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學習科學的研究應用于教學實踐方面,學習進展序列(Learning Progression)的研究被認為是一個比較成功的范例。圍繞著大概念,以更加寬廣的背景來設計探究活動,自然需要跨年級來組織一個有序列的學習進展過程。因此,近年來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是提出了將學生學習進展的進程,即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直到高中畢業(yè),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讓學生逐步進展到掌握大概念的目標。
學習進展序列提供一個有序列的、有聯(lián)系的步驟,描述了學生為掌握一個大概念或核心概念時,理解程度和思維技巧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典型技能和知識。學習進展序列需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并體現(xiàn)一定的靈活性,給出時間分段和對應的特定內(nèi)容。
下面以學生學習沉浮現(xiàn)象,建立物體密度概念為例:
了解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師都知道,孩子很喜歡水。不管是玩水,還是自己學游泳,孩子從小就會接觸到沉浮現(xiàn)象。但是教師也都知道,建立密度的概念是小學階段科學教育中的難點,也一直是科學教育研究的熱點課題。皮亞杰認為:建立為什么物體會沉浮的解釋,孩子需要經(jīng)歷4個主要的階段。第一階段(4-5歲)孩子解釋沉浮的原因是道德上的,如“這塊石頭聰明”。第二階段(5-6歲)認為重的物體會沉,因為物體重,表示強大,用的是擬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