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去
走出廣州白云機場的時候,他特意向身邊洶涌的人潮看了一眼,那邊,來自另外一個國家的體育代表團幾乎和他同時走出機場,粉絲們像潮水一樣涌了上去,記者手中的相機,各種長焦鏡頭開始“咔咔咔”閃個不停。
他下意識地給自己一個尷尬的微笑,聳了聳肩膀,然后拖著重重的訓練裝備,匆匆地穿過這些喧鬧的人群,這樣的場面,他經歷過很多次,粉絲的尖叫聲讓他記憶深刻,但很可惜,那些粉絲都是沖著別的體育明星去的。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伊拉克國家羽毛球隊隊員——整支羽毛球隊伍只有他一個人的國家隊隊員。
現在對于他來說,最迫在眉睫的任務,是第一時間趕到廣州亞運會的比賽現場,想盡一切辦法快速適應場地。雖然是代表國家隊比賽,但為了節(jié)省開支,伊拉克體育代表團的團長在比賽開始的前一天才給他訂了一個經濟艙。他還被告知,這次比賽和以往一樣,沒有教練,沒有訓練師,他必須一個人上路。
于是,這個叫亞拉的年僅24歲的小伙子,不得不獨自踏上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征程。
亞拉把行李和訓練器材拖到落腳的酒店,然后馬不停蹄地趕往亞運會的比賽場地。當他乘坐的出租車抵達賽場的時候,距離比賽的時間已經很近了,也就是說,他根本就沒有時間進行比賽前的熱身訓練,適應場地也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很快,比賽打響了。亞拉的對手是當時號稱中國香港羽毛球第一單打的胡赟。雖然對場地不是很習慣,但第一局,雙方的比分卻在交替上升,比賽甚至一度進入膠著狀態(tài)。由于現場并沒有人認識這位來自伊拉克的名不見經傳的小伙子,所以并沒有人了解亞拉的底細,人們不清楚羽壇怎么會有這么一個奇怪的年輕人,沒有訓練師,沒有醫(yī)生,甚至連教練都沒有。胡赟的表現開始顯得有些急躁,他的教練不得不叫了一次技術暫停,重新布置戰(zhàn)術。
此刻的運動員坐席上空無一人,他的國家隊隊友被其他的比賽搞得焦頭爛額,并沒有人過來給他喝彩加油。觀眾席上倒是不斷有掌聲傳出來,但亞拉知道,那掌聲不是給他的——因為在同一塊場地上,同時在進行的,還有羽壇名將陶菲克的比賽。
這場對陣胡赟的淘汰賽,亞拉戰(zhàn)斗了26分鐘。在此之前,他從伊拉克坐飛機起飛,中途兩次轉機,歷經12小時才抵達廣州;在此之前,他在戰(zhàn)事不斷的伊拉克每天訓練10個小時,每周要訓練5天;在此之前,他是個伊朗籍的青澀少年,為了追逐自己的羽毛球夢想,他14歲那年離開父母和故土,只身前往伊拉克。
當賽事的工作人員把亞拉的經歷告知給正在觀看比賽的觀眾時,人們被這個年輕人的精神打動了,那場比賽,當他以3:0的大比分被胡赟淘汰出局時,現場所有人都為他起立鼓掌,那一刻,亞拉的眼眶濕潤了。
現在的亞拉,正在訓練館里揮汗如雨,他有一個夢想,要在奧運會的舞臺上完美地展示自己,不管結局如何,他都要演繹出那個最精彩的自己。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亞拉說有時他在夢里都能看到自己的雙腳踏在倫敦的土地上,雙手揮舞著球拍,這時候,他常常會在夢里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