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東
(普洱市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云南普洱665000)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處低緯山原地帶,北回歸線橫穿市域中部。地勢北高南低,山川相間排列,形成北窄南寬的中山寬谷帚狀地貌。北有云嶺、東有哀牢山阻擋寒流,而東南和西南暖濕氣流可由南向北長驅直入,形成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yōu)勢。全市海拔在317~3 370 m,氣候、植被、土壤垂直立體分布十分明顯,海拔800 m以下為準熱帶氣候,海拔800~1 400 m為南亞熱帶氣候,海拔1 000 m以下全年無霜,海拔1 300 m以下基本無霜,海拔1 300 m以下熱區(qū)被譽為 “天然溫室”,面積居全省之首占28%,其中熱區(qū)耕地面積26.67萬hm2,發(fā)展冬早蔬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據統(tǒng)計,全市耕地總面積39.3萬hm2,常用耕地面積20.07萬hm2,其中有水灌溉可發(fā)展冬早蔬菜耕地面積8.5萬hm2,現有蔬菜播種面積僅2.2萬hm2,平均單產12.26 t/hm2。所以,在普洱市發(fā)展無公害冬早蔬菜前景廣闊,可建成全國重要的冬早蔬菜供應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普洱市蔬菜產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的物質生活,在蔬菜生產中農藥對提高產量和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農藥污染問題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除個別鄉(xiāng)鎮(zhèn)局部地域外,普洱市水、土、氣資源潔凈。據調查,普洱市絕大多數蔬菜種植區(qū)空氣、灌溉水、土壤均符合 《無公害食品 產地環(huán)境評價準則》(NY/T5295-2004)標準要求。例如普洱市鎮(zhèn)沅縣無公害整體推進基地面積2.18萬hm2,基地周圍5 km、主導風向20 km內無工礦企業(yè)污染源,空氣清新,按照NY/T5295-2004的要求免測環(huán)境空氣;檢測235個土壤的鉛、鎘、汞、砷、鉻,206個合格;檢測9處灌溉水水質,全部合格。
普洱市蔬菜生產中以農藥污染為主,伴有少數肥料污染。
據檢測分析,在600個抽樣樣品中有156個樣品檢出農藥殘留,72個農藥殘留超標,檢出率26.0%,超標率12.0%。抽樣地點檢出率大小順序為批發(fā)市場>農貿市場>生產基地>超市;超標率大小順序為農貿市場>批發(fā)市場>生產基地>超市。
檢出農藥中,甲胺磷的檢出率7.5%,超標率6.3%;樂果檢出率2.3%;氧化樂果檢出率5.5%,超標率5.3%;甲基對硫磷檢出率1.7%,超標率1.3%;毒死蜱檢出率14.0%,超標率0.2%;對硫磷檢出率0.5%,超標率0.5%。
抽樣品種超標率大小順序為蔥蒜類 (35.0%)>豆類 (26.9%)>茄果類 22.2%>根菜類 19.4%>瓜類10.4%>白菜類9.5%>綠葉菜類8.3%>甘藍類4.0%。
當地特殊的氣候條件既給蔬菜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為病蟲害提供了滋生的場所,使大量病蟲得以周年循環(huán)繁衍,致使病蟲害問題日益突出。為確保產量,生產中又不得不加大農藥施用量,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造成農產品中農藥的殘留量超標,危害人類健康。
菜農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快速殺滅病蟲害保證產量,盲目加大農藥使用量。據調查,一般菜田農藥用量少則15~30 kg/hm2,多則45 kg/hm2以上。使病菌和害蟲對一些常用農藥產生抗藥性,于是菜農又擅自提高濃度,增加噴藥次數。如2.5%溴氰菊酯乳油由常規(guī)的4 000~5 000倍提高到1 000~2 000倍,而且一旦發(fā)現病蟲,無論輕重,每5~7 d就噴1次藥,直至采收。
云南省先后制定出臺了 《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規(guī)程》和 《云南省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示范基地認定管理辦法》。普洱市農環(huán)站也對全市縣、鄉(xiāng)兩級農業(yè)技術人員進行了相關知識培訓,但對生產的主體菜農的組織培訓很少。
在對581戶菜農的調查中,具有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16.9%,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分別占54.4%、24.8%,文盲占3.9%。近年來隨著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農技推廣工作的加強,普洱市菜農科技水平和文化程度都有所提高,他們知道使用禁用農藥會對人體造成損害,但在生產中依然忽視對健康的影響而偏面追求表面品質和經濟效益,在防治蔬菜病蟲害時,仍然喜歡使用高毒、劇毒的化學農藥,菜農科技素質偏低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行為制約著無公害蔬菜的發(fā)展。
普洱市部分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情況是證書是申報主體單位 (行政事業(yè)單位)的,但無公害基地的土地所有權或經營權卻是分屬這一基地范圍內菜農的,這就造成種植管理分散,無法集中統(tǒng)一管理。在蔬菜生產中各干各的,造成有其名無其實。
要加大農藥銷售監(jiān)督管理執(zhí)法力度,嚴厲打擊禁用農藥和假冒偽劣農藥的銷售渠道,定期公布蔬菜田禁用農藥名單。禁止劇毒、高毒農藥在蔬菜生產基地銷售和使用。
建立健全蔬菜農藥殘毒監(jiān)測管理體系,是新時期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各級監(jiān)測機構首先要配備必須的檢測設備;其次配備一定的檢測人員,能隨時進行抽樣檢測;第三保證檢測部門所必須的工作經費;第四加強檢測人員的業(yè)務培訓,以提高檢測人員的素質和檢測技術水平。
建立可追溯系統(tǒng)、生產記錄制度和產品標簽制度。對生產中的主要活動,如對種子或種苗來源、農藥化肥灌溉、病蟲害發(fā)生與防治、蔬菜生長等情況進行記錄。產品上市前標上標簽,標明品種、規(guī)格、產地、生產者姓名,使生產者、市場和消費者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一旦出現農殘等有害物質超標問題,可根據相關信息追根溯源,使生產者無法在同行中立足,這種約束對規(guī)范無公害蔬菜生產將會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建議在蔬菜批發(fā)市場、農貿市場和大型超市開辟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專銷柜臺,根據檢測結果進行質量公示,實行不同級別不同價位的原則。
根據農產品產地安全狀況普查結果劃分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將申報主體改為當地菜農的蔬菜協會,與納入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菜農簽訂協議,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生產種植規(guī)程進行,在生產中不得使用國家規(guī)定的禁用農藥,施用有機肥料、生物肥料、生物農藥,逐步減少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施用。在管理上,農業(yè)部門派出專業(yè)技術人員專職負責無公害基地的技術指導和農殘監(jiān)測,定期公布蔬菜上可使用農藥品種,制定農藥使用計劃和高效、低毒、無害化農藥應用技術、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農作物無農藥污染控害技術,并培訓農民應用于蔬菜生產中。各職能部門要嚴格依法管理,搞好基地周邊環(huán)境的治理,避免受到新的有毒有害物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