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付
冠心病是多種危險因素作用于冠狀動脈管壁,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據(jù)統(tǒng)計,每100位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就有4~7人患有冠心病,因此該病的治療已引起臨床醫(yī)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視[1]。紅花黃色素的主要成分是從紅花中提煉出來的,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止痛的功效。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紅花黃色素還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恢復心肌微血管的再灌注及梗死血管再流等作用[2]。本研究中,作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紅花黃色素輔以治療,觀察其對血脂和C反應蛋白的變化。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齡40~73歲,平均(57.63±8.37)歲;疾病階段:穩(wěn)定型心絞痛27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34例,急性心肌梗死35例。將上述96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階段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給藥方法 對照組給予丹參注射液20 ml+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治療組給予紅花黃色素注射液250 ml(80 mg),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者均用藥2周,治療期間不應用硝酸甘油以外的任何治療冠心病的藥物。
1.3 觀察指標 血脂水平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同時記錄治療前后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的變化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3]顯效:臨床癥狀及心律失常消失,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恢復正常,出院2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有效:心絞痛癥狀減輕或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間歇時間延長,心電圖等實驗室檢查有改善,出院1個月內(nèi)無復發(fā);無效:主要臨床癥狀及心電圖無改善,或患者病情加重,或患者出院1個月內(nèi)復發(f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總體療效比較 對照組顯效42例,有效28例,無效26例,總有效率為72.92%;治療組顯效50例,有效3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9.58%。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均顯著下降,HDL-C顯著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改善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血脂 對照組治療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TC 6.34±0.71 5.62±0.59* 6.28±0.63 4.72±0.51*#TG 2.58±0.62 2.13±0.54* 2.56±0.61 1.59±0.37*#LDL-C 3.88±0.46 3.08±0.35* 3.85±0.43 2.49±0.27*#HDL-C 0.94±0.12 1.04±0.14* 0.96±0.10 1.34±0.21*#
2.3 兩組治療前后C反應蛋白變化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CRP水平為(15.76±2.78)mg/ml,治療后為(8.93±1.27)mg/ml;治療組治療前C反應蛋白水平為(16.01±2.81)mg/ml,治療后為(5.74±1.12)mg/ml。兩組患者治療后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治療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
冠心病屬“胸痹”范疇,其病理因素雖然有陰寒、痰濁、氣滯、血瘀的不同,但最終均可導致血行不暢、心脈痹阻。因此,治療冠心病時應選擇活血化瘀的藥物。
紅花黃色素注射液是從中藥紅花中提煉出來的,其主要成分是紅花總黃酮、羥基紅花黃色素A,主要通過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鈣離子拮抗、抗凝、溶解血栓、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增殖、降血脂及抗脂質(zhì)過氧化等發(fā)揮藥理作用[4]。張宏宇等[5]觀察了紅花黃色素靜脈注射給藥后對實驗動物的抗血栓和降血脂的影響,結(jié)果該藥可顯著降低大鼠血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血凝塊溶解率,延長大鼠頸動脈血栓形成時間,縮短大鼠體外血栓長度,減輕血栓的濕重和干重,同時降低高血脂癥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說明紅花黃色素注射液具有較好的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本研究針對該藥的降血脂作用進行考察,結(jié)果治療后,兩組患者TC、TG、LDL-C均顯著下降,HDL-C顯著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改善更為明顯(P<0.05)。表明紅花黃色素注射液具有明顯的調(diào)節(jié)血脂作用,提示紅花黃色素有助于預防和治療冠脈粥樣硬化。
研究表明[6],冠心病的形成與發(fā)展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脂質(zhì)沉積,慢性炎癥在冠心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反映這種炎癥的敏感性標志物C反應蛋白已被作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表明[7],C反應蛋白在體內(nèi)參與內(nèi)源性防御功能,不僅與LDL-C選擇性相結(jié)合,而且與粥樣斑塊內(nèi)氧化修飾后LDL-C特異性結(jié)合,進而在斑塊內(nèi)沉積,發(fā)揮相應的生物學效應,是粥樣硬化形成過程的關(guān)鍵。因此,可將C反應蛋白作為評價冠心病治療和預后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后C反應蛋白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治療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說明紅花黃色素注射液可顯著改善C反應蛋白水平。因此,紅花黃色素注射液治療冠心病療效確切。
[1] 沈琳,何燕,許軼君.注射用紅花黃色素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中成藥,2006,28(8):1154-1156.
[2] 冠心病患者血漿ET、MMP-9、hs-CRP、血小板聚集率及紅花黃色素的干預影響.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9):1036-1036.
[3] 張國強.血塞通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山東醫(yī)藥,2010,50(29):88-89.
[4] 周松晶,李玉玲,黃東勉.紅花黃色素注射液治療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38例療效觀察.海南醫(yī)學,2011,22(2):63-64.
[5] 張宏宇,陳沫,雄文激.紅花黃色素抗血栓和降血脂作用的實驗研究.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7):1028-1031.
[6] 張建平,馮利民,王煥玲.C-反應蛋白在冠心病中醫(yī)辨證論治中的研究概況.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急救雜志,2010,17(3):190-192.
[7] 梁偉,楊暉,吳春芳,等.不同調(diào)脂方案對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和 CD40配體的影響.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0,29(4):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