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 維 攝影/張 躍
王鵬:人鏡合一
文/傅 維 攝影/張 躍
在王鵬眼里,沒有比眼鏡更好的行業(yè)了。形成這樣的見解,也是付出了代價的,他也曾經(jīng)湊熱鬧,搞過幾天房地產(chǎn)。當記者笑嘻嘻地問他:“掙著錢了嗎?”他帶著幾分自嘲的口吻說,都差點搞破產(chǎn)了。現(xiàn)在他是看得很清楚了,眼鏡行業(yè)的員工收入,從穩(wěn)定性看,遠遠超過房地產(chǎn)行業(yè)。為什么他現(xiàn)在認為沒有比眼鏡更好的行業(yè)了,對此,他認真總結了6點:1.講感情,在眼鏡行業(yè)就算再突出的矛盾,再難解決的問題,也沒有不可以坐下來協(xié)商解決的,而且解決了以后,往往都能變成好朋友;2.穩(wěn)定性好,主要體現(xiàn)為不會出現(xiàn)大起大落,眼鏡行業(yè)一夜暴富或一落千丈的情況很少見;3.持續(xù)發(fā)展的態(tài)勢很清晰,相較其他行業(yè),眼鏡行業(yè)比較好制定戰(zhàn)略規(guī)劃,并且可以逐步推進,整個行業(yè)的增長態(tài)勢和發(fā)展軌跡也是相對清晰的;4.有利于建人脈,這點王鵬體會尤其真切,他說,在眼鏡行業(yè)“行走”,真有如沐春風的感覺,哪里都有心心相印的朋友,想起來都溫暖得很;5.鏡界沒邊際,他認為眼鏡行業(yè)具備一切夢想元素:技術、品牌、時尚、美學、管理、營銷、團隊、市場、消費者……你能想到的元素,眼鏡行業(yè)都具備,眼鏡是能做出文化感覺的行業(yè),有無限的提升空間,完全沒有邊際設限;6.眼鏡是世代可以傳承下去的事業(yè),王鵬說,眼鏡既可以造福社會,又可以惠及后人,怎么看眼鏡行業(yè)都是一個再好不過的行業(yè)——這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行業(yè)。他認為,從事眼鏡行業(yè)的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真懂眼鏡的人;二是對眼鏡有真愛的人。
王鵬如今一年中大約有一半時間旅居加拿大溫哥華。他在那邊的生活狀況如何?國內傳聞說他整天過著狩獵、釣魚的寓公生活。王鵬說:“這只是傳聞啦,狩獵釣魚肯定是有,但一年也就兩三次而已?!逼鋵嵧貔i現(xiàn)在對眼鏡行業(yè)有更清楚的“觀照”——他既是參與者,又是觀察者。事緩則圓,目前王鵬眼鏡的發(fā)展節(jié)奏與國內一些高歌猛進的零售連鎖企業(yè)相比,節(jié)奏有所放緩。在做大與做強之間,王鵬選擇了做強。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多大才算大?什么是強?多強才算強?在一個發(fā)展思路清晰的企業(yè)里,決策人首先必須是思路清晰的人。自王鵬從父親手里全盤接下公司的經(jīng)營,王鵬眼鏡到今天,已有20年的發(fā)展歷程了。在2000年以前,王鵬一直以加強視光技術基礎為第一要務,在這一階段,他辦視光學校,儲存視光技術人員力量,添置精良的視光設備,在整個長春,乃至吉林省,首先打造王鵬眼鏡——技術口碑一流;從2000年到2007年,王鵬用了7年時間,建設公司運行模式,這個模式的評判標準第一是穩(wěn)定,第二是在穩(wěn)定中平穩(wěn)增長。隨后企業(yè)又進入企業(yè)文化建設和擴張階段。與擴張相比,王鵬考慮得更多的是建立企業(yè)文化,這是他在當下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使命,也是王鵬最喜歡、最渴望達成的目標。按王鵬的說法,做眼鏡最后就是做文化,但這跟蓋房子一樣,高屋建瓴,必須有堅實的根基,以前還沒到這個階段時,他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現(xiàn)在真做了,在加拿大安靜的環(huán)境里,他成天想的就是這個。
眼鏡人王鵬現(xiàn)在正處在人生的黃金階段,財富、閱歷、見解都到達最佳狀態(tài),他的觀點見解極具穿透力,對眼鏡行業(yè)知微見著,對自己未來要走的路,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清晰過。但是展望未來,也要追問過去——王鵬是怎樣修煉到今天這個境界的?他在眼鏡行業(yè)是如何“行走”到今天的?
說到王鵬的領路人,只有一位,就是他的父親王瑞政老先生。王瑞政老先生是中國眼鏡行業(yè)教父級的人物,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眼鏡生涯,他的家鄉(xiāng)溫州瑞安馬嶼這個地方,地少山多,人們無法依賴土地生活,馬嶼這個地方很多人流徙輾轉全國各地,都是做眼鏡生意——那時的眼鏡生意,說是生意,其實連養(yǎng)活家人都得付出比常人數(shù)倍的辛勞。王瑞政老先生說:“那時的艱苦,現(xiàn)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當年我只有五分錢就去走江湖,當渡過馬嶼飛云江時,已身無分文,直到下午做成一筆生意后,賺得一兩塊錢才得以溫飽。到文革時期,曾幾次被紅衛(wèi)兵和造反派抓起來,勒令回家‘抓革命,促生產(chǎn)’”。
“文革”結束后,王瑞政老先生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從那時他開始了一個溫州人闖關東的生涯。去東北的原因是考慮到東北這個地方冷,去的人一定少,所以機會多一些。一開始王瑞政老先生帶了幾個徒弟出發(fā),在大連下船,來到蓋縣,眼鏡攤子一擺,生意果然不錯,修配眼鏡的人排成隊,有時忙得飯都顧不上吃。兩個月后,他返回家鄉(xiāng),但從此他決定在東北扎根,因為東北是個好地方,人憨厚樸實,和東北人做生意也爽快。隨后,他又帶領幾個徒弟和大兒子王鵬第二次來到東北,還是在大連下船,一路擺攤北進,徒弟們邊走邊學技藝,以后又相繼離去。只剩下他們父子倆來到長春,客居西四馬路紅光旅行社,在胡同口擺攤。第二年,二兒子王凱也來到長春,父子三人開始了在長春謀生的歷史。剛開始,父子三人在西四馬路擺攤,修眼鏡、配眼鏡、賣眼鏡。當時條件艱苦,陰天下雨也得在外面干。因為是手工磨片,手要不停地浸在水里,夏天還好,冬天真是徹骨地涼。其間風風雨雨,苦多于甜。而且,在上世紀80年代初,整個社會比較亂,治安也不好,外地來長春的人比較多,總有些小青年來搗亂偷眼鏡,為了應付場面,他們只好挺住,有些時候只能節(jié)衣縮食,減少開支。直到1983年,他們正式租到一個店面,真正開始了吉林王鵬眼鏡的發(fā)展歷程。
上世紀80年代初王鵬(左)和弟弟王凱(右)與父親王瑞政(中)合影
王鵬向本刊總編賀慶(右)、萬新光學集團副總經(jīng)理湯峰(中)介紹王鵬眼鏡加工中心的管理心得
比起王瑞政老先生,王鵬的眼鏡之路就要順暢很多。他第一次接觸眼鏡是在9歲,學校放暑假,他跟著父親去浙江麗水賣眼鏡。1976年,他初中畢業(yè),以為肯定考不上高中,就正式隨父親到武漢做生意。到了武漢后,卻傳來消息,他考上高中了,于是父親給了他50元錢,讓他回家念高中。那時的王鵬連普通話都還不會說,一人獨自乘車先到了長沙,當時已是下半夜,他念著毛澤東的《橘子洲頭》就跑到橘子洲,一人坐到天亮,那個時候,王鵬有“魚翔淺底”的清亮,也有“鷹擊長空”的豪情,又正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歲月,對未來滿懷著憧憬。隨后他轉車經(jīng)金華回到溫州,念了一年高中,學習成績不錯,還當了班長。但緊張又枯燥的課程還是讓他有些郁悶,更主要的是他時時想起父親在他鄉(xiāng)輾轉漂泊的身影,心里覺得很痛。他覺得更應該為家里承擔一份責任了。所以念完一年高中后,就堅定地跟隨父親開始了闖關東的生涯。
王鵬做眼鏡,很早就感受到眼鏡行業(yè)技術含量深厚,要做好一副眼鏡,其中奧妙無窮。他從事眼鏡行業(yè)一路走來,很少為價格、利潤、銷售額等賬面上賺多少錢的事情傷神。早期的王鵬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超級技術流派,對眼鏡技藝的提升極為陶醉,就算當初蹲在街邊給人修眼鏡,也是干得津津有味,他是稍顯木訥且不是很樂于表達的人,但心思機巧,極為聰敏,在鉆研技術方面樂此不疲。1986年,王鵬不惜重金到重慶眼鏡職業(yè)學校進修,成為該校第一屆學員,學習和掌握了許多現(xiàn)代化眼鏡制作的技術知識。目前,吉林省擁有視光學方面主任級教授4至5人,王鵬眼鏡公司就占了2人,擁有國家職業(yè)鑒定中心考核的高級技師3人,占全省驗光高級技師的60%,而且其所有連鎖店的驗光人員均獲得了中高級職業(yè)資格證書,做到了100%持證上崗,吉林省驗光和裝配的中高級人才70%集中在王鵬眼鏡公司。對于使用的驗光、磨片、配鏡設備,他更是不厭其精,如果你告訴他這是全球領先的頂級驗光或者加工設備,就一定能打動他的心,他一定會設法引進。他是驗光收費、加工收費的最積極的擁躉。他認為中國眼鏡行業(yè)在這個方面是本末倒置,把原本最有價值的部分當成了沒有價值的東西,如棄敝履。在今日的王鵬眼鏡,驗光收費、加工收費被嚴格分為數(shù)個等級,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既然要收費,就必須體現(xiàn)出技術價值,要讓消費者自覺自愿買單。從2009年開始,王鵬眼鏡的各連鎖店陸續(xù)實行視光師驗光收費和定配師加工收費項目。通過實行驗光收費四級制,既滿足了顧客的不同需求,也是對視光師的技術和服務的肯定。第一級是免費的視力檢查,主要針對那些本身沒有明確配鏡意愿,希望查查視力,看是否需要配鏡的顧客;第二、三級為標準驗光,由店內的一般視光師(多數(shù)為高級驗光員)進行,收費20~50元;第四級為特級驗光,由具備多年視光經(jīng)驗的技師級視光師負責,并采取限量預約制,收費100元,檢查的科目多于第一、二、三級。另外,配一副清晰舒適并能持久的眼鏡首先需要進行驗光檢查,之后還有一項應該同樣被大家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定配加工。所以,在2011年底,他繼續(xù)推出定配師加工收費項目,同樣根據(jù)專業(yè)等級資格證書、工作年限、筆試和實操考試等,將定配師分成四個等級,除了在各連鎖店內展示,以便顧客更有效、快捷地了解和選擇外,公司還打造了技術中心VIP專區(qū),顧客可以坐在沙發(fā)上,一邊喝茶,一邊觀看眼鏡制作的整個過程。在王鵬眼鏡,技術總監(jiān)幾乎是最受人尊敬的職位,也是年薪最高的職位。在王鵬眼鏡,凡是上萬元的高端眼鏡的銷售過程,都被切分為10個左右的步驟,加工過程全程透明,讓消費者全程參與,每個步驟都仔細地向消費者講解,讓消費者明白自己的錢是怎么花出去的,并且能夠與自己的朋友分享,從而獲得相應的滿足與榮耀。對消費者而言,看似枯燥的眼鏡加工過程,變成了生動有趣的奧妙解析,從中得到了體驗和快樂;對王鵬眼鏡而言,達成的口碑效應,不可估量——把驗光配鏡過程同樣變成美妙的美學體驗,王鵬眼鏡做得津津有味,獨步行業(yè)!
閑來垂釣
收獲不小
只要空閑下來王鵬就堅持鍛煉
比起做技術,王鵬眼鏡在體制建設方面就要生澀不少。王鵬從少年時代就開始做眼鏡,一路上沒有遇到過不去的坎兒,對于早年的那些辛苦,王鵬都沒有覺得很苦,他說早期的眼鏡人都是這么走過來的,而且自己一路上還得益于父親的指點、兄弟的幫助。后來王鵬眼鏡逐漸做大了,家族體制就成為前進路上最大的障礙,這次有點讓王鵬倒吸一口涼氣,想起改革,他脊背上都是涼颼颼的,因為改革的對象依次是父親、兄弟、妻子和自己。這次王鵬無法做到坦然無懼,無法大刀闊斧。這次他要治大國如烹小鮮。從2000年到2007年,這一段路,不是王鵬一生中走得最艱難的,卻是他一生最為小心謹慎的一段路。他先是安排父親回家翻修祖屋,這讓父親很開心。接下來,父親在家鄉(xiāng)瑞安當上了第一任眼鏡商會會長,徒弟滿瑞安的王瑞政老先生也做得很開心,同時又在鄉(xiāng)里建愛心亭、造長廊、修龜山公園,是當?shù)貥O其受人尊重的“鄉(xiāng)紳”。在王瑞政老先生擔任會長的10年間,瑞安眼鏡行業(yè)突飛猛進。到2007年時,僅馬嶼鎮(zhèn)就有眼鏡企業(yè)82家,年產(chǎn)值達5億元。這些都讓王鵬足以寬慰。對兄弟則更加耐心,他幫助兄弟摸索了好些發(fā)展空間和項目,直到兄弟找到自己喜愛的事業(yè)和發(fā)展道路,才放下心來。最后是對自己和妻子,這次他對自己下手卻比較狠——直接把自己全家都“流放”到加拿大去了。臨走之前,王鵬眼鏡的組織架構、部門設置、利益分配機制都已經(jīng)建成,完全能夠自由運轉,他是要故意流放自己,不要自己“越權”介入到公司事務中。在走之前企業(yè)架構已經(jīng)建成,在國外觀察與思考,得到啟發(fā)以后再回來修正。此時主要是局部調整,不再是大改革。王鵬認為,對自己而言,移民是有好處的,可以常年觀察外國公司的運行方式,借鑒吸收其精華,再結合自己公司的實際加以利用。他說是去移民,實際是上去學習的。具體說,就是在國內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在國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王鵬特別喜愛閱讀,談到書籍他有說不完的話題
眼鏡行業(yè)的企業(yè)文化該怎么做?這是在眼鏡行業(yè)被廣泛探討的問題——整個眼鏡行業(yè)開始探討眼鏡文化,這本身就是眼鏡行業(yè)已經(jīng)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有力佐證。在行業(yè)大部分公司都還處在眼鏡文化迷惘的時期,一批企業(yè)已經(jīng)脫穎而出,王鵬眼鏡就是其中代表之一。《王鵬眼鏡》已經(jīng)問世好幾年了,為了辦這樣一本精美的雜志,王鵬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到現(xiàn)在為止,有5個人在編輯這本雜志,人員構成也非常高端,從主編、編輯到美編都來自吉林省知名媒體。對于報道對象的選擇上,設置了高門檻,不是著名品牌,不能刊登相關信息及廣告。發(fā)行對象是贈送公司會員制顧客、高中端顧客、吉林省高端商業(yè)會所、高端酒店、賓館、茶樓、機場等免費讀物區(qū)——“這么精美的雜志都能編輯出版,沒有理由不在這里配眼鏡”——《王鵬眼鏡》贏得了消費者的普遍贊揚,這也是王鵬眼鏡預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王鵬眼鏡》成了王鵬本人對眼鏡文化理念實踐和檢驗的有效平臺。在王鵬看來,無論多么好的文化理念,其核心部分還是在于傳播,否則就是“錦衣夜行”。但是王鵬現(xiàn)在回到了一個更加基本的命題——眼鏡文化。他認為要靠有文化的人來賣眼鏡。“什么樣的人在銷售第一線才算是有文化的人”,王鵬看來,這是眼鏡行業(yè)的核心命題,也是必須要翻過的大山。王鵬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什么樣的人才能將上萬元的眼鏡賣給顧客。這首先要排除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情況。要讓消費上萬元的消費者有根有據(jù)、持續(xù)不斷地來找你配高端眼鏡,憑什么?王鵬說,對于品牌沒有切身的體驗,沒住過“香格里拉”檔次的酒店,沒有開闊的眼界,沒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賣上萬元眼鏡,是不可思議的事。所以,王鵬在眼鏡行業(yè)中,是最在乎提升員工收入的老板之一,看了加拿大、美國、歐洲以及香港、臺灣的眼鏡店以后,王鵬更加深信不疑,只有員工在文化層面和眼鏡文化合一之后,人鏡合一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有文化的人才能做出眼鏡文化。王鵬提出做眼鏡文化,至少包含以下內容:第一,眼鏡文化得有文化的人來做;第二,傳承就是指在時間中的積累;第三,文化作為精神層面的東西,需要氛圍;第四,做眼鏡文化的人要有開闊的視野,沒住過香格里拉,沒坐過公務艙,怎么服務高端客人呢。不過,王鵬同時也承認,做眼鏡文化是要以企業(yè)實力為基礎的,他舉例說香港某知名眼鏡零售企業(yè)店長年薪達到40萬港幣,這是絕大部分國內零售企業(yè)還無法達到的標準。目前,眼鏡零售企業(yè)的“瓶頸”是員工的生活水準。不解決這個問題,物質文明都解決不了,怎么解決精神文明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談提升,有點超前了。目前王鵬眼鏡正在醞釀和完善員工股份激勵機制,王鵬看得很犀利也很簡單,公司是品牌公司,員工也必須是品牌員工,才能做出真正的眼鏡文化,才能一步步向人鏡合一的境界邁進。
延伸閱讀:他們有話要說
王鵬眼鏡技術中心總監(jiān)呂彥武說——
轉眼到公司已經(jīng)17年,我從一個孩子變成孩子的父親,跟隨著公司一路走來,我越發(fā)喜歡這樣的企業(yè)。公司33年來一直堅持做眼鏡,堅信眼鏡行業(yè)是光明的,我也一直堅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堅信技術是企業(yè)發(fā)展的根本。從去年開始,我們成立了技術中心,打造了收費加工制作團隊,并打造了VIP專區(qū),做到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王鵬眼鏡人力行政經(jīng)理李慶源說——
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建設很吸引我,老板真正做到了“與員工共享財富”,無論是薪資,還是人員培訓方面,公司一直都在加大力度,特別是人員培訓,這兩年一直在抓,做到了因材施教。公司會根據(jù)個人期望的發(fā)展規(guī)劃,有目的和方向地培養(yǎng)他們的管理能力或專業(yè)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公司精心選撥培訓師,進行諸如幸福營銷、口才生產(chǎn)力、顧問式管理、服務禮儀等方面的培訓。此外,公司還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方針,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學習培訓和交流活動,每年都派管理人員到意大利、日本等國以及國內的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進行交流學習,既開闊了員工的視野,又促進了員工素質的提高。
王鵬眼鏡企業(yè)部經(jīng)理助理劉婷婷說——
王鵬眼鏡是我所知道的眼鏡行業(yè)內對VI和品牌形象更新最快的企業(yè)。33年來,更新VI體系4次,每次調整都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就拿這次我參與的OPO標識的更新來說,標識整體識別性強,具有國際視野和現(xiàn)代感。OPO標識中首字母“0"為0NE(一),與其上方的藍色橫線組合,象征高品質永遠是王鵬眼鏡的第一訴求;“P”為professional(專業(yè)),即產(chǎn)品和服務專業(yè)化;第二個“0”為0ptical,即光學。標識顏色采用光學藍和忠誠灰,藍色為行業(yè)色彩,預示著給消費者帶來美好、明亮、清澈的視界,灰色體現(xiàn)了王鵬品牌對于專業(yè)的操守和對顧客的忠誠。藍灰搭配具有高貴雅致的視覺感受。
王鵬眼鏡的顧客說——
我是王鵬眼鏡的老顧客,前段時間去店里選了一副新款DIOR,在配鏡顧問的介紹下,我知道了王鵬眼鏡的新服務——收費加工,我選擇了呂彥武技術總監(jiān)的加工收費項目,算是為自己的眼鏡買了份保險。從此,呂總監(jiān)便成為了我這副眼鏡的專屬裝配師,除了裝配眼鏡外,還負責跟蹤眼鏡佩戴情況及上門維修服務。還記得當時我得到邀請參觀我的眼鏡加工的整個過程,所以在鏡片到貨后,我被預約來到了王鵬眼鏡的VIP加工車間。呂總監(jiān)用他專業(yè)嫻熟的技術向我演示了整個加工過程,包括檢測鏡片、電腦磨片、拋光開槽……雖然很多專業(yè)的詞語我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他在用心為我服務,用愛在做眼鏡。事實上,制作一副眼鏡并沒有之前我想象的那么容易?,F(xiàn)在每天都戴著這副眼鏡,很舒服也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