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導演阿薩亞斯緬懷楊德昌(臺灣著名電影導演)時這樣說道:“他們擁有一片領(lǐng)地,上面堆積著舊電影的殘骸。所有他們需要做的就是鼓吹起一陣風,摧枯拉朽地把這些舊的東西推倒”。這句話是針對臺灣新電影所言的,不過用它形容近些年如火如荼的泰國新浪潮也是恰到好處。泰國電影自1997年走出陰影后,在國際影壇上獲得越來越多的獎項。早期以動作片和恐怖片居多。近年來,泰國電影開始主打青春牌,并且已成為泰國電影中最值得稱道的片種之一。不僅影片本身制作精良,新一代青春偶像魅力四射,影片的定位也獨具特色。
電影和媒體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和各種文化現(xiàn)象的重要渠道。一部好的影片,僅僅靠視覺沖擊與大場面是不夠的,沒什么比一個能觸動心靈的故事更容易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泰國青春電影善于捕捉真實細節(jié),將其進行藝術(shù)刻畫,通過影片表現(xiàn)出來,令觀影人在欣賞影片時會不經(jīng)意地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尋找與猜測的過程中,將故事慢慢展開。這一點不同于別國青春影片,大都基于想象,多由漫畫改編。泰國影片中少男少女的表演,不僅引起青年觀眾的共鳴,中老年觀眾也是如此。影片折射出他們的年輕時代,其中很多的細節(jié)都是他們在青春年少時經(jīng)歷過、幻想過的,編劇細膩地將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們內(nèi)心深處最懷念、最美好、用情最深的懵懂純真歲月緊扣在一起,使得觀眾在觀看過程中不禁回憶起自己的經(jīng)歷,回味年輕時的那份情愫、那份愚蠢,看著他們可笑的舉動回想自己的青春歲月,從而更深刻地感受影片中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這有點像物理學上的共振,我們與電影達到了共振,從而產(chǎn)生了共鳴,震動了自我的心靈。這也就是清純電影的魅力所在吧。
如《初戀這件小事》這部影片,劇情上雖然只是簡單講述青春期少男少女單純而又青澀的初戀故事,這種故事架構(gòu)并沒有太多新意,但編劇在細節(jié)處理上卻下足了功夫。有一個場景是當阿亮無意間叫出小水的名字,小水興奮地站在湖邊的單車上左搖右擺地高呼著,“阿亮學長知道我的名字!”這種夸張的表達讓人忍俊不禁,確實有些傻氣,然而初戀時候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片中的許多小場景、小動作,或是年輕人之間平常的對白,雖然情節(jié)有些平淡,卻會讓人不禁回憶起自己在年青時同樣做過的那些傻事,回味起初戀時的甜蜜與酸澀,當人們對號入座的時候就會明白這就是初戀,這就是青春,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泰國青春電影自己獨特的敘事風格,將人們內(nèi)心不愿意表露的心理活動,通過片中人物盡可能地夸張和放大,從而達到與觀影人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而并非單純地講述故事,這種故事情節(jié)與觀眾內(nèi)心情感的交點,使其所要表達的情懷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同樣的,也正是因為平凡,毫不濃烈,毫不做作,才很自然地打動無數(shù)人的心。
泰國的國教是佛教,佛教中“空”的思想運用在青春電影中,就使其展現(xiàn)了人們最本真的情感狀態(tài)。這種情感以“純凈”和“不可言說”為主,恰恰反映了青春的特質(zhì),內(nèi)斂的情感表達方式,也可以說是具有亞洲文化特色的處理方式,極容易在亞洲文化圈內(nèi)得到普遍認可。與這種情感相對應(yīng),影片只是用最樸素的詞匯和最簡單的旋律,讓影片呈現(xiàn)出一種未經(jīng)電影語言處理的真實感,簡單、有趣、扣人心弦。泰國青春電影中的“佛性”在三個方面較為突出:長幼間、朋友間、戀人間。
(1)長幼間:泰國青春電影中的長者,不論是外表嚴肅的父親、母親,還是和藹可親的老人,都不是那種盛氣凌人、食古不化的形象,相反,他們給孩子以寬容和支持,沒有嬌縱,沒有阻撓,只是盡到了父母應(yīng)有的引導、教育職責,建議的方式給予孩子成長的幫助和愛的滋養(yǎng)。影片中的家庭濾去了家庭中的現(xiàn)實性和社會性,只留下了道德與親情,從而給予我們極強的親切感。這種做法比較清新,一部能夠折射普通人最平常的情感,對平等尊重的期望和追求的故事走俏銀幕也就不足為奇了。
觀中國電影,往往以矛盾、代溝為主要描述對象,因而長幼之間的隔閡和對立情緒無疑地被畸形化、夸大化,這就背離了青春電影所要傳達的純真、純凈、純情的意義,一切變得灰暗化,失去了青春電影應(yīng)有的魅力。更甚者,因為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有指導意義,因此當青少年不知如何傳達愛,傳達的愛不被理解時,整個民族將會失去前進的動力。
(2)朋友間:泰國青春電影往往“去政治時代化”、“去創(chuàng)傷體驗化”,“擅長于描寫一種純化的陽光般的互幫互諒的情感友誼,徹底還原了青春期少年的純真情感原型,在感動中給予我們凈化。青春的理想與善意,在這里開放出最璀璨的花,而一切又那么澄凈、本真,令人沉醉”[1]。
相比之下,大陸的電影正在好萊塢式大片和新加坡的無病呻吟式文藝片中徘徊,基本沒什么特色。中國青春電影在描寫友誼時大多偏向于政治時代背景的選擇(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并且喜歡描述創(chuàng)傷性體驗(如《長大成人》),這種偏好使得青春電影的界限變得愈來愈模糊。況且青春時代,都是十多歲的孩子,怎么會有那么多心機,那么多政治考慮,那么多支配與服從。
(3)戀人間:泰國青春電影戀人間的愛情幾乎完全游離于家庭和社會,家長的干預也是適可而止,幾乎純粹是自我情感的表達與釋放,并逐漸走向自主與成熟,多以圓滿快樂結(jié)尾。它所要表現(xiàn)的愛情是東方人的婉約、細膩的表達,十分耐人尋味。因此,觀看這些電影得到的最鮮明的感受是純凈。以往看過的青春電影大多走悲情路線,以韓國青春電影為典型。因為“悲劇往往更能吸引人”,情感創(chuàng)傷具有很強的煽情作用。但不可否認,這些影片中所描寫的悲情往往和青少年的年齡不相匹配,過分成熟化。
暴力場面是青春片中基本都會涉及的場面,泰國電影的表達方式更適合青少年的年齡,更像十多歲孩子做的事情,戀愛中耍的小心計都是無邪的,因為他們只屬于青春。所以他們的打斗更可愛,更富有青春感。不像日韓、歐美的青春電影,一旦不稱心,要么刀刃相見,要么雇兇威脅,利用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達到震撼的情節(jié)表達。
在中國的電影中,情感的表達往往是非自主的、現(xiàn)實性的。男女之間的分和合,大多是出于家庭、經(jīng)濟條件等的現(xiàn)實原因,而非是男女主人公的自主性選擇。但觀察現(xiàn)實中青少年的戀愛,基本沒有誰會去考慮家庭、經(jīng)濟條件等等這些現(xiàn)實原因,簡單的說是還沒到年齡,沒有到雙方家庭出面的年齡。因此這種過分成熟化的表達造成了中國電影純真情感的喪失和無力表述。
明星的相貌很大程度上決定他的名氣,同樣,青春電影中演員的相貌也會很大程度上決定電影的票房。泰國青春電影要求演員一定要俊男靚女擔當,因為青春本身就是美麗的代名詞,何況這些青春電影以表現(xiàn)純潔的愛情為主題,因此從內(nèi)到外兼美的演員更能給觀眾強烈的美感。
“泰國人喜歡看漂亮面孔,所以影星大多是俊男靚女”?!睹利惾酢返膶а輥喐癫顬醺沈v如是說。泰國電影和電視劇在選演員方面多數(shù)要求相貌必須出眾,因為泰國的歷史背景,所以有很多混血兒,女演員多數(shù)是美人胚子,男演員也是相當帥氣,充滿異國情調(diào)。與此同時,目前泰國的造星機構(gòu)也已十分成熟,專門打造混血的俊男靚女,為泰國近年來主打的青春牌影視業(yè)輸送人才。泰國青春電影中的少男少女,依借其靚麗的外表,吸引了無數(shù)受眾的眼球,對影片的商業(yè)化運作起到了很好地推動作用,促進泰國影片走出國門,在世界影視業(yè)占據(jù)一席之地。如《初戀這件小事》和《暹羅之戀》的熱映,使得 Mario 成為泰國當下最受歡迎的青春偶像,這位泰國籍中德混血兒俊朗的外形和精彩的表現(xiàn),更加凸顯了影片的清新風格,將泰國青春電影的純凈與美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目前青春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獲得廣泛好評的大都描寫男主角冷漠帥氣,女主角熱情活潑,以男主角對待女主角不同的態(tài)度達到對愛情的詮釋。但這種灰姑娘找到真命天子的童話般故事已慢慢開始失去它的吸引力?,F(xiàn)在的女孩子越來越自立自強,帥氣的女生在校園中有著不可估量的吸引力,不僅對異性,對同性也是如此。所以跳出單純強調(diào)女性柔弱特點的影片應(yīng)會有巨大的潛在市場。
影片的定位要基于現(xiàn)實。筆者認為目前我國青春電影數(shù)量不少,但擁有影響力的影片卻屈指可數(shù)。臺灣青春電影,日韓青春電影,歐美青春電影等在中國影壇大放異彩,而內(nèi)地優(yōu)秀青春電影的缺位又為上述影片提供了繼續(xù)擴寬市場的可能。我們知道,有市場前景的產(chǎn)品往往是那些能夠滿足大批受眾需求的產(chǎn)品。因此,在制作青春電影時不妨先去校園做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校園生活,搜索具有特色的可以進行藝術(shù)加工的素材,之后有目的地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不僅擁有中國校園特色,從各國青春電影中脫穎而出,使中國青春電影的海外市場擴張成為可能,還可以吸引大批觀眾,同時為研究現(xiàn)代我國校園文化提供參考。不可否認,現(xiàn)在的制片人在制片時往往憑經(jīng)驗主觀臆斷,沒有誰會愿意像當年美國制作《怪物史萊克》那樣投入巨資,不惜幾年時間做前期市場調(diào)研,因此生產(chǎn)不出優(yōu)秀影片也就不足為奇了。
應(yīng)試教育在中國可謂根深蒂固,老師和家長往往是命令型的,孩子在社會希望的所謂的正確道路上發(fā)展,因此中國的大部分青春電影著力強調(diào)理想教育、勵志教育,往往離不開差生問題、叛逆問題,總是以訓導者的面孔,意識形態(tài)過于濃烈,缺乏歡快的基調(diào),更別提青少年應(yīng)有的活力。整理中國青春電影,描寫學生生活的是少數(shù),以學生愛情生活為主線的幾乎為零。相比之下,崇尚佛教的泰國被稱為“微笑的國度”,青春電影中的少男少女將這種微笑展現(xiàn)到了最美,這里劇情節(jié)奏輕快不沉悶,沒有命令、訓導,讓人看了十分舒心。
眾所周知,大部分人看電影是以消遣為目的的,沒有人愿意花兩三個小時看一部板著臉孔訓導你的影片。況且現(xiàn)在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青少年的成熟度大大提高,自尊心越來越強烈,學校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訓導就已經(jīng)足夠了,影片的義務(wù)是讓他們在學習后能夠得到放松。因此那些能夠真正展現(xiàn)他們情感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的影片會獲得他們的極大追捧。這是中國電影需要進一步突破的方面。應(yīng)當改變“寓教于樂”的創(chuàng)作觀念,基于現(xiàn)實,利用前期市場調(diào)研的資料,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客觀真實地去表現(xiàn)青少年的情感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力求把青少年的可愛、純情、真誠和活力展現(xiàn)給觀眾。這也會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演員是影片的核心元素,青春電影中的演員最好由十多歲的孩子擔當,因此完善的造星機制就必須建立。由于年齡和特質(zhì)相關(guān),電影學院的學生相對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就顯得過于成熟,換句話說,尋找潛力演員的重任就落在了造星機構(gòu)身上。造星機構(gòu)可以通過在微博、各大電視臺、高收視率電視節(jié)目及重要活動中做廣告選拔新人,避免極力尋找卻無人知曉的局面產(chǎn)生。
目前我國高票房的影片大多是知名導演執(zhí)導,大腕飾演,依名氣賣片,非以內(nèi)容取勝。電影產(chǎn)業(yè)強烈需要注入新鮮血液,特別是青春電影,要想真正表現(xiàn)青少年人物心理,恐怕只有“涉世未深”的青年導演、青年編劇做得到。如第17屆泰國國家電影大獎“素潘娜宏”獎(金天鵝獎,相當于泰國奧斯卡)中,摘得最佳影片獎項的《暹羅之戀》就出自26歲的年輕導演楚卡?薩克瑞科之手。導演楚卡和影片男主角飾演者Pchy是泰國Montfort學校的校友,兩人的合作使得17歲的Pchy將主角Mew的朝氣、陽光清純和不羈近乎完美地演繹出來,同時Pchy較好的外貌也為Mew這個角色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制作青春電影時,青年導演、編劇更能把握影片人物的特質(zhì),表達理想與心靈,而非商業(yè)化的利益驅(qū)使。青年導演、編劇最豐富的經(jīng)驗積累就是校園生活,最珍藏的情感積累就是懵懂的愛情和深深的友情。在校園里,不良因素少,所以他們思想單純,情感純真,也就可以將故事透過影片予以詩意般的表達。這種對青少年心理準確的把握才能將青春影片的特點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注釋
[1]萬傳法《論泰國青春電影的藝術(shù)魅力》,《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1]萬傳法:《論泰國青春電影的藝術(shù)魅力》,《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2]張仲年:《泰國校園青春電影研究》,《上海戲劇學院年報》,2011年第1期。
[3]白鵬飛:《淡淡的故事,深深的感動——論泰國青春電影》,《電影評介》,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