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閱讀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主要能力之一。對于教師來說,只有搞好閱讀教學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為閱讀教學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積累語文知識,提高各種能力、發(fā)展智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且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臺。
那么,如何搞好閱讀教學呢?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边@一點我感受頗深,我覺得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建構(gòu)的過程,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首先,人們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文化修養(yǎng)、藝術(shù)趣味不同,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也不同,存在著主觀的差異;其次面對文本使用的方法和表現(xiàn)出的興趣與深度等也都因人而異,其鑒賞過程和結(jié)果也是千差萬別的。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文本的解讀應該是“多元”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彰顯個性,有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一、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揚民主教學
首先,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把閱讀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促使他們主動地讀,專心地讀,興致勃勃地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chǎn)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
其次,教師要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促使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的民主化。
二、引導學生學會質(zhì)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
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后,自然會提出很多問題。巴爾扎克說:“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qū)?,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學生有了問題,自然會急于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探求真知、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問題,不要急于分析、解答,也不要馬上進入討論中,而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再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我們一定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可讓學生在文中深有感觸的地方作旁注,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想法,或是發(fā)表議論。
三、抓住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點”,它們似乎都可以作為閱讀教學的著力點,但我們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把握住切入點,才能事半功倍地進行有效解讀。
首先,抓主要內(nèi)容。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是豐富多彩的。如一部《紅樓夢》,有人喻它為一部百科全書,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識,有琴棋書畫,有詩詞曲賦,還包含著醫(yī)藥學、建筑學、美學、哲學,可謂包羅萬象。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多讀,整體感知文本后再加以交流,把握主要內(nèi)容。
其次,抓主旨。詮釋文學作品的主旨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甚至可以說是作品鑒賞和閱讀教學的必然歸宿。它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使學生對課文達到本質(zhì)性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思維的健全。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升其認識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學作品的主題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讀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認識到種種具有個體差異性的主題。
再次,抓住人物形象。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體化的特質(zhì),加之閱讀活動個體化的特征,學生對藝術(shù)人物的理解理應不同,這給鑒賞人物提供了求異和創(chuàng)新的可能。我們不應也不能用一種統(tǒng)一的模式界定學生的理解。我們在分析文學形象時,應辯證、理性地面對學生有創(chuàng)性的思考爭鳴。
第四,補充藏匿的“空白”。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fā)掘出來的,作品未經(jīng)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jié)構(gòu)框架,其間匿藏著許許多多的“空白”。這種“空白”,雖然是文學作品中未明確寫出的部分,但它仍是文中已實寫的內(nèi)容向讀者暗示或提示的部分,有待于讀者發(fā)現(xiàn)、填補和闡析。在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對作品“空白”帶有個性色彩的填補,更是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途徑,語文課也會因此而變得空靈和鮮活。
最后,抓文本語言。漢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豐富、最細膩、最富有人情味的語言,可說是色香味俱全。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有的文本語言“如清流,描物寫態(tài),細膩動人,脈脈含情;有的如驚雷,議論風生,發(fā)聾振聵,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質(zhì)樸無華,平淡實在,耐人尋味;有的如紅葉,嬌艷華美,色彩斑斕,燦爛迷人……”。能準確地賞析語言,是語文閱讀能力的最高體現(xiàn)。
四、把握好尺度,切實增強解讀效果
個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絕對的學生化,更不是普遍化、隨意化。無論怎么“多元”都有一個界限,“多元解讀”也只能在這個范圍內(nèi)進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然而總還是莎士比亞描寫的哈姆雷特的反映,彼此在某些細節(jié)上難免會有些差別,而在基本性格上還是那個哈姆雷特,而不可能成為堂吉訶德。
首先,多元解讀要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文本是教學的起點,是學習的載體,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才能有效解讀文本。錢夢龍老師說:“找到文本對解讀的限制和解讀自由度之間的契合點,恰恰是閱讀教學最能顯示其魅力之處。因為,閱讀教學不但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而且要通過學生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學會怎樣品味語言,怎樣捕捉文字背后的隱含信息,怎樣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樣獲得審美的愉悅,怎樣對文本作出既富有創(chuàng)造性又符合文本實際的解讀。”
其次,多元解讀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正確,才能熏陶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岸嘣庾x”是真實的閱讀,是孕育創(chuàng)造性品質(zhì)的閱讀,新世紀的語文教師必須深刻領(lǐng)會和把握當今語文課程改革中倡導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內(nèi)涵,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文本多元解讀真正落到實處,讓閱讀切實成為學生個性化行為,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真正彰顯出個性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