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又名紅蘇、香蘇,具有散寒解表、理氣寬胸、安肺潤腸之功效,是國家衛(wèi)生部首批頒布的食藥兼用的60種物質(zhì)之一。在歐美、東南亞和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現(xiàn)已將紫蘇葉作為時尚蔬菜和醫(yī)藥保健品原料。其根、莖、葉、種子均可入藥,嫩枝嫩葉具有特異芳香,可作調(diào)味佐料和蔬菜食用,是一種優(yōu)良的出口創(chuàng)匯蔬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種特種蔬菜的普遍開發(fā)利用,紫蘇的利用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一、土壤選擇:紫蘇對氣候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各種土壤都可栽培,但以pH值6~6.5、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好,在肥沃的土壤上栽培生長良好。
二、播種育苗:可選種日本的食葉紫蘇或國內(nèi)的大葉紫蘇品種。苗床土壤要求選通透性好、不易板結(jié)、含腐殖質(zhì)較高的肥沃土壤,667平方米(1畝)大田需要50平方米左右的苗床。667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機肥1000公斤、餅肥80公斤,將肥料耕翻入土、曬垡10天后,再施復合肥5公斤、尿素2公斤作基肥,肥土混勻耕細整平后做苗床,床高15厘米、寬1.3~1.5米。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種,新種子要放在3℃的低溫下處理5天,并用濃度為100毫升/公斤的赤霉素溶液處理。播種前在床面噴33%除草通300倍液除草,噴藥后4天再播種。每667平方米苗床需種子600克左右,將種子撒勻后覆細土,以看不見種子為準,上面再均勻撒些稻草,澆足水,上蓋地膜和小拱棚,7~10天后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時揭膜。育苗期間施稀薄人糞尿2~3次。1片葉時開始間苗,一般間苗3次,定苗株行距3厘米×3厘米。為了防止幼苗徒長和土壤濕度過大,需經(jīng)常揭膜換氣。苗齡45天左右即可移栽。
三、定植:在定植前10~15天,對大田土壤進行深翻,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糞肥500公斤、復合肥100公斤。一般畦面寬1米,畦溝寬、深各30厘米。4月中下旬秧苗3~4片真葉時定植,每畦栽6行,株行距為15厘米×15厘米,每穴栽1株,每667平方米栽1.7萬株,栽后及時澆水。為了避免雜草和地下害蟲危害幼苗,可在定植前2~3天用72%都爾乳劑噴灑土表,并用7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拌糠麩撒在畦面誘殺。
四、田間管理:1.摘葉打杈。定植后20~25天,對已長成5莖節(jié)的植株,應將莖部4莖節(jié)以下的葉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摘初茬葉1周后,當?shù)?莖葉的葉片橫莖寬10厘米以上時,即可開始摘葉。每次采摘2對葉片,并將上部莖節(jié)上發(fā)生的腋芽從莖部抹去。5月下旬為采葉高峰期,一直可持續(xù)到8月上旬,每隔3~4天就可采葉1次。9月初植株開始長花序,這時對留葉不留種的可保留3對葉片摘心打杈,使其達到成品葉標準。一般每株紫蘇可摘葉40片左右,每667平方米可摘鮮葉2000公斤左右。2.肥水管理。進入采葉高峰期后,應適當灌水保濕,并追施速效氮肥。為加速葉片生長,一般667平方米施尿素15公斤。為了提高葉片質(zhì)量,可每隔半月在根際追肥1次,每次667平方米施人糞尿2500公斤。每月葉面噴施1次0.5%的尿素液。3.病蟲害防治。紫蘇的害蟲有葉螨、蚜蟲、青蟲等,可用速滅殺丁15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銹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噴灑防治。
五、及時采收:紫蘇產(chǎn)品的采收依其不同用途與要求標準而定。作為菜用的嫩莖葉,可隨時采收;作為出口產(chǎn)品,則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初開始采收,一直采收至9月上旬,每株可分期采收20~23對合格產(chǎn)品,腌漬后單株產(chǎn)品達120克左右。出口產(chǎn)品要求的標準是:葉片中間最寬處達到12厘米以上,無缺損,無洞眼,無病斑。
(湖南省隆回縣桃洪鎮(zhèn)百里種養(yǎng)場 羅煉 郵編:4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