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瑞,汪愛娟,吳燕君,汪彥欣,洪奎賢,洪文英
(1.浙江省杭州市植保土肥總站,浙江 杭州 310020;2.杭州市余杭區(qū)農業(yè)生態(tài)與植物保護管理總站,浙江 余杭 311100)
小菜蛾、菜青蟲是當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蟲,并發(fā)頻率高,為害損失大,常造成蔬菜產量及品質下降,嚴重時甚至導致絕收,對蔬菜生產造成了嚴重威脅[1]。生產上由于部分常用藥劑連續(xù)、頻繁、高劑量使用,使這2種害蟲對多種殺蟲劑的抗性和交互抗性不斷增強,危害日趨嚴重,給田間防治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藥劑防治效果不理想,用藥量越來越高,用藥間隔期越來越短等情況十分普遍,導致蔬菜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嚴重影響廣大消費者的食用安全[2-6]。為此,探索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對生產無公害蔬菜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選擇乙基多殺霉素等5種高效低毒農藥進行小菜蛾和菜青蟲的田間藥效試驗,以明確不同藥劑對小菜蛾和菜青蟲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劑量、對作物的安全性,為推廣應用提供依據。現(xiàn)將有關結果報道如下。
供試藥劑共5種:60 g·L-1乙基多殺霉素懸浮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產品;30%氯蟲·噻蟲嗪懸浮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產品;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性粉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產品;10%三氟甲吡醚乳油,日本住友化學株式會社生產;1.8%阿維菌素乳油,河北威遠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設6個處理:乙基多殺霉素2 000倍液,氯蟲·噻蟲嗪2 000倍液,氯蟲·噻蟲嗪3 000倍液,三氟甲吡醚5 000倍液,阿維菌素5 500倍液,以清水作對照 (CK)。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30 m2。于2012年6月11日按試驗設計用量對水施藥1次,采用WS-16型手動噴霧器(噴孔直徑0.7 mm,工作壓力3~4 kg·cm-2)均勻噴霧,用水量450 L·hm-2。
試驗在杭州市植保土肥總站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排灌條件較好,地塊水、肥條件良好,土質為砂壤土,土壤pH值6.95。供試作物為甘藍,品種為強力50,防治對象為小菜蛾和菜青蟲幼蟲。施藥時作物生長正常,小菜蛾和菜青蟲混發(fā),主要處于幼蟲盛發(fā)期。
藥效調查。于施藥當天,即2012年6月11日調查蟲口基數。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調查,每點取2株,每小區(qū)調查10株,調查記載標記株小菜蛾和菜青蟲不同齡期的活幼蟲數,作為藥前基數。施藥后1,3,7,14 d各調查1次標記株活蟲數。根據調查結果,按《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用新復極差法檢驗差異顯著性。
試驗藥劑安全性觀察。試驗過程中同時觀察試驗藥劑對試驗作物有無藥害,以及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乙基多殺霉素等5種新型殺蟲劑防治甘藍小菜蛾藥效試驗結果統(tǒng)計如表1所示。藥后1 d,乙基多殺霉素2 000倍液、氯蟲·噻蟲嗪2 000倍液和氯蟲·噻蟲嗪3 000倍液對小菜蛾都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別為94.0%,91.0%和93.4%;三氟甲吡醚5 000倍液防效次之,為86.9%;阿維菌素5 500倍液最差,為79.1%,但各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藥后3~7 d,各處理藥劑對小菜蛾均有較好的控制效果,防效在70.3%~99.5%,三氟甲吡醚5 000倍液防效較差,藥后3 d和藥后7 d的防效分別為70.3%和78.9%,與其他各處理之間有顯著性差異。藥后14 d,各處理的防效都較差,防效為48.1%~68.5%,各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
表1 幾種新型殺蟲劑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乙基多殺霉素等5種新型殺蟲劑防治甘藍菜青蟲藥效試驗結果統(tǒng)計如表2所示。藥后1 d,乙基多殺霉素2 000倍液和阿維菌素5 500倍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別為94.59%和92.14%;氯蟲·噻蟲嗪2 000倍液、氯蟲·噻蟲嗪3 000倍液和三氟甲吡醚5 000倍液防效次之,分別為78.9%,85.3%和80.79%。藥后3 d,各處理藥劑對菜青蟲均有較好的控制效果,防效在67.92% ~86.40%。藥后1和3 d,各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氯蟲·噻蟲嗪2 000倍藥后1 d田間能查見較多高齡、低齡幼蟲活蟲,藥后3 d防效在86.40%,對菜青蟲的控制效果較好。三氟甲吡醚5 000倍藥后1 d田間能查見較多高齡、低齡幼蟲活蟲,藥后3 d活蟲仍較多,防效最差,為67.92%。藥后7 d,三氟甲吡醚5 000倍防效最差,為68.99%,與其他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他4個處理防效均在91%以上。藥后14 d,各處理對菜青蟲的防效都不理想。
表2 幾種新型殺蟲劑對菜青蟲的防治效果
試驗期間,各處理未見對甘藍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安全無藥害。同時也未見對其他有益生物的影響。
試驗表明,乙基多殺霉素等5種高效低毒農藥防治甘藍小菜蛾和菜青蟲,于幼蟲盛發(fā)期,藥劑對水均勻噴霧1次,防效較好,對植株安全,均能較為有效地控制小菜蛾和菜青蟲為害。乙基多殺霉素、氯蟲·噻蟲嗪、氯蟲·噻蟲嗪對小菜蛾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藥后1~7 d防效均在91%以上,對小菜蛾的防治既顯示了速效性,又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持效性;三氟甲吡醚藥后1~7 d對小菜蛾防效在80%左右,防效和速效性都一般;阿維菌素藥后1 d對小菜蛾的防效雖然只有79.06%,但是藥后3~7 d防效均在94%以上,速效性一般,但是持效性較好。乙基多殺霉素、氯蟲·噻蟲嗪、氯蟲·噻蟲嗪、阿維菌素對菜青蟲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藥后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乙基多殺霉素、阿維菌素藥后1 d對菜青蟲的防效均在92%以上,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三氟甲吡醚藥后1,3,7 d對菜青蟲的防效分別為80.6%,68.2%和66.3%,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理想。各藥劑處理在藥后14 d對小菜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防效在48.1%~68.5%,對菜青蟲無任何作用。乙基多殺霉素、氯蟲·噻蟲嗪、氯蟲·噻蟲嗪、阿維菌素對小菜蛾和菜青蟲都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和持效性,特別是乙基多殺霉素對小菜蛾和菜青蟲都有較好的速效性。
在防治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特別是小菜蛾與菜青蟲混發(fā)期,可用乙基多殺霉素等藥劑交替使用。推薦藥劑及劑量為乙基多殺霉素2 000倍液、氯蟲·噻蟲嗪2 000倍液、氯蟲·噻蟲嗪3 000倍液、阿維菌素5 500倍液。施藥時間最好選擇在早晨、傍晚或陰天進行。鑒于小菜蛾和菜青蟲已對多種傳統(tǒng)殺蟲劑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為延緩新型農藥使用年限,建議生產上不要長期單一使用同種藥劑。噴霧時,要盡可能將藥劑直接噴到害蟲身體上,以達到較好的防效。
[1] 吳青君,朱國仁,徐寶云,等.小菜蛾在春茬甘藍上的分布及其防治研究 [J].植物保護,2011(2):162-166.
[2] 洪文英,吳燕君,應斯芳.蟲螨腈、丁醚脲防治小菜蛾藥效試驗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8(3):351-352.
[3] 丁新天,潘財升,金錫平,等.甲維鹽防治花椰菜主要害蟲的試驗 [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0(4):836-837,840.
[4] 施德云,丁新天,朱靜堅,等.0.8%易福乳油防治花椰菜主要害蟲的試驗研究 [J].中國農學通報,2004(3):213-214.
[5] 陳文瑞.5種生物農藥防治小菜蛾效果比較 [J].植物保護,2001(6):33-34.
[6] 沈洪光,劉琳.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防治甘藍小菜蛾藥效試驗 [J].上海蔬菜,2010(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