上,有了聲音高位置的安放,才能獲得豐富的頭腔共鳴和上下貫通的整體。這里所說的聲音的高位置也就是共鳴,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頭聲”。 當我們運用好歌唱的共鳴,通過腔體振動共鳴而發(fā)出來的聲音,就會使原本單薄的聲音獲得很好的共鳴,從而美化我們的聲音,從而獲得歌唱的高位置,形成音色優(yōu)美動聽,具有穿透力的聲音。而哼鳴正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用來調節(jié)聲音高位置和發(fā)展共鳴。學生練習哼鳴為的是得到頭鼻腔共鳴。我們可以想象鼻涕來的感覺來得到鼻腔,鼻咽腔,和頭腔共鳴。
這里引出一個新的名詞:“面罩”(mask),指鼻子和眼睛周圍的部位。共鳴在理論上講,就是鼻孔張開,打開鼻咽腔。當歌唱者的聲音獲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鳴時,他們的鼻咽腔是完全打開的,這樣喉咽腔,口咽腔就能形成一個盡可能長的共鳴腔體,從而獲得美好的聲音。如果唱歌時能使面罩得到充分共鳴,不管你唱什么音,無論音高,音低,音響,音輕都能演唱得輕松自如。另外,運用面罩共鳴歌唱,還可以延長演唱者的演唱生涯,這也是許多著名歌唱家到晚年還能保持聲音很年輕的原因。用哼唱的感覺找面罩共鳴。面罩共鳴是鼻腔共鳴的發(fā)展和延伸,面罩共鳴比鼻腔共鳴的聲音更集中,更明亮。我們在練習時應特別注意,面罩共鳴的感覺是兩眉之間和冠骨周圍有振動感。還有就是,要把帶有鼻音的聲音和面罩共鳴區(qū)別開來。當然,面罩共鳴必須要有完全打開的喉嚨和良好的呼吸支持,否則是哼不到面罩里去的。歌唱者開始練聲時,完全像快睡著了的人或者是病人那樣閉著嘴哼叫。用這種方法把聲音引到面罩內和鼻腔里去,然后張開嘴,像先前那樣哼唱,讓聲音進入頭腔然后再自由地發(fā)出來,這里就會感覺到聲音是在鼻腔,頭腔和面罩及其他部位的共鳴體上產生共鳴。發(fā)閉口音時,聲音提得越高,聲音的共鳴就越是移到面罩前部。在轉開口音時,聲音在硬腭上面得到支持,并在硬腭上產生共鳴。
2、“哼鳴”可以很好地保持與控制氣息
任何聲樂訓練或是歌唱都是以正確的氣息為基礎,離開氣息就不能談任何東西,哼唱也是。有氣息保持的“哼唱”練習對于歌唱的呼吸訓練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它不需要很高的音量,不傷害聲帶,但是需要很好的氣息保持力,因為“哼唱”是需要音高的,它的聲音產生在鼻腔,沒有足夠的氣息流動和保持,就無法達到想要的音高。要領:利用橫膈膜、腰肌的擴張、腹肌收縮運動以達到保持氣息與控制音準的目的。也就是說好的氣息支持對哼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反過來唱好哼鳴練習也會使氣息控制得更好,二者是互補的關系。在練習哼鳴時應先練斷音(跳音),再練長音,要求聲音要有彈性,聲音斷,但是氣息不能斷。
3、 “哼鳴”能放松喉嚨,克服喉音,保護嗓子
有不少歌唱者在歌唱時很注重喉音的應用,有的少用喉音又顯得聲音虛弱無力,其原因是沒有達到各個腔體的共鳴,沒有很好的配合。練習哼鳴時,我認為應該用小聲來唱,完全用氣息支撐,喉嚨、舌頭根部、下巴、嗓子都不能用力,特別是喉嚨。將氣往頭頂和耳朵上送,一直保持哼唱把氣送完,立刻放松到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循環(huán)練習。因為這樣的哼唱注重氣息,所以有助于喉嚨的放松。歌唱基本功訓練的前提是“打開喉嚨,穩(wěn)定喉頭”,這也是歌唱者聲樂技巧能否順利發(fā)展的關鍵。同時,它也夠直接影響到聲音質量的好壞。“打開喉嚨”是將喉頭放在正確的位置。在歌唱練習時,很多人往往只注重聲音的音量,而忽視口腔內的建立,因而出現很多問題,如:捏喉、擠壓等。這種不科學的練聲歌唱狀態(tài),只會使聲音憋在喉嚨里,聽起來聲音像出不來。國內外許多著名歌唱家多次共識:“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要做到克服喉音,鍛煉呼吸就必須要小聲唱哼鳴,用氣有節(jié)制,唱的柔和好聽,聲音位置統(tǒng)一。并且,哼唱時,能很好地體會到胸腔和頭腔共鳴聯系起來的感覺。再用閉口哼唱的感覺來練習開口唱,這樣就能收到很大的效果。
演出之前需要開嗓,為了保護嗓子,不能用激烈的高音歌唱,先唱柔和的哼鳴(閉口哼鳴)。偉大的歌唱家卡魯索說過:“許多歌唱家每天都練習哼鳴,我的親身經驗可以證明這種練習的好處,哼鳴使嗓音增加靈活性,而又使聲帶得到休息。”聲樂學習者在歌唱過程中如果方法不對,如喉嚨過度用力,力量太重等等,這些都會對聲帶造成一定的破壞,這種情況可用哼鳴練習來調整,修復。
4、“哼鳴”使聲音統(tǒng)一,上下貫通,擴展音域
只要有好聽的音色,無論是唱低音還是唱高音,聲音的位置都是不會變的。不能在唱低音時就使用胸腔共鳴,在唱高音時就使用頭腔共鳴,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唱出的聲音效果肯定不會統(tǒng)一。“哼鼻音”(哼鳴)對練聲來說是非常好的方法。希格利雷特伯格同樣聲稱:“完美的音階比一百個歌劇角色更重要!”快速的哼唱音階,有助于“換聲區(qū)”的解決,練習音階哼鳴,使高、低音區(qū)的聲音得到上下貫通,進而達到擴展音域的目的。我們所指“換聲區(qū)”就是指從低音往上唱時,唱到一定音高的地方便會感到困難,容易卡殼,甚至有出現破音的可能,就會感覺聲音不統(tǒng)一,這就是到了換聲區(qū)了。這時,我們必須將兩個聲區(qū)的聲音融會貫通。其實說到換聲點,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也就是真假聲銜接的問題,真假聲混合在一起,使用假聲掩蓋一些真聲,但又不能全假,必須真假聲混合在一起,這樣聲音才能自如的銜接在一起,也就達到了混聲的效果。
四、哼鳴訓練中常遇的問題及解決
在平時的哼鳴練習中,我們得到的成效有時可能不是很理想。我們在練習哼鳴技術技巧中,常會遇到一些情況,如:捏擠、找不到位置、壓迫喉嚨、歌唱時推擠呼吸、不唱時使勁用嘴吸氣或以肚子為支點的現象等。很多學生認為唱哼鳴就要用嗓子就要有呼吸。但對如何歌唱、如何使用嗓子和呼吸、共鳴是如何產生的、歌唱的支點在哪里等等問題沒有細致的研究,才出現以上的現象。這都需要我們多思考的問題,如何掌握正確的哼鳴方法,正確分辨聲音質量的好壞。
“哼鼻音”(哼鳴)雖然是聲樂學習中很好的練聲方法,但我們必須把它與“鼻音”區(qū)分開來。那我們該怎樣正確的區(qū)分哼鼻音與鼻音呢?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哼鳴”做的是否正確,就是我們在做哼鳴的過程中,看自己的嘴巴在做自由開合動作后聲音是否發(fā)聲變化。如果無論是張嘴唱還是閉嘴唱發(fā)出的聲音都是一樣的,音色也沒有改變,那就說明我們哼唱的方法是對的,相反,閉上嘴能哼出聲音,張開嘴就哼不出聲音,那么這樣哼唱的方法也明顯是錯的。還是一個方法就是唱一個持續(xù)的長音,同時用手指捏住和放開鼻孔多次,音質沒有發(fā)生變化,那么這樣的哼唱方法也是正確的。
總之,“哼鳴”在聲樂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們能夠正確的運用好“哼鳴”,將會獲得很好的聲音,聲樂水平也會得到很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