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康復科,湖南長沙 410008
脊髓損傷是是較為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傷,是一種脊髓結構和功能的損害,患者主要表現為感覺、運動功能完全喪失和大小便失禁,臨床上常采用的手術、藥物和物理康復[1]。尤其是近年來,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迅速,給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帶來了曙光。做好患者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護理對于促進患者運動、感覺、括約肌及植物神經功能的恢復[2],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脊髓損傷的康復中調動患者的積極性對復健有關鍵性的作用。我院2009年7月~2010年4月對30例脊髓損傷的患者實施個體化脊髓損傷康復指導,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復積極性,現報道如下:
60例脊髓損傷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外科學》關于脊髓損傷性尿潴留的診斷標準,均經CT或MRI診斷確診,無胸、腹、盆腔臟器損傷,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③嚴重感染者;④前列腺肥大、尿道梗阻或其他疾病手術等導致的尿潴留。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19~48歲,平均(33.8±5.1)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1.3±0.8)年。受傷原因均為外傷。損傷部位:胸髓20例,頸髓12例,腰髓28例。受傷原因:墜落傷12例,重物砸傷16例,車禍32例。按美國脊髓損傷學會(ASIA)殘損分級:A級26例,B級20例,C級12例,D級2例。手術治療21例,非手術治療39例。將該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偶數為對照組,奇數為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康復指導,主要包括脊髓損傷知識的健康宣教,根據不同程度的損傷制訂康復目標并進行訓練,防止壓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深靜脈血栓、體位性低血壓等,教會患者各種肢具的使用并進行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和性功能康復。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個體化康復指導:①首先根據患者的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家庭環(huán)境以及個人經歷等個體差異對患者的康復需求進行調查,并結合家屬的意見給予有針對性的康復計劃。②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的康復訓練中來,對關懷患者,對患者家屬及其陪護護士進行個體化指導,通過集中講解、個別輔導、發(fā)放疾病知識小冊子、利用PPT、VCD等方式進行脊髓損傷知識和康復的宣教。③脊髓損傷患者在面對身體的突然變化時通常會出現盲目、焦慮、悲觀心理。護士針對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心理護理,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誘導患者認識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制訂康復目標,讓病情好轉的病友現身說法,對患者進行直面教育,增加他們的信息交流,使患者意識到康復的重要性,提高積極性。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康復積極性評分及康復效果。
1.3.1 康復積極性 有責任護士和陪護護士對患者康復的積極性進行評分,包括五個方面:對康復護理的主動配合程度、有無積極要求康復治療的舉動、出現并發(fā)癥后有無抵觸情緒、康復期間有無放棄治療的舉動、對親屬的鼓勵有無積極的回應。以上五項每項評分0~10分,責任護士和陪護護士各評50分,滿分100分[4]。
1.3.2 康復效果 共包括運動、感覺、日常生活能力三個方面,采用評定表(第6版)進行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數量表。運動功能評定上下肢10塊肌肉。感覺評定為皮節(jié)的痛覺(分為0、1、2三級)和觸覺(分為0、1、2三級)。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前康復積極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康復積極性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積極性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康復積極性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30 30 65.5±10.5 65.2±11.3 0.54>0.05 74.2±11.9 67.6±12.5 2.21<0.05 8.94 0.66>0.05<0.05
兩組患者護理前運動評分、感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61、0.57、0.66,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運動評分、感覺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45、8.62、9.11,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x±s,分,n=30)
脊髓損傷不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雖然隨著脊髓損傷外科治療和藥物治療的進展,死率明顯下降,但致殘率仍很高,長期以來人們對脊髓損傷都持一種悲觀態(tài)度。對脊髓損傷患者護理的關鍵在于促進軀體功能恢復[5]。如何讓患者以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去進行康復訓練,一直以來都是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個體化護理在護理工作中普遍應用,并起到了較好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對50例脊髓損傷在常規(guī)康復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指導從每位患者的個體情況出發(fā),分析患者的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通過對患者病情的評估,找出目前患者最需要的康復指導內容,及時發(fā)現影響患者康復的危險因素,有針對性地開展康復護理指導,多方位、全面地總結出最適合患者的康復護理方案,通過康復目標的制訂,使整個計劃循序漸進的實施[6-7]。通過康復教育,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同時改善了其身體功能或技巧,還增強了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動員了家屬和陪護的力量,指導他們協(xié)助患者的康復,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變被動為主動。
本研究結果顯示,個體化康復護理指導組患者在護理后的康復積極性得到了顯著性的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個體化康復護理指導通過個性化、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評價的康復系統(tǒng)使得個體和群體行為向好的方向發(fā)展,提高了患者的康復積極性。結果還顯示個體化康復護理指導組患者在康復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康復效果必然實現了質的飛躍,增強了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個性化康復指導有助于提高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積極性,促進患者機體功能康復。
[1]劉文偉.脊髓損傷患者個體化膀胱功能鍛煉聯(lián)合飲水計劃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0,25(18):1-3.
[2]Werni G,Muller S,Nanassy A.Laufband therapy based on rules of pinal locomotion is effective in spinal cord injured persons[J].European Journal Neurosscience,2005,7:823-829.
[3]夏艷萍,鄭紅云,唐和虎,等.心理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焦慮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1):1021-1022.
[4]井永敏,丁俊琴,曹志坤,等.個體化護理對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康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0):923-924.
[5]Lovely RG,Gregor RJ,Roy RR.Weight-bearing hindlimb stepping in treadmill-exercised adult spinal cats[J].Brain Research,2000,514:206-218.
[6]卞露.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婦科護理中的應用和效果評價[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0,6(9):212.
[7]黃萍.個體化護理提高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命質量的研究[J].上海護理,2010,1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