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云
(慈利縣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湖南 慈利 427200)
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的一種,占肺癌患者總數(shù)的15%~20%[1],它對化療極其敏感。有學者研究表明,化療同步放療能夠控制腫瘤在肺組織局部的生長,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2]。本文通過回顧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治療的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研究分析其臨床效果,為更好的治療該疾病提供參考。
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46例SCLC,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18例,年齡為32~71歲,平均為(52.4±10.7)歲;吸煙者30人,不吸煙者16人;治療前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19人;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學確診(例如纖維支氣管鏡、經(jīng)皮肺穿刺或淋巴結細胞活檢)。腫瘤原發(fā)部位分別為:左肺上葉患者14例、右肺上葉11例、右肺中葉3例、左肺下葉為9例、右肺下葉9例。
①觀察組均能夠完成規(guī)范化治療過程,包括同步化療、放療?;熕幬餅殂K類方案的EP方案(順鉑用法為50mg/m2,d1,d8;依托泊普為80mg/m2,d1-5)或者EC治療方案(卡鉑300mg/m2或 5AUC,d1;依托泊普80mg/m2,d1-5)等,單個化療療程為21d,至少堅持4個療程,并同步開展肺部原發(fā)灶、縱膈等部位的放療,包括接受預防性腦放射等放療過程。②對照組患者為化療方案不包含鉑類藥物,如CAV方案(藥物為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阿霉素);或者為中途應身體、家庭等因素引起的治療中斷或者時間不足,包括化療不足4個療程的EP/EC方案。該組患者化療結束后才開始腫瘤原發(fā)灶和縱隔的放療,并且不包括預防性局部放療。
對所有患者進行定期隨訪,近期療效評價按RESCIT標準進行評定,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及進展(PD)。臨床有效為CR+PR。比較治療過程中不同治療方式下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以及放射性肺炎等,并比較兩種不同治療方式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研究結果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法進行生存曲線的檢驗。
46例患者均可評價療效,對照組CR 2例(10.5%);PR 8例(42.1%);SD 6例(31.6%);PD 3例(15.8%),全組總有效率CR+PR 10例(52.6%)。實驗組CR 8例(27.5%);PR 17例(58.6%);SD 2例(6.9%);PD 2例(6.9%),全組總有效率CR+PR 10例(86.1%)。
實驗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約為15個月,對照組患者中位生存期約為12個月,兩組總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所有患者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放射性肺炎,兩組間發(fā)生的比例及嚴重程度相差明顯,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比較
臨床研究表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方法為含有鉑類藥物的化療、腫瘤原發(fā)灶的同步放療和預防性腦放射治療[3],能夠有效的延長患者生存期。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方案為早期的同步化療、放療,治療總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中大部分腫瘤復發(fā)的原因在于遠處轉移或者是肺部原發(fā)病灶控制效果不好。分析原因在于,小細胞肺癌的腫瘤細胞增殖時間短,腫瘤細胞對放療較為敏感,早期行化、放療能夠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指出,小細胞肺癌一旦確診,患者早期即接受同步的放、化療,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過程,且對腫瘤的局部浸潤和遠端轉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NCCN腫瘤臨床指南中指出,對于身體條件許可,能夠耐受放、化療的患者,同步放、化療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序貫治療方案。Stuschke[4]等國外學者對臨床一千多例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同步的化、放療方案對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效果更為明顯;另外,接受放療早的患者比晚期才開始放療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腦部轉移是小細胞肺癌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約20%的患者就診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腦轉移。許多患者堅持規(guī)范化的化療后癥狀依然無法控制,這是因為絕大部分的化療藥物無法通過血腦屏障。Auperin[5]等學者對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預防性的腦部放射治療,發(fā)現(xiàn)接受腦部放療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生存率,且發(fā)生腦轉移的可能性明顯降低。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者未接受腦部放射治療,其生存率低于實驗組,說明腦部放療對于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轉移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步放、化療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均明顯較高,例如惡心嘔吐、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等。序貫治療的患者一般為一下幾個原因造成,包括:個人的主觀意愿,對治療方案的依從性和不良反應的耐受性差,以及經(jīng)濟原因。不少患者在化療放療過程中難以耐受,例如骨髓抑制等嚴重的不良反應,雖然合理的支持治療可以糾正骨髓抑制,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發(fā)生嚴重感染[6],但是化療所引起的其他系統(tǒng)癥狀,如消化道反應,促使部分患者放棄規(guī)范化治療方案,或延長化療周期間隔,或序貫進行放、化療。
綜上所述,規(guī)范化的同步化、放療方案雖然能夠提高有效率,延長生存時間,但是不良反應常令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治療依從性差,如何在提高臨床療效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1]Stupp R,Monnerat C,Turrisi AT,et al.Small cell lung caneer: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Lung Cancer,2004,45(1):105-117.
[2]Pignon JP,Arriagada R,Ihde DC,et al.A meta-analysis of thoracic radiotherapy for small-cell lung caneer[J].N Engl J Med,1992,327(23):1618-1624.
[3]Simon GR,Wagner H.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est,2003,123(1.Suppl):259s-2271s.
[4]Stusehke M,Pottgen C.Localiz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ich type of thoracic radio therapy and which time schedule[J].Lung Cancer,2004,45(2):133-138.
[5]Auperin A,Arriagada R,Pignon JP,et al.ProPhylactic cranialiradi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complete remission[J].N Engl J Med,1999,341(7):476.
[6]Smith TJ,Khateheressian J,Lyman GH,et al.2006 Update of recommdndations for the use of white blood cell growth factors :an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Clin Oncol,2006,24(19):3187-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