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左氧氟沙星是新一代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征,血藥濃度高,血清半衰期長,抗菌譜寬,對革蘭氏陽性菌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1],組織分布廣,在下呼吸道、軟組織、泌尿道尢其在肺組織中的藥物濃度高,對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已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2]。我們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用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連續(xù)入選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發(fā)作、支氣管擴張(支擴)合并感染18歲以上的住院患者108例,根據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確診,48 h內未接受過抗生素治療,并排除孕婦、哺乳期婦女、對喹諾酮類藥物過敏及肝腎功能異常者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齡(60±10.2)歲,其中CAP22例,COPD26例,支擴6例;對照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齡(59±11.5)歲,其中CAP23例,COPD27例,支擴4例。二組一般情況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江蘇連云港,0.1 g/支)0.5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靜脈滴注時間>60 min,療程7~10 d;對照組用頭孢曲松針劑(臺灣,1.0 g/支)2.0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療程7~10 d;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抗生素,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均做血常規(guī)、胸片、痰培養(yǎng)。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細菌學指標均恢復正常,顯效:病性明顯好轉,但上述四項有一項未完全恢復正常,進步:用藥后病情有所好轉,但不明顯;無效:用藥72 h后病情無明顯好轉或有所加重。以痊愈、顯效病例計算有效病例。
1.4 細菌學評價 清除:治療結束第1天所取標本中無致病菌生長;部分清除:在原有2種以上致病菌中治療后只有一種細菌生長;替換:治療結束后原致病菌仍存在,或原致病菌已消失但又分離出一種新的致病菌,但無任何癥狀,無需治療;再感染:治療結束后分離到一種新的致病菌,并出現感染癥狀和體征需要治療。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痊愈率為66.67%,有效率為90.74%;對照組痊愈率為61.11%,有效率為74.07%。兩組痊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細菌學療效 治療組中檢出菌株42株,經左氧氟沙星治療后清除35株,細菌清除率83.33%;對照組檢出菌株39株,經頭孢曲松治療后清除31株,細菌清除率為79.49%。兩組細菌清除率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
CAP、COPD急性加重、支擴并感染是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
表1 治療結束時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表2 治療結束兩組細菌學療效比較(株)
病因,是臨床多發(fā)病,美國感染疾病協(xié)會在CAP指南中建議:新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可作為治療的首選藥物。左氧氟沙星是廣譜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和拓撲異構酶的活性,阻止細菌DNA的合成和復制而導致細菌死亡,作為氧氟沙星的左旋異構體,其體外抗菌活性約為氧氟沙星的兩倍,抗菌作用強;左氧氟沙星屬于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即藥物濃度越高,殺菌活力越強,并具有較強的抗菌后效應,1次/d靜脈滴注即能產生良好的抗菌效果[3]。本組研究顯示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高達90.74%,較對照組高(P<0.05),細菌清除率在83.33%,和對照組相仿(P>0.05)。提示左氧氟沙星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療效確切,每日單次靜脈滴注,臨床應用方便。
[1]Davis R,Bryson HM.Levofloxacin.Areview of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pharmacokinetics and therapentic efficacy.Drugs,1994,47:677-700.
[2]Langtry HD,Lamb HM.Levofloxacin.Its use in infections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skin,soft tissues and urinary tract.Drugs,1998,56(3):487-515.
[3]陳振和,宋慶峰,馬佳韻,申海霽,施宇衡,等.注射用左氧氟沙星每日單次給藥治療老年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醫(yī)學臨床研究,2007,24(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