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事情真多。我還是穿越到民國看看吧,誰知又撞上了一宗大事件——現(xiàn)在是1912年7月8日下午2點15分。史上第一樁刺殺香港總督案即將第三次提訊兇手。
要找到一個靚位并不容易。從一點鐘開始,旁聽室就座無虛席,而庭院、庭外直到監(jiān)房門口,都擠得水泄不通。
大概一刻鐘,法庭的門開了,差人與被告出現(xiàn)在門口,走向被告席。被告系一名中國籍男子,二十多歲,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穿淺藍(lán)色華服,容貌平常,神情鎮(zhèn)定。
我手上有一大疊剪報,都是關(guān)于此次刺督案的港報、西報、滬報報道。因為譯音的關(guān)系,被告的名字一直飄忽不定,有黎香洪、李翰彥、李漢鴻好幾個版本,今天問過香港同行,才知道被告真名應(yīng)該是“李漢雄”——這不奇怪,連被刺的新任港督,上海報紙也搞勿清爽叫啥,只能根據(jù)外電將Henry May 譯為“亨利美”,哪知人家在香港當(dāng)過巡警長,早有漢名叫“梅含理”。
根據(jù)“皇家副狀師”的起訴書,刺殺經(jīng)過如下:本月4日上午10點鐘,梅督由卜叻碼頭登岸,接晤官紳,觀看兵隊,后即乘輿赴大會堂,途經(jīng)郵政局前,被告由人叢中躍出,趨至梅督轎前,右手持槍,向梅督之頭部轟放,于是眾差紛集,將被告捆綁。
李漢雄這一槍沒能擊中梅含理,從梅坐的轎子右側(cè)擦過,而射入右邊的總督夫人轎內(nèi),后來在此轎左柱上找到了這顆子彈。
有消息說,當(dāng)時圍觀李漢雄被擒的路人,激奮鼓噪,高喊“殺之殺之”……隨手翻一張前天的報紙,“今日香港中國商民派代表晉謁港督亨利美君,表述華人對于港督遇險之驚慌,并聲明港人皆誠愛英國,又言亨利美君既為英政府代表,復(fù)為華人契友,華人皆深抱歉忱,且尊重而愛戴之?!?/p>
終于輪到被告陳詞了。我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后世出版的某本香港史上寫著“此案未曾偵破”,難道李漢雄不肯說話?
法官:“被告,現(xiàn)在你要當(dāng)堂供述,你的供述一定要慎重,否則會成為你定罪的依據(jù)?!?/p>
李漢雄:“法官大人,梅含理以前在香港任巡警長時,以嚴(yán)苛的手段,對待吾們?nèi)A人,后來他調(diào)任飛茲島(即斐濟),對待當(dāng)?shù)厝A人又系如此刻薄……還有,香港地華人行商,習(xí)慣用‘龍仙(清政府發(fā)行的龍洋),用了很久啦,彼此方便,與廣州商行交易也不用換錢。港英政府從來沒用過龍仙,也未曾迫使在港西人使用,何以突然下令禁用?違反者還要罰廿五元?這是仇視華人的意思,而且此事將牽動廣東全省……”(諸位,我在此翻譯了一下,否則李漢雄所講恩平話,原文照錄,哪有如此好懂?)
法庭內(nèi)開始響起嘈雜的議論聲,法官不得不打斷李漢雄:“被告,難道你為了上述之事,便要行兇嗎?”
李漢雄:“不單只為了以上的事,還有好多,所以我一定要刺殺他?!?/p>
法官:“你現(xiàn)在說的,沒有一件事與本案有關(guān)?!?/p>
李漢雄(冷笑):“何以無關(guān)?禁用銅仙且苛待華人,便是關(guān)涉?!?/p>
法官:“本案如你不認(rèn)罪,才可以如此供說,否則本席不能為你錄取如此無用之口供。前兩次你在提訊時,已經(jīng)認(rèn)罪了是不是?為什么今日又說這些?”
李漢雄:“吾便是要在今日場合,才說出吾為何刺殺梅含理!”
法庭嘩然。法官拼命敲著法槌:“被告,本席今日判你先押禁獄中,到本月十八號到臬署(后來譯為律政司)正式審判,若你再有話說,要留至臬署才能再說了?!?/p>
差人立即上前,將李漢雄快步押回“域多利獄”(維多利亞監(jiān)獄)。我們走出法庭,街上人群尚未散去,所有人的目光,都望著域多利獄的大門。
18日我已回到上海。19日上午,報館收到香港電報,打開一看:
“香港臬署昨日開訊李漢雄行刺港督一案……李自行認(rèn)罪……本署判汝監(jiān)禁一世兼作苦工。被告聞判詞,極為鎮(zhèn)靜,毫不動容,隨巡警而去?!?/p>
我以為“監(jiān)禁一世”即是無期徒刑,被報館的西事通大大地嘲笑了一通。他說:西人說的“一世”,就是二十年,期滿還是可以出獄的。
這一場大案,從開庭到定罪,僅用了15分鐘。真快。
楊早
文化學(xué)者,著有《野史記》,編有《話題》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