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漢書》所載,“燕秦人家千樹栗,家境等于千戶侯”。在古時,栗子是富貴的象征。
早在甲骨文中已有“栗”字,形如長得三顆栗子的樹??梢?,早在商朝,人類已將栗子作為食材。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栗”屬果部,性溫、無毒,主治腰腳無力,小兒口瘡、鼻血不止等,甚至將栗子碾爛后敷在被利器所傷的傷口上,有效。
栗子的品種眾多,產(chǎn)地主要遍布于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而中國的栗子主要分為兩大類,南方品種的栗子顆粒較大,果肉偏硬,適合燜煮;而北方品種的栗子顆粒較小,帶糯性,適合炒食,如天津的良鄉(xiāng)栗子。
上海人的栗子情結(jié)
上海本地是不產(chǎn)栗子的,但上海人都有深切的栗子情結(jié)。古詩“堆盤栗子炒深黃,客到長談索酒嘗,寒火三更燈半,門前高喊‘灌香糖’”中的“灌香糖”就是現(xiàn)今的糖炒栗子。據(jù)記載,早在遼代(公元916年~1125年),皇室便有專門的栗園和專門烹制糖炒栗子的人。
直到今天,糖炒栗子仍是上海人愛吃的小食之一,每逢深秋季節(jié),一些當(dāng)街店鋪就架起一口巨型漆黑的生鐵大鑊,里面是黑漆漆的砂粒,令栗子在炒制過程中受熱均勻。身強力壯的師傅提起一把大鏟不停爆炒,這可是累活,一般要二三十分鐘才能將栗子炒熟。名為糖炒栗子,當(dāng)然里面有砂糖,除了令口感焦甜外,還可避免栗子黏上砂粒。
糖炒栗子最不需要廣告,它的香味就是最好的廣告,陰冷秋風(fēng)一起,鼻子聞到糖炒栗子的香味,兩條腿就會中了魔似的迎著那香味過去。踏著一地的落葉,一包滾燙的糖炒栗子捧在手,這就是常見的上海市俗風(fēng)情畫。
遺憾的是,而今勞動力成本高了,商店里已不大見到那種現(xiàn)炒現(xiàn)賣的火熱場景,取而代之的機械操作,一堆冷冰冰的糖炒栗子堆在玻璃柜里,就像孤兒院里等著領(lǐng)養(yǎng)的孩子,全然沒有記憶中那種熱旺香甜的感覺。當(dāng)然,街頭有時也見到賣糖炒栗子的小販車,一樣巨型的生鐵大鑊,小販一樣的起勁爆炒,栗子也香甜,但那是流動小販,想到那些不知名的添加劑便不敢問津,只能在記憶中默默品嘗糖炒栗子的魅力。記得電視劇《人間四月天》里,陸小曼圍著羊毛披肩,當(dāng)街買了一包滾燙的糖炒栗子送進嘴里,一片黃葉落下,那小小一個鏡頭竟令我久久難忘。
其實栗子有很多種吃法,每當(dāng)桂花飄香時,家中的老保姆就會燒桂花栗子羹。桂花栗子羹好吃,但剝栗子是一個很吃力的活。先要將栗子肉放在溫水里浸,然后撕掉表面那層膜,而且要撕得很干凈,否則會有澀味。做法倒是很簡單,只要放上清水煮爛,一定要放以紅糖,最后再灑上糖桂花,入口甜酥。
其實,生栗子也十分好吃,生脆甘香,我喜歡邊剝邊吃。后來看到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中提到,“杭州西湖煙霞嶺下翁家山的桂花是出名的,而桂花盛放之時栗子也上市了。因此,桂花栗子羹成了這一帶小店的招牌佳品?!蔽也胖?,這一道甜食是源自杭州的。徐志摩的《這年頭活著不易》,其實也跟桂花栗子有關(guān)。原來徐志摩每值秋后,必去杭州翁家山嘗一碗桂花栗子羹。有一年因下大雨,這一帶的桂花幾乎全被打落,徐志摩深感人生的無常,就寫了這首詩。
栗子雞是不是屬于上海菜我沒考證過,但卻是上海人家節(jié)假日飯桌上的一道常見菜。據(jù)我婆婆說,栗子雞最難燒的地方在于栗子要燜得酥而不爛。上海人樣樣講究品相,栗子雞中的栗子也是一樣,要燜得酥爛入味,但栗子仍要完整飽滿,這就叫功夫。據(jù)說秘訣在于栗子先要放在油里浸泡,再煮酥就不會破相,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沒這么簡單。還有八寶鴨,象征著豐盛吉祥、祥和、合家團圓,一般是上海人年夜飯上的主角。雖然八寶鴨里有糯米、香菇、火腿、蓮子種種,但如若缺少了栗子,就會缺少一種糯嫩甘甜的口感,可謂損失不少。
正宗老上海栗子蛋糕已難覓
上海人揮之不去的栗子情結(jié)除了糖炒栗子外,還有栗子蛋糕。說到栗子蛋糕,《紅樓夢》第三十七回中,襲人差老宋媽媽給史湘云送兩道點心,一道是鮮果,一道就是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我想這就是中國的栗子蛋糕。
海派的許多西點,其實并不是國外傳來的,而是上海的西點師傅采用本地的食材,結(jié)合本地人的口味,或者在傳統(tǒng)工藝上注入西方元素而成。比如出名的栗子蛋糕,它曾經(jīng)是凱司令的招牌產(chǎn)品。凱司令創(chuàng)始于上世紀(jì)30年代,由三位西餐從業(yè)者合資開辦,其中一位凌阿毛原是天津起士林的西餅師。天津是良鄉(xiāng)栗子的故鄉(xiāng),他用栗子別出心裁,創(chuàng)造了口味佳美的栗子蛋糕,然后又將這道絕藝帶到了凱司令。因為栗子可以做成栗子醬,因此一年四季我們都可以吃到栗子蛋糕。凌阿毛的兒子也得到父親的真?zhèn)?,令這一拳頭產(chǎn)品在凱司令得以傳承??上?,文革十年,這位栗子蛋糕高手自殺了,幸好他還有徒弟,在上世紀(jì)80年代初,我們還能吃到正宗的栗子蛋糕。
什么是正宗的栗子蛋糕?就是整個蛋糕沒有一點面粉,全部是用栗子泥堆成,只有底部是一層薄薄的用六角粉(玉米粉)烘成的硬底,整個蛋糕身呈球蓋形,然后用鮮奶油由上至下像絲帶一樣裱出各種精美的花紋,中間嵌一個艷紅的櫻桃。因為沒有面粉,蛋糕身容易塌落,所以栗子蛋糕都做不大,最多五寸,而且一旦切開就破相了。
栗子蛋糕不太甜,實在是很具海派代表的西點??上Ф袼^的栗子蛋糕只能算栗蓉蛋糕——整個蛋糕都是面粉做的,栗子就像奶油一樣裱在上面。我們小時候還有一種栗子杯,做法與栗子蛋糕一樣,其實就是袖珍型的栗子蛋糕。記得上世紀(jì)80年代英資紅寶石剛開張的時候還有賣呢,如今不知是因為潮流興減肥還是因此手藝已經(jīng)失傳,這種正宗的栗子蛋糕再也找不到了。
有一種顏色,比咖啡色深,且?guī)б唤z暗紅,很難用恰當(dāng)?shù)脑~語表達,但一句上海話“栗殼色”馬上就生動起來了。筆者選擇皮鞋時很偏向栗殼色,覺得比黑色活潑又不失端莊。其實很多家具也都是栗殼色,要比淺色家具壓得住場。
還是回到重點,所謂美食,其實與食材的貴賤無關(guān),還是在于用心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