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植的游仙詩在魏晉詩壇上獨樹一幟,具有典型性。曹植第一次以“游仙”命題,假借游仙以興寄,藝術表現(xiàn)其在不同生活處境下的思想情感,確立了游仙詩體類,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主要從道教思想、憂國憂民的入世思想、自由意識、奇絕的詩歌意境等幾個方面來探討曹植游仙詩的藝術底蘊。
關鍵詞:曹植;游仙詩;藝術底蘊
游仙詩發(fā)端于《遠游》,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詩歌類別之一,“悲時俗之迫阨兮,愿輕舉而遠游”,成為后世詩人游仙詩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游仙詩在魏晉詩壇開始逐漸興盛起來,而作為詩歌題材確定下來則是由曹植來完成的。曹植首次以“游仙”詩命題,開創(chuàng)了游仙詩作。曹植營造神仙世界的自由和純真吸引著他,暫時忘記生命的存在于現(xiàn)實的壓抑苦痛。與此同時,神仙世界自由和純潔帶給其現(xiàn)實悲感與人生感嘆。實際上游仙詩只是一個夢罷了。下面從四個方面來探討曹植游仙詩:
一、繁雜的道教理念
曹植對仙道的態(tài)度是將信將疑、既信且疑。例如建安22年,曹植創(chuàng)作的《七啟》駁斥了道家言論的虛妄無稽:
予聞君子不遁俗而遺名,智士不背世而滅勛。今吾子棄道藝之華,遺仁義之英,托精神乎虛廓,廢人事之紀經(jīng)。譬若畫形于無象,造響于無聲,未之思乎?何所規(guī)之不通也(《七啟》)
《七啟》是在曹操為充實政權統(tǒng)治力量,籠絡賢人的《求賢令》之后,曹植為宣揚曹操的政治意圖而創(chuàng)作的。在對道家批判的同時,也表達出微妙傾慕之情。比如《七啟》中來表現(xiàn)道家玄微子儀表的情節(jié):
玄微子隱居大荒之庭,飛遁離俗,澄神定靈,輕祿傲貴,與物無營,耽虛好靜,羨此永生。
獨馳思乎云云之表,無物象而能傾。
對其居住之地的幽雅清靜描述:
其居也:左激水,右高岑,背洞壑,對芳林。
曹植為了宣揚曹操的政治方針,來反對隱逸生活,鼓勵出建功立業(yè)務,然而,對道家居住環(huán)境描述顯得新鮮靈動,表達出隱逸生活也是自由適意。在描寫過程中表達作者無限傾慕之情。
由此可以看出,曹植在早期對道家仙道思想是且信且疑,心里充滿羨慕之情。但是到了人生的后半期,游仙詩中那優(yōu)美的仙境、那種成仙渴望和神仙共游的活動,表現(xiàn)了曹植追求仙道思想、擺脫塵世痛苦的思想。曹植人生前期,發(fā)奮建功立業(yè)的豪情,表達出建功立業(yè)才是人生唯一追求。雖然對道家方術有羨慕之情,但是也其情難遣發(fā)。但是其政治上失意、好似囚禁的人生后期,其建功立業(yè)之心也難以發(fā)出豪言壯語。曹植深諳如果以口舌之利來表現(xiàn)自己的話,就會招致殺身之禍,所以,便借助仙道思想進行韜光養(yǎng)晦。曹植后期創(chuàng)作的游仙詩,是表達其精神上的安慰,在虛幻情境中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對道家思想更為信服,但其作品表現(xiàn)出神仙難致、生死無常的天命感:
居一世兮芳景遷,松喬難慕兮誰能仙?(《秋思賦》)
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贈白馬王彪》)
曹植后期創(chuàng)作游仙詩的社會背景是:天災不斷、兵禍不斷、人命淺薄,表達了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發(fā)出的時代悲音,與此同時,也表達了曹植在人生后期表達渴望成長、積極求仙時來存在疑慮、患得患失矛盾。因此,回顧曹植一生都是儒仙兩求,但是又失去仙儒的精神困境。這一矛盾心理在曹植身上表現(xiàn)的非常明顯,他獨有的赤子之心與灑脫浪漫的情懷,決定其一生中必然處于矛盾中難以自拔。一生孜孜追求建功立業(yè),但是其放蕩不羈的行為卻錯過參政之機。明明說厭棄道術,但是卻又輕舉灑脫私心羨慕。將求仙學道當成是忘懷世艱險,來尋求避難所,但是又不得不進言請命。這一矛盾心理和行為一直貫穿曹植一生,但最后也是“空空如也”,一無所獲,但是卻成就了曹植。
二、憂國憂民的入世思想
曹植游仙詩表達其憂國憂民的積極入世思想,在《與楊德祖書》“猶庶已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yè),流金石之功”。在政治上雖然接連受到打擊,但是并沒有泯滅其治平之志,反而更加激勵其建功立業(yè)之心。在游仙詩變成世俗遭遇的升華,實際上是曹植在現(xiàn)實價值觀念與俗世感性希望來表達虛幻實現(xiàn)方式,在虛幻的渴求中去消除悲劇意識。曹植的人生充滿悲劇意識,其依托游仙詩這一幻象來滿足其在現(xiàn)實中缺失的帝王禮遇。所以,曹植游仙詩中描述的仙人對其禮遇有加,比如:
閶闔啟丹扉,雙闕曜朱光。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上帝休西欞,群后集東廂。帶我瓊瑤佩,漱我沆瀣漿,踟躕玩靈芝,徒倚弄華芳。王子奉仙藥,羨門進奇方。(《五游詠》)
在《五游詠》中天帝為其開門、群臣彬彬有禮,在這飄渺美妙的盛景中,反襯了現(xiàn)實中的難以實現(xiàn)的君臣禮遇,是對這一場景的期盼。實際上,曹植所描繪的與神仙同游,表達了對人世間的無奈。然而,在游仙詩中并未全部解脫,反而更留戀人間的悲喜。曹植在現(xiàn)實世界中,被父親曹操所疑,被其兄曹丕所疑,終身懷才不遇,假托神仙來抒發(fā)其憤懣之情。曹植《仙人篇》:
仙人攬六箸,對博太山隅。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韓終與王喬,要我于天衢。萬里不足步,輕舉陵太虛。飛騰踰景云,高風吹我軀?;伛{觀紫薇,與帝合靈符。閶闔正嵯峨,雙闕萬丈余。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驅風游四海,東過王母廬。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潛光養(yǎng)羽翼,進趨且徐徐。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仙人篇》)
在《仙人篇》中的前6句描寫了仙人獨有的飄逸生活:泰山對博、仙樂齊鳴、美酒盛撰,然后一轉“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人世間已經(jīng)沒有容身之地,只能接受王喬、韓終的邀請,游覽仙境。詩歌中闡述的仙境是精彩美妙的,俯瞰那五岳,就如同寄居的房間,并沒有自己位置,因此只能像鳥兒一樣掩其羽翼、收藏光彩,在人世間慢慢前進,不再去爭先。曹植的性情固然好賣,但是在豪邁中也有了幾分小心謹慎、彷徨猶豫,缺少了磅礴之氣。所以,遭到幽禁的曹植,不僅建功無望,還面臨生命之憂。在曹植游仙詩中強力表達的精神豪邁氣概也僅僅是豪放性格的折射,精神上只是一種無望的安慰罷了。
三、自由意識的展現(xiàn)
曹植自由意識首先是體現(xiàn)的是人生的遭遇,是在生存環(huán)境下的不自由慢慢體現(xiàn)出來的自由精神。出發(fā)點是處境上的不自由,落腳點是精神上的自由,在想象與心靈世界內(nèi)獲得精神自由,來慰藉自己的心。在游仙世界中,人世間的羈絆已經(jīng)不復存在,現(xiàn)實世界的殘酷也消失的額無影無蹤,代之的是遨游與獨步的快感、廣闊自由世界。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仙人篇》)正是由于其對現(xiàn)實的無限厭倦,才喚醒了曹植強烈的擺脫現(xiàn)實、超越現(xiàn)實的愿望,表達其自由恣意、隨心所欲的游仙世界的向往。遠游臨四海,俯仰觀洪波,大魚若曲陵,乘浪相經(jīng)過。(《遠游篇》)在想象的奇幻世界中,曹植能周游天帝,逍遙自在,率性而行。由此可見,游仙詩實際上是曹植精神寄托,是曹植不斷追求實現(xiàn)精神自由道路。
四、奇絕的詩歌意境
曹植的游仙詩善于將現(xiàn)實幻化成虛無、將虛無化為現(xiàn)實,時空的變化顯得莫測,進而創(chuàng)造出離奇的仙境。曹植一生坎坷的遭遇,點燃詩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詩人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生動形象,采用天縱之詩來開展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經(jīng)過藝術加工,成為天馬行空、行云流水的優(yōu)美詩篇。曹植的游仙詩游離在幻境與現(xiàn)實之間,打造繽紛迷離的奇景奇境,人世間的萬事萬物、各路神仙都處在主體精神的掌控下,被詩人隨心掌配,無不表達詩人的喜怒哀樂。在時間與空間、客觀與主觀界限消失之后,詩歌進入到如夢幻般的奇妙世界中。曹植《五游詠》中的“丹霞衣”、“羨門”都是來自古代神話,曹植從神話傳說中汲取素材,為游仙詩創(chuàng)作增添了幾分浪漫色彩。在時空變換上面,一會在凌云之上,一會又到了太微堂,一會又和天帝一起游覽天宮。從比較狹小的人間漫游到天際之間,全詩逐漸鋪排開來,偶仗銜接。從詞語的分布結構可以說是精彩奇特。
總之,建安文采之首的曹植,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崇高聲譽,被譽為是天才詩人,通過從道教思想、憂國憂民的入世思想、自由意識、奇絕的詩歌意境等幾個方面來探討曹植游仙詩的藝術底蘊,對曹植游仙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期提升游仙詩審讀水平。
參考文獻:
[1]蔣寅.主題史和心態(tài)史上的曹植[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2]曹娜.曹植詩歌中的英雄主義情結[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 2010(01).
[3]宋玲.論曹植游仙詩[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4).
(作者簡介:王 燕(1979.5-),女,湖北襄陽人,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