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水利建筑勘測設計院 王永強 王晶晶
某工程位于河南省滎陽市汜水河,汜水河流經(jīng)區(qū)域為山丘區(qū),且山丘區(qū)缺少實測徑流資料,洪水推算的暴雨參數(shù)采用2005年12月《河南省暴雨參數(shù)圖集》(05 圖集),徑流匯流參數(shù)采用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1984年出版的《河南省中小流域設計暴雨洪水圖集》(84 圖集)。河道流域面積、長度、比降參照以往資料,并結(jié)合1∶10 000 地形圖進行復核。
根據(jù)汜水河所在流域特征和工程要求,查05 圖集等值線圖得出各歷時點雨量及變差系數(shù),查84 圖集,得出汜水河流域水文分區(qū)為Ⅴ區(qū)。根據(jù)84圖集,設計點雨量Htp計算公式如下。
式(1)中,Ht為t時段點雨量均值;Kp為模比系數(shù),按偏態(tài)系數(shù)Cs=3.5Cv計算,可由皮爾遜Ⅲ型曲線查得。依據(jù)84 圖集,根據(jù)設計流域所在的水文分區(qū),查短歷時暴雨時面深關系圖,求得不同歷時暴雨的點面折減系數(shù)α的值,乘以設計點雨量,即得設計面雨量,對于流域面積小于50 km2的區(qū)域,可用點雨量代替面雨量。
小流域設計洪水多由一日暴雨形成。采用24 h 凈雨計算設計洪水過程時,凈雨時程分配比例根據(jù)84 圖集中設計暴雨遞減指數(shù)n2p,n3p確定,并由此進行逐時凈雨過程計算,單位時段為1 h。暴雨遞減指數(shù)n按照歷時關系可分為三段:6~24 h為n3p,1~6 h 為n2p,1 h 以下為n1p??紤]暴雨點面關系及不同時段雨量變差系數(shù)Cv的影響,采用如下公式計算。
式(2),(3)和(4)中,n1p,n2p和n3p為三種時段設計暴雨遞減指數(shù),H10′p,H1p,H6p和H24p分別為同一設計頻率年最大10 min,1 h,6 h 和24 h 點雨量,α為暴雨點面折減系數(shù)。
依據(jù)84 圖集,查得汜水河平均入滲率μ=5~8 mm/h。該工程計算采用μ=8 mm/h。通過84 圖集中推理公式匯流參數(shù)地區(qū)綜合θ-m關系圖可得m值,θ計算公式如下。
式(5)中,L為干流長度,J為河道的平均比降,F(xiàn)為流域面積。
1.設計凈雨計算。24 h 凈雨量R可查84 圖集附圖25河南省山區(qū)丘陵地區(qū)降雨徑流關系曲線圖(P+Pa)-R(P為24 h設計雨量,Pa為設計前期影響雨量)求得。
2.設計洪量計算。24 h 設計洪量W24計算公式如下。
式(6)中,R24為設計凈雨量,F(xiàn)為流域面積。
1.設計洪峰流量。根據(jù)84 圖集可知,推理公式適用于集水面積在200 km2以下的流域,因本次山丘區(qū)流域面積均小于200 km2,故設計洪峰流量采用推理公式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式(7),(8)和(9)中,Qm為設計頻率洪峰流量,ψ為設計洪峰徑流系數(shù),τ為設計洪峰匯流時間,L為設計壩址斷面至分水嶺的干流長度,J為干流長度L的平均比降,S為設計最大1 h 雨強,n為暴雨遞減指數(shù)(按相應的匯流歷時取值,τ<1 h,取n1;τ<1~6 h,取n2;τ<6~24 h,取n3),μ為設計暴雨的平均入滲率,m為設計流域匯流參數(shù),由θ-m相關線查得。若θ小于5 或大于100 時,可采用θ等于5 或等于100 時的值。將相關參數(shù)代入式(7),(8),(9)即可求得設計洪峰流量。
2.洪水過程線。采用概化過程線疊加方法計算,具體如下。
(1)由次降雨徑流關系查算出24 h 設計凈雨量R24,用公式(6)計算24 h 設計洪量W24。
(2)以設計暴雨遞減指數(shù)n2和n3為參數(shù),查84 圖集中24 h 凈雨概化時程分配表,將凈雨量R24按所列分配比例進行逐時凈雨計算。
(3)由設計洪峰(主峰)的洪量Qm和匯流時間τ,計算τ時段的最大平均凈雨強度,以Qm為頂高,2τ為底寬,繪制出概化等腰三角形。
(4)列表計算出主峰匯流時間τ前后各個τ時段的凈雨量Rτ,當匯流時間τ不夠整時段時,凈雨量可按小時平均線性分配取值。以各個τ時段的平均凈雨強度計算各次峰的洪量,按凈雨過程對應于等腰三角形,疊加繪出設計暴雨24 h 洪水過程線,由洪水過程線量算得出的洪量應與由凈雨計算的W24結(jié)果相等。
暴雨參數(shù)法是各地區(qū)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的常用方法,在實踐中經(jīng)過了許多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檢驗,該計算方法簡潔,計算模型與流域?qū)嶋H情況較為接近,計算成果較為合理,可為相似小流域洪水計算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