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在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很小,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篇文言作品被選編入高年級的語文課本?,F(xiàn)在的小學生是以學習現(xiàn)代的鮮活語言為主的,所以學習古文有一定難度。如何解決呢?我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東施效顰》一文為例,談談提高古文教學實效性的做法。
一、指導誦讀,用語感去觸摸,讓文言文有味
幾千年的時空距離,造成古文與現(xiàn)代學生的隔膜,要沖破這道隔膜,讀,應成為基礎和前提。只有讀,才能辨味文言文的語言,才能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才能被文言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因此,教學中應加強朗讀指導,《東施效顰》一文中我采用過三關的模式來進行:
第一關:讀通讀順
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了,才能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初步領悟文本內(nèi)涵,為進一步探究和賞析文言文奠定基礎。教學中我把學生自由讀,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范讀,讀出情味;指導讀,讀出氣韻;齊讀,有滋有味等等多種讀書的形式結合起來,既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又從中感受到朗讀文言文的樂趣。
第二關:讀懂讀好
讀好文言文的前提是要讀懂。在引導學生理解句意的時候,啟發(fā)學生說說學古文的方法,有的說看譯文,有的說結合圖畫;有的說查工具書等,對于這些說法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贊賞學生掌握了讀懂文言文的方法,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文言語句的理解,只要把握了主體意思,核心意思,句子的簡潔與具體不必苛刻。而后概括出通過“分合”的辦法,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文意。并強調(diào)請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學到了什么知識,關鍵還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是靠什么方法學到的。
第三關:吟詠背誦
古人讀書叫作“吟”,叫作“詠”。因此,最終小學文言文教學要以“讀通課文——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為目的,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言文的特質(zhì)、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所以我在學生讀懂文言的字、詞、句義,疏通了文言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了文章的情感后,最后再留給學生吟詠的時間,讓學生全體起立,在“逍遙游”的古樂背景中,悠悠地讀出古韻,讀出對古文的喜愛。
二、引領研讀,用心靈去感悟,讓文言文有情
理解,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二個障礙。對于在現(xiàn)代漢語語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來說,要準確掌握和理解其含義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要運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來理解。常用的是鼓勵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理解。
1.表演突破,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突破難點,幫助理解“挈妻子而去之走”。學生融入其中,表演后讓孩子來說是否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或是哪些地方表演的特別好,從而加深學生對 “妻子、走”的理解。在學生興趣黯然的時候,延伸引出對一些字詞古今意思的辨析,水到渠成。
2.課件演示,在古文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形象的實物聯(lián)系起來,將古文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課文內(nèi)容所涉及到的情景。使文章直觀、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夠引人入勝。我精心制作了課件,學生邊聽、邊看、邊理解、邊思考,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歸類判斷,文言文中有許多虛詞、助詞等,比如文中的之、其、而等,抓住“之”進行理解,“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中有四個“之”,出示解釋條讓學生判斷意思,并進行啟發(fā)引導。
4.引導想象,打開學生的思維,文中“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村里其他人,其他物的反應如何,仿照說或?qū)?,學生說得有趣生動,不僅進一步理解了句意,也對莊子夸張的寫法有所認識。
5.轉換說法,課后問題是:西施皺眉捧心的樣子為什么美?丑人皺眉捧心的樣子為什么丑?是要讓學生明白道理,但根據(jù)問題回答顯得生硬,我轉換了說法,把自己當東施,“請同學幫幫我,我到底何錯之有?。俊睂W生躍躍欲試,因為是在幫老師改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地明白了道理。不能盲目模仿,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做真實自然的我,這樣才不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分解表達,用目光去發(fā)現(xiàn),讓文言文有景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tǒng)”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我在教學中大膽地將莊子的這篇文章分解出“側面描寫、對稱夸張、敘述議論”等表達特色。這些內(nèi)容是結合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語境進行的,點到為止,比如分解出“側面描寫”是學完故事的內(nèi)容之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沒有直接寫出東施的丑,從哪知道的,從而認識這就是“側面描寫”,這樣寫顯得生動,在以后的寫作中可以加以運用;認識了“側面描寫”后,再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還有什么寫作上的規(guī)律,學生經(jīng)過思考發(fā)現(xiàn)后指出是“富”和“貧”這樣對應的寫法,再引導發(fā)現(xiàn)這句話中“富人閉門不出,貧人逃之夭夭”,一動一靜的反應,分解出“對稱”的表達特色,學生很快就領會了;從富人和窮人的表現(xiàn)中也可看出這是莊子運用了夸張的手法,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仿說仿寫,讓學生的眼中有景。
四、隨機滲透,用拓展去期待,讓文言文有趣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我合理地利用這一心理需求,隨機適當?shù)刂v一些與文言文有關的東西,滲透性的講述和拓展,是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期待。比如課初讓學生誦讀莊子的經(jīng)典名句、課中欣賞王羲之的書法,辨析古今詞語意思、課后講述莊子有關典故“莊子夢蝶”“ 鼓盆而歌”等,就是為了激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好奇心和閱讀期待。
文言文雖短,但值得后人學習借鑒的東西很多,我們以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為準,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就能上出好課,讓孩子們受益。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