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安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明確的教學目的,還要將教學的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一、激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茖W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模仿力強、表現欲強等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巧妙地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充滿趣味性。例如:許多學生都有當科學家的美好愿望,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總是認為科學是高深莫測,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在三年級剛開設科學課時,我讓他們打開《土壤的組成》一課并初讀課文。學生讀文后不禁感慨:噢,這就是科學呀!我們天天接觸,時時碰到。原來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是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仙果”。又如:在講授《水》一課時,我往三個一模一樣且有蓋的玻璃杯中分別倒入酒、醋、水,擺在講臺上,讓學生猜猜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學生不假思索地說:“水,還用說嗎?”我故作神秘地說:“請同學們排好隊,一個個上來聞聞后再說!”頓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有的學生說:“那是一杯酒、一杯醋、一杯水,但看起來都一個樣呢!”我適時引導:“對,再熟悉的事物,如果不加分析比較,也無法徹底辨別清楚,一定要親自接觸,動手實踐才行。不是嗎?”學生也認識到,上科學實驗課不要輕意下結論,要先自己動手做、動腦想,在動手實驗中領悟科學道理。
二、引領
教師對科學教學內容要有完整的認識,精心備教材、備學生、備情境、備生活,綜合考慮和課堂教學有關的一切主客觀因素,在橫向和縱向結合的設計中追求課堂教學的精彩,使課堂風景無限、靚點可觀。還要精講教材的重點內容,并加以引領,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諧境界。
小學生年齡小,在科學實驗過程中,還不能完全獨立地完成實驗。這時,教師不應“包辦代替”,而應采用適當的方法精講、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科學活動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實驗之前,教師可引導學生“事先想好,想好再做”,結合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把“事先想好”的內容記錄下來,作為后續(xù)實驗的計劃,之后再動手實驗,把最終的實驗結論與最初的“事先想”進行比較。教師要尊重每一組實驗的結果,把學生實驗的一手材料作為分析研究的基礎,還要指導學生自己分析數據,學習一些科學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在分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最終成為完全獨立的學習主體。
三、探究
課堂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說是組織人與人進行交流的藝術,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活動過程。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師生要一起學習,一起去發(fā)現和探求,一起談觀點、論認識,使教與學互相交融,師與生互相尊重,課堂氛圍充滿民主、平等與和諧。例如:在“會升降的水柱”實驗中,有的學生看到紅液順著橡皮塞的玻璃管上升,興奮地高呼:“上來了!上來了!”而有的學生玻璃管中的水柱卻“毫無動靜”,紅液不是按照設定的“軌道”涌動,而是把燒杯里的清水染紅了,這與意想中的結果相去甚遠。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檢查實驗器材是否完好,注意實驗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觀察實驗操作是否有問題。這樣學生就能發(fā)現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玻璃管的橡皮塞塞得不緊,并且橡皮塞上有許多裂紋,進而導致紅液從橡皮塞的裂紋中另辟蹊徑,悄悄溜走了。之后,通過第二次實驗,學生就能明白液體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并認識到進行科學實驗應具有嚴謹性,做實驗時應一絲不茍,不能有一點馬虎。這種探究,會使學生產生獨特的理解和體驗,也會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和競爭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活用
課堂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教師應深入到學生當中,靈活地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用靈活多樣的方式來啟迪學生,喚醒學生封存的記憶,激發(fā)學生沉睡的潛能。教師應努力讓學生帶著科學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更多的科學問題走出課堂,使科學探究活動得到不斷延續(xù)。還應讓科學活動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把生活的空間變成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大課堂,變成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大舞臺,最終達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例如:學習《熱脹冷縮》一課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在探究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去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如:平時給自行車打氣,為什么不能打得太滿?剛鋪設好的水泥路面,為什么要切成一塊一塊的?平日里煮湯圓、水餃,為什么剛下鍋時湯圓、水餃沉到水里,而熟時是浮在水面上?溫度計、體溫計中的水銀柱為什么會隨溫度的變化而升降?學生通過充分討論和認知,會明白上述問題的本質所在:每種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促進知識的遷移,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進而達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效果。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選擇好教學方法,課堂上精講精練,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和協調好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靈活地運用科學知識,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