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交通極不發(fā)達,各地人員往來極為不便。為了解決通行問題,加強各地聯(lián)系,自秦漢時起,中央政府就建立了相應的沿途接待制度,由各地的地方官府設立驛站,負責過往官員的接待服務。驛站所需要的物資、經(jīng)費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承擔。驛站的建立為公文傳遞和官員出差提供了方便:一是可以免費使用車船馬匹等交通工具,二是可以免費食宿,三是可以獲得當?shù)氐囊恍┩撂禺a(chǎn)。
到了唐代,公務往來日益頻繁,這項制度也日益完善,不僅中央政府設置了招待所“驛”,地方政府也設置了“館”,形成了數(shù)量眾多的“驛館”。驛館既為官員因公出差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也是對官員的優(yōu)待,進而演變?yōu)橐环N特權。出差的官員需經(jīng)過上級批準,攜帶通行憑證方可獲得相應的驛館接待服務。當然,根據(jù)官員的品級不同,飲食、住宿、車馬的接待標準也不盡相同。
宋元時期的驛館接待制度大致延續(xù)了唐代的政策。
明朝初年,貧苦農(nóng)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末“給驛泛濫”導致官吏腐敗、民怨沸騰的教訓,從洪武元年就頒布法令對某些特權者進行了限制。他命令“非軍國重事不許給驛”,明示大小官員“不得擅乘驛傳船馬,違者罪之”。朱元璋還拿自己的親屬“先正綱紀”,以儆效尤。洪武三十年,駙馬歐陽倫擅自動用驛館的數(shù)十輛馬車走私茶葉出境,朱元璋得知后下令將歐陽倫賜死。由于朱元璋用嚴刑峻法治理驛政,明初出現(xiàn)了“驛遞清樂,而里甲不擾”的久違局面。
然而到了明中葉以后,由于朝政腐敗,驛館泛濫,管理混亂,各地政府不堪重負,虛報冒領盛行,部分地方官員乘機欺上瞞下,橫征暴斂搜刮驛銀,敲詐勒索支應驛差,貪贓枉法累害于庶民百姓。為了取悅來往官員,很多驛館還建有樓臺亭閣,或因山就水,或鑿池植樹,營建有四時美景的內部景觀,以致朝野“清郵傳以疏民困”的呼聲迭起,迫使明朝政府三次對驛館管理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改革。可惜,再好的規(guī)定也有人鉆空子,一些高官子弟本來沒有資格享受服務,但照樣在旅途中作威作福,享受待遇。
明朝被百姓譽為“海青天”的海瑞在擔任淳安知縣期間,有一次,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公子恰巧路過淳安,本想好好享受一番,卻被淳安驛丞(管理驛館的官員)簡樸的接待方式激怒,他竟然將驛丞倒吊起來打。海瑞也不是吃素的,他下令將胡公子關押起來,并上報胡宗憲:“您曾明確指示不許大操大辦地搞接待,現(xiàn)在卻有人膽敢冒充您的公子招搖撞騙,我特向您請示如何處理?”鬧得胡宗憲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然而,像海瑞這樣敢于堅持原則的人畢竟太少,驛館接待制度產(chǎn)生了許多弊端,超范圍、超標準接待的情況十分普遍,進而演變成明朝吏治腐敗的一個重要方面。
?。ɡ钤瀑F薦自《今參考》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