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國際會計》雙語教學中存在形式重于實質、學生思維定勢、教學內容不統(tǒng)一及教學形式單一等主要問題,并基于提高學生國際化視野與復合分析能力的角度提出相應對策,使雙語教學更注重實質和實用性。
[關鍵詞]雙語教學;實用性;國際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于具備國際交流能力與視野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國家教育部在2001年頒發(fā)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要求高等院校應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及專業(yè)課教學,并將雙語教學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體系。在此背景下,我院會計系于2004年開設了《國際會計》(雙語)課程,筆者于2006年至今一直從事此門課程的講授,在講授過程中積累了一些體會和觀點。本文總結了這些教學經驗與體會,以期拋磚引玉,不斷促進《國際會計》雙語課程教學的逐步完善,提高這門課程的實用性。
一、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國際會計概念理解不統(tǒng)一。各國的學者對國際會計概念的理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此導致傳授這門課程的教師對于國際會計的理解也不一樣。有的教師認為國際會計就是多國會計,因此講授的主要內容就是各國之間會計環(huán)境、會計準則的差異以及導致差異的原因;有的教師認為只要與跨國業(yè)務相關的業(yè)務就屬于國際會計的范疇,因此講授的內容集中于具體的外幣業(yè)務、外幣報表折算以及跨國公司相關的財務問題。對國際會計概念理解不統(tǒng)一,教師講授重點也不盡相同,從而導致學生概念混淆,不利于該門課程的順利開展。
2.教材選擇不能貼近教學目標。《國際會計》(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目前該課程使用的教材是美國學者Saudagaran編寫的《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 user perspective》(2/e),由于他是從使用者角度看待國際會計相關問題,所以教材內容輕具體會計處理程序,重管理層的投資、融資以及業(yè)績評價的相關決策。而對于初次涉足國外教材的本科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西方會計思維以及中美具體會計業(yè)務處理差異,更能滿足其今后工作的需要。
3.學生中式會計思維定勢。會計專業(yè)雙語教學對學生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也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外語基礎,對課程內容有較好的接受能力并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能力,逐漸培養(yǎng)雙語思維。雙語教學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或英文影印版教材,因此其論述的問題都以西方會計為背景,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以中式的思維去對待書本的內容,無法認識中西方會計的差異,從而無法建立西方會計的思維模式
4.相關案例、習題庫和試題庫建設滯后?!秶H會計》雙語是門比較新的課程,一方面是其開設的比較晚,另一方面其教學內容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新業(yè)務的出現(xiàn)需要不斷更新,因此相關的案例、習題庫與試題庫的建設就明顯滯后。
5.教師資源嚴重缺乏。教師是雙語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教師應具備以下三方面的素質:一是在會計專業(yè)知識方面,不僅需要掌握中國會計準則,還需要掌握美國公認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同時應掌握本專業(yè)相關學科發(fā)展的最新動向。二是在外語語言能力方面,除了扎實地掌握一門基礎外語以外,還需具備用中英文流暢地表達會計專業(yè)知識的能力,包括聽、說、讀和寫等方面的交流能力,對學生所提的專業(yè)問題和作業(yè)及考試問題等,能夠熟練運用外語解答。三是會計雙語教師教學能力方面,應尊重教學規(guī)律,了解學生心理,合理安排組織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還要求教師具備全面的授課技巧,善于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雙語課程的愛好和動力。因此這門課程對教師的要求相當高,而目前一些高校為了迎合社會發(fā)展需要,基本都是在倉促中開設該門課程,對教師缺乏相應的培訓,也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課程組,教師之間缺乏交流溝通,這也導致前文所說同一門課程教學重點不統(tǒng)一,完全靠教師自己在教學中摸索前進。
6.教學形式單一。目前國際會計(雙語)教學主要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模式。由于國際會計的雙語性,也導致本身英語水平比較低的學生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因此教師應積極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這門課的教學效果。
二、實施有效教學策略
1.統(tǒng)一教師認識。國際會計是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市場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作為一個新的獨立學科,其目標、內容及結構體系等都尚未成熟。目前關于國際會計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種主流的觀點:一是國際會計是世界會計或全球會計,二是國際會計是多國會計或跨國會計,三是國際會計是國外附屬企業(yè)或機構的會計,四是國際會計是企業(yè)會計的新領域。為了避免學生的困惑,高校應組織教師在深入探討國際會計概念的基礎上,求大同而存小異,統(tǒng)一對于國際會計概念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的一致性。
2.充實教學內容。財經類院校會計專業(yè)進行雙語教學時,選用的英文原版教材既要注重教材本身的科學性、實用性、系統(tǒng)性和前沿性,也要考慮雙語教學對象的現(xiàn)實能力,即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會計專業(yè)知識運用能力。在選用英文原版教材的同時,應注意緊密結合國內會計業(yè)界實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進行中外會計理論和實踐差異的對比,既可促進我國會計專業(yè)教育與國際接軌,也可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較高的會計專業(yè)人才。
3.打破學生思維定勢。為了培養(yǎng)學生西方會計的思維模式,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盡量補充相應的中西方會計處理的差異分析,如:美國將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權益或凈資產、業(yè)主投資、向業(yè)主分派、綜合收益、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十個要素,而我國對會計要素的分類沒有美國這樣細致,主要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六大要素。相應的在會計科目的設置上美國也較詳細,如我國將廠房、機器設備和建筑物統(tǒng)統(tǒng)放在固定資產這個總賬科目下設置,而美國會直接將廠房、機器設備和建筑物等作為一級科目反映。中美在具體的會計業(yè)務處理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同,如我國的企業(yè)合并分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在合并中分別采用權益結合法和購買法來處理兩種不同類型的合并;而美國企業(yè)合并沒有分類且已經取消了容易調節(jié)集團合并利潤的權益結合法。在外幣折算中,我國目前采用的是比較簡單的現(xiàn)行匯率法,而美國在引入功能貨幣的基礎上,企業(yè)可以在現(xiàn)行匯率法與時態(tài)法兩種方法中進行選擇。通過以上知識點的補充,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西方會計不僅在語言上存在差異,也在具體的會計處理上存在差異,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
4.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教師在講授過程中盡量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應積極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如采用目前比較流行的項目教學法,該方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一種實踐性教學。一個完整的項目教學分為五個階段:確立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歸檔或結果運用。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是一個人人參與的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該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性與能動性,關注學習的過程,而不注重學習的結果。還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情境式教學”、“分享式教學”、“團隊教學”和“實驗實踐教學”等先進的互動教學方式和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在有限教學課時條件下提高教學效果。
5.改進雙語師資培養(yǎng)機制。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教師素質的提高。會計專業(yè)國際化教學的成功更是需要雄厚的雙語師資人才進行支撐,建設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的雙語教師隊伍是關鍵。一方面,建立雙語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guī)機制,通過與國際上其他專業(yè)院校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師資合作培養(yǎng)計劃,定期安排會計專業(yè)教師出國留學或訪問,或組織與支持教師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促進專業(yè)教師理論前沿的豐厚、外語水平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確立青年教師帶職實習機制,有針對性地選拔一部分青年教師到國內外企業(yè)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實務部門帶職實習,促進專業(yè)教師職業(yè)經驗和技能的累積和豐富,更好地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融會貫通,為會計專業(yè)國際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充足師資保障。
參考文獻:
[1] 袁國棟.項目教學法的創(chuàng)新應用研究——以《財務報表分析(雙語)》教學為例[J].《當代經濟》,2008(03).
[2] 吳勛.持續(xù)國際趨同背景下的會計國際化教學理念更新.[J].《會計師》,2011(01).
[3] 周運蘭.雙語教學采用西方會計教材差異的探討.[J].《會計之友》,2011(02).
[4] 陳艷利.基于國際化辦學的財經類院校雙語教學問題研究——以會計學專業(yè)為例.[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05).
[5] 肖琳.《國際會計》雙語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月刊》,2010(02).
(責任編輯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