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庸俗麻木瑣屑的生活中浸泡太久了,人的身心往往會生出許多懈怠與無聊。近日再讀契訶夫作品,心生許多感慨。
契訶夫說:“……我想象到我一直到死都擺脫不了這種虛偽。就心里害怕?!覀兺还溃瑢θ嗽熘{中傷,破壞彼此的生活,把我們全部力量都浪費在我們不需要的而且妨礙我們生活的無聊事情上?!逼踉X夫的筆下描述的是十九世紀的俄國。作為深刻洞察俄羅斯人心理特性和民族劣根性的偉大作家,他傾注了大量筆墨表現(xiàn)當時俄國人的無聊與煩悶。他塑造的“套中人”“變色龍”“公務員”形象至今仍有警世作用。
當今社會,多元開放,人心思變。市場經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提高,使中國人的幸福與尊嚴得到空前提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幾千年封建文化遺留下來的積習仍然存在,并且毒害著我們的生活。人人都希望追求更為幸福、美好、充實的生活,但是生活中那些不協(xié)調的音符又不可回避地存在——有些人庸俗無聊,熱衷于制造語言垃圾,甚至猜忌多疑,無事生非……與我們美好愿望背道而馳的行為也經常出沒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二十世紀的詩人也告訴人們要詩意地生活,“去參加歌詠隊,去演戲,去建設鐵路,去做飛行師,去坐在實驗室里,去寫詩,去高山上滑雪,去駕一只船顛簸在波濤上,去北極探險,去熱帶搜集植物,去帶一個帳篷在星光下露宿”。是啊,生命只有一次,有時脆弱得不堪一擊,為什么不善待自己與別人,活出生命的價值與美好呢?
再看看處于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的契訶夫追求什么:“人身上的一切都應該是美好的,面孔、衣服、心靈和思想都應該是美好的?!贝┰搅硕倌甑墓怅帲覀冋鎽搾行淖詥枺耗汶x美好的生活還有多遠?我們能否把多余的精力用在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生活品位上?躬身自?。簾釔圻\動,收獲健康;待弄花草,收獲美麗;與人為善,收獲友誼。我們還可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享受清幽靜謐,清新美好,還可打開書,打開蒙塵的思想之門,語言叢林異香彌漫,那些啼叫的文字,教會我們種種精美的飛翔
我很欣賞王小波的一段話:“假如這世上沒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無論我們身處何境,都要讓自己的生命活出美好。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