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記不清第幾次有人建議我寫拖延癥了,心理斗爭很久,終于下定決心——克服長期困擾我的拖延癥,趕在交稿前最后一刻,把它完成吧。
調(diào)查拖延癥,第一個讓我喜憂參半的消息是,它的發(fā)病率大約為15%至20%,這說明,拖延并不孤獨,但卻不足以占到人群中過半的席位。根據(jù)維基百科拖延癥條目中一句模棱兩可的解釋,拖延這事兒,自有進化上的妙處——平日里的懶惰、無精打采和必要時的瞬間爆發(fā)。然而,把整個詞條看完,拖延能否讓人瞬間爆發(fā),靈感是否在拖延到最后時刻、壓力爆棚時翩然而至,卻仍然是個問題。
美國俄亥俄大學一位姓土庫曼的心理學家就堅決地回答——并非如此。土庫曼在學校找了116名學生,把他們按拖延情況分為嚴重、普通、輕微,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固定時間提交的課程作業(yè)成績中,普通拖延類學生的平均成績遠高于嚴重拖延者。仔細觀察這些孩子的行為,土庫曼分析道:拖延的孩子滿懷希望地認為,截止期能讓他們做得更好,而真正的事實是,如果不拖延,那些可憐的孩子真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
拖延是病嗎?標準說法是,尚存爭議。有人認為拖延跟抑郁癥、強迫癥、多動癥、藥物成癮等諸多疾病有關(guān),它應(yīng)該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拖延只是上述疾病所引起的癥狀。關(guān)于拖延癥與大腦中負責動機和情緒區(qū)域的研究正在進行,但好像并沒有清晰的結(jié)論出現(xiàn)。這些研究結(jié)論顯示,目前,以及可期的將來,尚不會出現(xiàn)針對拖延的特效藥物。研究者更傾向于把拖延叫作“典型的自律障礙”。
那么,我們的拖延是否比我們的祖先更嚴重?
《時間的小偷》一書的作者給出了肯定回答。因為自上世紀晚期以來,信息革命帶來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確實讓我們更容易“分心”了。
這該是對的吧,拖延這個問題確實越來越嚴重。從前,我們寧肯刷10次信箱,一無所獲,也不肯花時間去完成預定任務(wù);而現(xiàn)在,只要刷一次微博,基本上,任務(wù)按時完成就幾乎無望了。
不過,這并不能說明我們的拖延癥狀會越來越嚴重,因為另有研究結(jié)果顯示:拖延癥的癥狀會隨年齡增長而減輕,畢竟,年紀越大,可以用來拖延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拖延癥是因為追求完美嗎?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Piers Steel教授在研究報告中說:那是在向完美主義栽贓。與普通人相比,完美主義者反倒較少拖延,只是他們經(jīng)常為自己可能拖延而焦慮。
困擾于沉迷電腦游戲的拖延癥所帶來的“自我沖動的罪惡感”,這位鋼鐵教授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關(guān)于拖延的研究報告。報告發(fā)表在社會心理學方面頂尖的《美國心理學會心理學通報》那天,一家媒體在報道中打趣道:對不起,我們晚來了10年,因為研究的是拖延癥。
無論如何,在那份長達30頁的終極報告中,這位“鋼鐵”教授綜合了有史以來最有置信度的691篇關(guān)于拖延癥的專業(yè)文獻,進行了各種復雜的、交叉印證的統(tǒng)計分析,全面解答了與拖延癥有關(guān)的各種問題,最后還給出了一個類似E=MC2的拖延癥計算公式——
U=EV/ID。
在這個公式中,U表示效率,就是最終任務(wù)完成的程度。它等于你對成功的信心(E)與你對任務(wù)的愉悅程度(V)的乘積,除以你的分心程度(I)與你多久能得到回報(D)的乘積。
很顯然,這個公式惟一可操作因素只有D——快捷而豐厚的回報有助于減緩拖延癥,但愿領(lǐng)導們能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