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美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yī)院,江蘇揚州,225000)
靜脈輸注抗腫瘤藥物是治療腫瘤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抗腫瘤藥物對腫瘤細胞有一定的殺傷力,但對血管壁的刺激性也較大,加上要治療幾個療程和反復進行靜脈穿刺,故靜脈炎發(fā)生率較高,不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化療繼續(xù)進行,同時還使靜脈穿刺的難度相應增加[1]。為了尋求有效的防治方法,避免和緩解靜脈炎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本院腫瘤科應用金黃散與喜療妥交替外敷以預防化療引起靜脈炎發(fā)生,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1年2—8月在本院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120例,男 68例,女52例,年齡23~85歲,平均(55.2±6.0)歲;主要病種為乳腺癌、肺癌、肝癌、胃腸道癌癥等;使用的化療藥物有環(huán)磷酰胺、紫杉醇、氟尿嘧啶、順鉑、卡鉑、艾迪、華蟾素、雅膽子等。將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在靜脈滴注化療藥前后以金黃散與喜療妥軟膏交替使用,對照組則使用50%硫酸鎂濕敷。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種類、化療次數、時間、注射血管選擇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穿刺方法:2組均選用美國BD公司生產的22#淺靜脈Y型留置針,由責任護士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穿刺,需選擇前臂彈性好、直的靜脈穿刺,避開肌腱、韌帶、關節(jié)、靜脈瓣,并易于固定。
用藥方法:觀察組在靜脈穿刺后,取金黃散10 g用茶葉水調成糊狀,均勻涂于醫(yī)用無紡布,外加1層塑料薄膜,用膠布固定于靜脈穿刺點上方血管近心端2~3 cm處,無紡布大小為5 cm×10 cm,至輸液結束后1 h取下,再涂抹喜療妥軟膏5~10 cm,輕輕按摩3~5 min,每天靜脈輸液前觀察記錄置管靜脈處皮膚及靜脈的動態(tài)變化,置管日期為4 d(置管期間發(fā)生異常要及時拔管),第4天靜脈輸液后,無論有無靜脈炎發(fā)生,均拔除靜脈置管針,局部繼續(xù)外敷金黃膏1 d。對照組在置管針穿刺后,用50%硫酸鎂溶液10 mL浸透2層無菌紗布進行濕敷,3次/d。
根據美國靜脈輸液協(xié)會1998年制訂的靜脈炎分級標準進行分級[2]: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可觸及索狀物評Ⅲ級;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靜脈條紋形成評Ⅱ級;紅斑伴有或無疼痛,有或無水腫評I級。
2組患者預防靜脈炎效果比較結果詳見表1,對照組發(fā)生靜脈炎11例,有效率81.7%,觀察組發(fā)生靜脈炎2例,有效率96.7%,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結果表明,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即化療前后以金黃散與喜療妥軟膏交替使用預防化療性靜脈炎療效明顯,且優(yōu)于50%硫酸鎂溶液濕敷預防靜脈炎的效果。
表1 2組患者預防靜脈炎效果比較[例(%)]
靜脈炎是化療的常見毒副反應。靜脈炎主要是由于輸注的化療藥物濃度較高,增高了局部血管的滲透壓,改變了血管的pH值和細胞的代謝,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藥液外滲皮下組織,刺激血管和毛細血管;化療藥物在影響癌細胞DNA和蛋白質合成的同時,對正常組織細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反復的靜脈穿刺,造成血管機械性損傷,局部供血減少,用藥局部充血腫脹,有時會發(fā)生潰瘍;腫瘤患者由于能量消耗大和攝入不足,免疫力顯著降低,對局部炎癥的抵抗能力也降低[3]。化療時應通過以下措施積極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培訓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能,盡量做到一針見血,并嚴格無菌操作,選擇靜脈從遠端開始;加強巡視并記錄;勸告患者盡量使用靜脈留置針,敷藥期間保持敷料表面完整,說明貼敷時間并取得配合;囑患者穿寬松的衣袖,防止局部受壓[4];輸注化療藥物時可告知患者抬高手臂并取舒適臥位[5]。
中醫(yī)理論認為,靜脈炎的發(fā)生機制為藥物傷及血脈,導致氣滯血瘀,毒結凝滯于血脈,致使脈絡氣血運行不暢形成淤血,郁熱互結引發(fā)各種癥狀、體征。本院自制的金黃散由姜黃、大黃、黃柏、蒼術、厚樸、陳皮、甘草、白芷、天花粉等組成,方中姜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具抗炎、鎮(zhèn)痛及抗病原微生物和抗病毒作用;黃柏解毒瘡,有多種抗菌作用;大黃清熱泄火、涼血解毒、活血通經,有抗炎作用;白芷燥濕止痛,解毒排膿,具解熱鎮(zhèn)痛及抗炎抗菌作用;天花粉消腫排膿,有抗菌作用;陳皮性溫氣香,能行能降,理氣燥濕,具抗炎、抗過敏作用;蒼術芳香燥烈而不守,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6];茶葉中含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A、維生素C及一些微量元素,可起到抗過敏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喜療妥軟膏的主要成分是多磺酸粘多糖,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防止形成的血栓進一步生長,使凝血時間延長,還可制止透明質酸酶的擴散,促進局部血液流動,加快水腫的吸收,促進局部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環(huán),同時還能促進結締組織的代謝,具有抗凝、抗炎、抗?jié)B出和改善組織再生及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7]。而50%硫酸鎂濕敷治療靜脈炎,是利用硫酸鎂的高滲及擴張周圍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加快,促進滲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從而緩解局部疼痛[8],但硫酸鎂不能修復組織、促進組織再生,且作用時間慢,需要多次更換紗布和保鮮膜,流程繁鎖,使護理工作量增大。
[1]郭淼,李志紅.化療性靜脈炎的發(fā)生因素及防治進展[J].護理與康復,2008,7(2):94.
[2]韓君花.肝素鈉乳膏外敷對提高血管閉塞再通率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2):2005.
[3]朱儒紅.化療性靜脈炎的護理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6):43.
[4]邱君英,鮑海瑛.化療性靜脈炎的防治和護理[J].河北醫(yī)學,2010,16(7):888.
[5]毛玲紅,董法琴.輸注化療藥物的靜脈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1,24(6):227.
[6]瞿麗娟.金黃散外敷在靜脈輸液外滲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0,31(23):3850.
[7]郭明星,華勇.喜療妥軟膏治療靜脈留置針所致小兒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17):2180.
[8]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